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注册商标制度的劣势(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

  
很多企业对注册商标制度的劣势(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注册商标制度的劣势(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能对注册商标制度的劣势(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注册商标制度的劣势(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注册商标制度的劣势(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

1.注册商标制度对未申请注册商标保护不力与商标的“使用取得原则”相比,注册商标制度采用的是“申请注册取得原则”,“谁先申请,谁先获得申请注册”,按照申请的先后顺序明确谁先获得商标专用权,而使用的先后顺序仅仅在同日申请的特殊情况下才会被考虑。按照上述规定,对于那些先使用该商标但却未及时办理注册商标的使用人而言是十分不利的,由于一旦有人抢先申请注册了该商标,先使用者将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更换商标,要么接受高昂的许可费,但无论作出哪种选择先使用者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抢注商标人却坐享其成,对于该种结果,许多人认为注册商标制度是存在缺陷的。在中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中,就有学者建议给予未申请注册商标一定的法律地位,“针对大量的未申请注册商标使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商标法中至少作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还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中,“不仅要增加对商标先使用权的规定,还必须对保护在先使用的未申请注册商标的主要情况进行整合,作出全面规定”。有学者基于商誉理论指出,“商标法律制度保护的并不是商标标识本身,而是商标和市场上商品之间的联络,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络”。因而当1个商标经过使用为公众所知晓,并具有一定商誉时,无论是否申请注册都应当获得保护。2.先申请先申请注册的原则使得商标抢注不断发生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在第31条的规定,“商标抢注”是指未经先使用者同意,以“不正当手段抢先申请注册别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但我国《商标法》并没有对什么叫“不正当手段”,怎样的商标属于具有“一定影响商标”进行解释,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相比较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商标法”在第23条中规定:“相同或近似于别人先使用于同一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之商标,而申请人因与该别人之间具有契约、地缘、业务往来或其他关系,知悉别人商标存在者。”除非经过先使用者同意,否则不能申请申请注册商标。该规定对于“商标抢注”的定义较为客观具体,可操作性强。2013年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了修订,从商标法的修订案中能够看出,立法者对于商标在先使用人的利益保护是在区分恶意抢注和善意抢注的基础上加以规定的。首先,对于明知在先使用人使用商标的恶意抢注行为,新《商标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别人在先使用的未申请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申请人与该别人具有前款(商标委托代理)以外的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别人商标存在,该别人提出异议的,不予申请注册。应当说该条文对于遏制恶意商标抢注行为还是十分有效的,能够保护诚实善良的未申请注册商标在先使用人的利益。其次,对于注册商标人的善意抢注行为,或者先使用人无法证明申请注册人明知先使用人已经使用该商标的情形,新《商标法》第59条第3款规定:注册商标人申请注册商标前,别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注册商标人使用与申请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申请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能够要求其附加适当的区别标识。在两种不同的情形中,先使用人承担着不同的举证责任,而恶意抢注人和善意申请注册人与先使用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各不相同,新《商标法》很好地平衡了先使用人与注册商标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