客服热线:021-8034****

[ITSS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ITSS资质要怎么申请)

  
很多企业对[ITSS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ITSS资质要怎么申请)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TSS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ITSS资质要怎么申请),希望大家能对[ITSS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ITSS资质要怎么申请)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TSS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ITSS资质要怎么申请)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TSS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ITSS资质要怎么申请)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Part1:General requirements

(报批稿)

引言

随着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进入运行维护阶段。然而,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各类组织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需方缺乏评价或选择供方的方法、手段及规范。本标准对不同服务对象、服务过程和服务需求的能力要素进行抽象,并通过关键指标对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针对运行维护服务过程、服务交付内容及特定服务需求的要求;此外还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运行维护服务提出了要求。

GB/T 28827的本部分提出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组成要素,以及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各类组织在这些要素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旨在指导供方改进和提升其运行维护服务能力,并为需方提供选择和评价供方的依据。

本部分的第4章提出了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模型,解释了模型中4个关键要素,并明确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原则。

本部分的第5章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提出管理要求。

本部分的第6章规定了人员管理、岗位结构、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求及关键指标。

本部分的第7章规定了运行维护工具、服务台、知识库和备件库要求及关键指标。

本部分的第8章规定了技术研发以及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相关的技术要求及关键指标。

本部分的第9章规定了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及关键指标。

本部分的附录A给出了运行维护服务对象和内容。

本部分的附录B给出了实施指南。

本部分的制定是为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办法(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信部规[1999]1047号)贯彻实施提供支持。

1范围

GB/T 28827的本部分提供了1个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模型,规定了运行维护服务组织在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本部分适用于:

a)计划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组织建立运行维护服务能力体系;

b)运行维护服务供方评估自身条件和能力;

c)运行维护服务需方评价和选择运行维护服务供方;

d)第三方评价和认定运行维护服务组织能力。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运行维护和运营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活动,而运行维护为运营提供保障。因此,本部分同样适用于提供运营服务的组织建立运营服务能力体系、评价和改进自身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

本部分不适用于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405.1-2009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运行维护服务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业务系统等提供的综合服务。

3.2

运行维护服务对象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object

运行维护服务的受体。

注:运行维护服务对象通常指机房环境、网络通讯 、硬件、软件、数据和应用等。

3.3

运行维护服务内容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ntent

根据需方需求和服务级别协议承诺,向需方提供的例行操作、响应支持、优化改善和调研评估等服务。

3.4

关键指标 key index

用于评估、衡量供方服务能力的关键参数。

3.5

人员 people

供方从事运行维护服务的人。

注:不包含需方及分包方的人。

3.6

资源 resource

为了保证运行维护服务的正常交付所依存和产生的有形及无形资产。

注:主要包含运行维护工具、服务台、知识库和备件库等。

3.7

技术 technology

供方为了保证运行维护服务的正常交付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3.8

运行维护工具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ool

为完成特定运行维护服务所必备的工具。

注:能够是专用软件,也能够是专业设备。

3.9

服务台service desk

面向用户的、完成大部分支持工作的支持组。

[GB/T 24405.1-2009,定义2.12]

3.10

备件spare parts

为保证失效部件或设备得到替换,所预先准备的,能够提供正常功能的部件或设备。

3.11

服务级别协议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运行维护服务供方与需方之间签署的、描述服务和约定服务级别的协议。

注:根据GB/T 24405.1-2009的定义2.13改编。

4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模型

4.1 概述

运行维护服务是供方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过程和文档等,针对运行维护服务对象(运行维护服务对象参见附录A)提供的综合服务。

为确保提供的运行维护服务符合与需方约定的质量要求,供方应具备提供服务的条件和能力。

本部分提出通用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模型(以下简称:模型)

要素

模型给出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4个关键要素: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每个要素通过关键指标反映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模型的各组成要素反映了人员利用资源、运用技术,通过规定的过程为需方提供运行维护服务。

要素可用于评价或选择运行维护服务供方,但本部分不提供具体方法。

4.3 关键指标

关键指标是运行维护服务所涉及到的核心能力参数,在本部分中主要体现在人员、资源、技术、过程4个方面,并应用于供方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评价。

4.4 管理原则

在运行维护服务提供过程中,供方通过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实现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5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

