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地理商标保护的7个问题(2)

  
很多企业对地理商标保护的7个问题(2)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地理商标保护的7个问题(2),希望大家能对地理商标保护的7个问题(2)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地理商标保护的7个问题(2)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地理商标保护的7个问题(2)

(4)同1个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产生让人难以辨别的申请注册名称。以山西老陈醋为例,申请注册人为山西醋产业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申请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为山西老陈醋;申请注册人为清徐县农业产业化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申请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为清徐老陈醋。尽管地理标志商标获准的名称不太一样,但实质上使用的原资料、生产工艺等是相同的,并且大家都习惯于接受山西老陈醋的称谓,如此授权,让消费者确实难以辨别。同时,第2个授权名称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远低于第1个授权名称,授权使用的意义不大。(5)维护市场有序竞争的法律对原产地名称保护比较模糊,没有专门的原产地名称保护的详细说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明确规定地理上的原产地域与产品来源地之间的本质性区别,主要原资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制造地之间的区别,也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样的行为和做法是伪造真实的来源地。(6)缺乏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经营环节的细节性标准和严格的监督执法。当前我国的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主要停留在对假冒原产地伪劣产品的确认上,对各个经营环节的标准化文件的建设采取粗放型管理,缺乏基本的现场监督。例如茶饮领域,茶树的品种优化、种植、修剪、灌溉、收获、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没有像法国的原产地名称保护那样落实到细节,生产者和销售者各行其是。即使行业协会制定了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缺乏严格的论证,实际指导意义不大。这样就造成了内部经营者的投机心态,恶意侵犯原产地名称的声望。(7)对原产地名称侵权的打击力度过小。目前我国在原产地名称侵权方面只追究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不追究刑事责任。在新刑法专门设立的侵犯知识产权罪中并未涉及原产地名称,导致在现实中对犯罪分子的宽容。《集体商标、证明注册商标和管理办法》第22条对违反相关条例的处罚规定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错误行为;拒不改正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此轻微的处罚力度,大大降低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严肃性。如对生产劣质的重庆火锅底料和金华火腿责任人的过轻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对后继的责任人产生强烈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