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宝鸡市物业资质取消后政策(物业资质到底取没取消)

  
很多企业对宝鸡市物业资质取消后政策(物业资质到底取没取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宝鸡市物业资质取消后政策(物业资质到底取没取消),希望大家能对宝鸡市物业资质取消后政策(物业资质到底取没取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宝鸡市物业资质取消后政策(物业资质到底取没取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宝鸡市物业资质取消后政策(物业资质到底取没取消)

物业资质取消后,是不是只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后就可以投标了吗?

不是,取消后,住房城乡建设部要研究制定物业服务标准规范,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信息公开、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是指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2017年以前没有资质的企业不能进行从事物业管理经营物业管理,目前已经取消所有资质认定,原来企业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资质: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0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可以承接各种物业管理项目。

资质取消后,物业企业怎么才能管好

资质取消之后,物业管理公司进入了无证时代也没有了门槛,任何人只要注册公司就可以进行经营。

但是根据最新的2018年《物业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有多达将近十几个政府部门都参与到物业管理当中来,所以未来的物业管理,不是更容易,而是更复杂。

这里面没有捷径可走,还是老方法守住满意度,收缴率,现场品质。

请问现在物业资质是不是只剩一级?取消资质的文件号是多少?取消后之前的二级三级资质还可以作为投标

现在物业资质已经全部取消了,详见《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7号)--取消二级及以下;《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一级。并且,资质取消行政审批之后是不能在招标活动中作为资格条件的,所以投标的时候,也不会用上物业资质。

关于中央取消物业资质等级和园林资质的等级

一、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明确在前两批取消230项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39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其中包括由《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4年第125号,2007年11月26日、2015年5月4日予以修改)规定的,由省、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的“物业服务企业二级及以下资质认定”被正式取消。国务院要求,取消审批后,住房城乡建设部要研究制定物业服务标准规范,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信息公开、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2017年4月14日,住建部官网正式发布通知,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3年来沸沸扬扬的园林绿化资质取消与否话题,终于尘埃落定,是彻底的取消了,没有并入市政专业。

附:通知原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行政许可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

(建办城[2017]2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76号)关于删除《城市绿化条例》第十六条“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的决定,做好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

二、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要求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作为承包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业务的条件。

三、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创新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健全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核准有关事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133号)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废止。

此前有关园林绿化企业管理文件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均以本通知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7年4月13日

物业资质证明是从什么时候不需要的

2021年9月。

资质取消后,营业执照上包含“物业服务”内容的企业,就可以参与物业服务项目投标,不再有资质方面的限制。外延扩大了,符合条件的企业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把社区看成金矿,资本频频进入的背景下,“门外汉”跨界入侵的情况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