5.1 概述

供方应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进行整体策划,为实施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和按SLA规定交付服务内容(运行维护服务内容参见附录A)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保证交付质量满足SLA要求,对运行维护服务结果、服务交付过程以及相关管理体系进行监督、测量、分析和评审,并实施改进。

5.2 策划

目的: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进行整体策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以确保供方有能力提供运行维护服务。

供方应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进行策划,至少应:

a)根据自身业务定位和能力,策划运行维护服务对象的服务内容与要求,并形成服务目录;

b)依据组织的业务发展必须来建立组织结构和管理规范,支持服务目录的实施或实现;

c)对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进行规划,建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d)策划怎样管理、审核并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内部审核评估机制。

5.3 实施

目的:按照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整体策划进行实施,以确保供方具备运行维护服务的能力。

供方在实施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过程中,至少应:

a)制定满足整体策划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b)建立与需方的沟通协调机制;

c)按照服务能力要求实施管理活动并记录,确保服务能力管理和服务过程实施可追溯,服务结果可计量或可评估;

d)提交满足质量要求的交付物。

5.4 检查

目的:检查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活动符合计划要求和质量目标。

供方应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监控、测量、分析和评审。至少应:

a)定期评审服务过程及相关管理体系,以确保服务能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b)调查需方满意度,并对服务能力策划实施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c)检查各项指标达成情况。

5.5 改进

目的:改进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持续提升运行维护服务能力。

供方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改和优化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管理计划和规程。至少应:

a)建立服务能力管理改进机制;

b)对不符合策划要求的行为进行总结分析;

c)对未达成的指标进行调查分析;

d)根据分析结果明确改进措施,制定服务能力改进计划。

6人员

6.1 目的

确保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人员具备应有的能力。

为保证故障响应、解决问题和交付结果可控,供方应在人员管理、岗位结构和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安全意识等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

6.2 人员管理

6.2.1要求

供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人员的管理:

a)人员储备

供方应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人员储备计划和机制,确保有足够的人员,以满足与需方约定的当前和未来的运行维护服务需求。

b)人员培训

供方应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培训体系或机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识别培训要求,并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培训。

c)绩效考评

供方应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绩效考评体系或机制,并能够有效组织实施。

6.2.2关键指标

衡量人员管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人员储备计划和机制;

b)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或机制;

c)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记录。

6.3 岗位结构

6.3.1要求

在供方的组织内应有专职团队负责运行维护服务的工作,如有参与运行维护服务的分包方,供方应具备对分包方的有效管理。

供方应对运行维护服务中的不同角色有明确分工和职责定义,为了保障运行维护服务交付的顺当实施,需方也应提供必要的接口。

1个完整的运行维护服务团队应包含管理、技术支持、操作等主要岗位:

a)管理岗职责为:

1)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管理运行维护服务;

2)与需方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准确地将需方的需求传递到运行维护服务团队;

3)规划、检查运行维护服务的各个过程,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范围、过程、信息安全和成果负责。

b)技术支持岗职责为:

1)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技术支持,包含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开发、硬件、集成、信息安全等;

2)对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的请求、事件和问题做出响应,保障信息安全并对处理结果负责。

c)操作岗职责为:

1)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日常操作的实施;

2)根据规范和手册,执行运行维护服务各过程,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

6.3.2关键指标

衡量岗位结构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主要岗位的人员数量;

b)岗位职责说明书;

c)岗位备份制度,包含岗位备份制度文档及记录。

6.4 知识

6.4.1要求

供方应保证服务人员在学历教育基础上具备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知识,包含:

a)基础知识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

b)专业知识

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所必备的知识,应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如网络技术人员应具备网络专业整体的内容体系和 知识。

c)综合知识

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组织和行业知识。

6.4.2关键指标

衡量运行维护服务人员知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掌握相关知识的证明文件;

b)符合要求的人员数量及占比。

6.5 技能

6.5.1要求

在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应关注运行维护服务人员的技能,包含:

a)明确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在运行维护服务中所必备的能力;

b)要求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具备从事相关运行维护服务的资格;

c)特殊环境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

6.5.2关键指标

衡量运行维护服务人员技能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运行维护服务人员技能考核制度及记录;

b)具备相关行业、专业资格人员的数量。

6.6 经验

6.6.1要求

在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应关注运行维护服务人员的经验,包含:

a)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应具备所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的经验;

b)供方应具备一定的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的经验。

6.6.2关键指标

衡量经验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从事运行维护服务的时间;

b)主持或参与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项目数量、项目金额、项目规模以及在项目中的角色作用等。

7资源

7.1 目的

确保供方具备提供足够资源的能力,以满足与需方约定的及需方未来的运行维护服务需求。

7.2 运行维护工具

7.2.1要求

供方宜使用有效工具实施和管理运行维护服务,包含:

a)监控工具,对运行维护服务对象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监控,评估可能导致运行维护服务对象故障的因素;

b)过程管理工具,按照商定的SLA管理运行维护服务的交付过程,过程管理工具宜包含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记录、测量、监督和评估等功能;

c)专用工具,根据服务要求配备的安全工具和用于特殊要求的工具。

7.2.2关键指标

衡量运行维护工具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与工具功能匹配的使用手册;

b)工具使用日志记录等;

c)工具的使用效果自评估报告。

7.3 服务台

7.3.1要求

供方应使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受理需方的运行维护服务请求,及时跟踪服务请求的处理进展,确保实现SLA要求,包含:

a)设置专门的沟通渠道作为与需方的联络点,沟通渠道能够是热线电话、传真、网站、电子邮箱等;

b)设定专人负责服务请求的处理;

c)针对沟通渠道整合服务过程,建立管理规范,包含服务请求的接收、记录、跟踪和反馈等机制,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7.3.2关键指标

衡量服务台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服务台管理规范;

b)日常工作记录的完整性;

c)用户评价记录。

7.4 备件库

7.4.1要求

供方应具备并有效管理运行维护服务活动所需的备件资源,为所运行维护的设备或系统提供备件服务,按照SLA要求恢复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备件库的管理要求包含:

a)备件响应方式和级别定义,能够满足SLA所约定的备件支持;

b)备件供应商管理:能够规范备件的采购过程,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

c)备件出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备件进行标识,规范备件的使用和核销,备件物品的帐务管理;

d)备件可用性管理:能够定期对备件状态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功能满足运行维护需求。

7.4.2关键指标

衡量备件库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备件库信息真实有效;

b)备件运作管理规范;

c)备件库出入库帐务管理规范;

d)备件可用率。

7.5 知识库

7.5.1要求

供方应具备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以保证在整个组织内收集、共享、重复使用所积累的知识和信息,包含:

a)针对常见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

b)确保整个组织内的知识是可用的、可共享的;

c)选择一种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

d)知识库具备知识的添加、更新和查询功能;

e)针对知识管理要求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并进行知识生命周期管理。

7.5.2关键指标

衡量知识库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知识库的覆盖范围;

b)知识库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如知识的复用率和浏览量;

c)入库管理和审批记录。

8技术

8.1 目的

确保供方具备与运行维护服务策划相适应的技术和手段。

在运行维护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如硬件故障)、风险(如安全漏洞)以及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应用所提出的新要求,供方应根据需方要求或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风险控制、技术储备以及研发、应用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8.2 技术研发

8.2.1要求

供方应:

a)根据业务和市场分析,制定研发规划,包含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技术储备等;

b)配备与规划相适应的研发环境;

c)配备与规划相适应的研发队伍。

8.2.2关键指标

衡量技术研发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研发投入经费;

b)研发成果数量。

8.3 与发现问题相关的技术

8.3.1要求

与发现问题相关的技术是指供方经过采集、诊断、分析,最终定位问题和潜在风险的技术或手段。供方应:

a)具有信息采集和监控的手段;

b)具有诊断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8.3.2关键指标

与发现问题相关技术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信息采集手段的有效性;

b)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

c)诊断方案或手册的可用性。

8.4 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技术

8.4.1要求

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技术是指供方使运行维护服务对象恢复到设定要求的技术或手段。供方应建立:

a)解决问题的技术指标或标准;

b)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手册;

c)测试环境、测试标准和方法。

8.4.2关键指标

与解决问题相关技术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解决问题的技术指标或标准的有效性;

b)解决问题方案或手册的可用性;

c)测试环境与需方运行维护环境的匹配度;

d)测试标准和方法的有效性。

9过程

9.1 概述

本章描述了运行维护服务管理的过程要求。为了确保供方具备相应的服务管理能力并发挥其效能,至少应建立以下过程:

a)服务级别管理;

b)服务报告;

c)事件管理;

d)问题管理;

e)配置管理;

f)变更管理;

g)发布管理;

h)信息安全管理。

GB/T 24405.1-2009提供了过程目标和要求的描述,本部分中仅规定供方实施过程化管理后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和关键指标。

对已按照GB/T 24405.1-2009要求建立运行维护服务管理体系的组织,宜按照本部分的要求对已建立的过程实施改进。

9.2 服务级别管理

9.2.1要求

确保供方通过定义、签订和管理SLA,满足需方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供方应:

a)建立服务目录;

b)与需方签订SLA;

c)根据需方的考核评估要求,建立SLA考核自评估机制,包含SLA完成情况、达成率等;

d)在SLA评估后制定改进内容及改进措施。

9.2.2关键指标

服务级别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服务目录定义的完整性;

b)签订SLA文件的规范性;

c)SLA考核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9.3 服务报告

9.3.1要求

供方应通过及时、准确、可靠的报告与需方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为双方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供方应建立:

a)与服务报告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建立、审批、分发、归档等;

b)服务报告计划,包含提交方式、时间、需方接收对象等;

c)服务报告模板,包含格式、提纲等。

9.3.2关键指标

服务报告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服务报告过程的完整性;

b)服务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9.4 事件管理

9.4.1要求

确保供方具有检测事件、尽快解决事件的能力。供方应根据事件管理的过程要求建立:

a)与事件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事件受理、分类和初步支持、调查和诊断、解决、进展监控与跟踪、关闭等;

b)事件分类、分级机制;

c)事件升级机制;

d)满意度调查机制;

e)事件解决评估机制,包含事件解决率、事件平均解决时间等。

9.4.2关键指标

事件管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事件管理过程的完整性、有效性;

b)事件解决评估机制的有效性。

9.5 问题管理

9.5.1要求

供方通过识别引起事件的原因并解决问题,预防同类事件重复发生。供方应根据问题管理的过程要求建立:

a)与问题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问题建立、分类、调查和诊断、解决、关闭等;

b)问题分类管理机制,包含问题的影响范围、重要程度、紧急程度并明确优先级;

c)问题导入知识库机制;

d)问题解决评估机制,包含问题解决率、问题平均解决时间等。

9.5.2关键指标

问题管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问题管理过程的完整性;

b)问题解决评估机制的有效性。

9.6 配置管理

9.6.1要求

供方维护运行维护服务对象的必要记录,并保证配置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关联支持其他服务过程。供方应根据配置管理的过程要求建立:

a)与配置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识别、记录、更新和审核等;

b)配置数据库管理机制;

c)配置项审核机制。

9.6.2关键指标

配置管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配置管理过程的完整性;

b)配置数据的准确、完整、有效、可用、可追溯;

c)配置项审核机制的有效性。

9.7 变更管理

9.7.1要求

供方通过管理、控制变更的过程,确保变更有序实施。供方应根据变更管理的过程,要求:

a)建立与变更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请求、评估、审核、实施、确认和回顾等;

b)建立变更类型和范围的管理机制;

c)对变更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含未经批准变更数量及占比、不同类型的变更数量及占比、不成功的变更数量及占比、取消的变更数量及占比、变更关联的配置数。

9.7.2关键指标

变更管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变更管理过程的完整性;

b)变更记录的完整性。

9.8 发布管理

9.8.1要求

为确保1个或多个变更的成功导入,供方应根据发布管理的过程,要求:

a)建立与发布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规划、设计、建设、配置和测试等;

b)建立发布类型和范围的管理机制;

c)制定完整的方案,包含发布计划、回退方案、发布记录等;

d)对发布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含发布成功率、发布及时率、是否更新配置管理数据库等。

9.8.2关键指标

发布管理的关键指标至少应包含:

a)发布管理过程的完整性;

b)发布过程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

9.9 信息安全管理

9.9.1要求

供方应建立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管理过程,要求:

a)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需方对运行维护服务过程的信息安全需求和供方本身信息安全需求;

b)建立与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含识别、评估、处置和改进等。

9.9.2关键指标

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指标包含:

a)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信息的保密性;

b)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信息的可用性;

c)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