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以及处罚(企业要怎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很多企业对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以及处罚(企业要怎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以及处罚(企业要怎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希望大家能对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以及处罚(企业要怎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以及处罚(企业要怎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侵害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以及处罚(企业要怎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由于知识产权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燃剂,因此,知识产权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焦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已成为联合国规定的17类跨国犯罪中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尽管我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迅速改善,但由于知识产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财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案500余起,涉案金额近1.5亿元;1999年立案近700起,涉案金额逾2亿元;2000年立案1000余起,涉案金额近3亿元;2001年立案1300起,涉案金额3亿元。在4年时间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立案数年均增长33%,涉案金额年均增长29%。2002年至2004年上半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个案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据统计,2002年立案1200起,但涉案金额却逾5亿元;2003年立案1000起,涉案金额4亿元。2005年1至6月立案超过500起,涉案金额2.6亿元。此外,在公安机关受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侵犯商标专用权犯罪最为突出。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此类案件近5000起,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80%,涉案金额超过12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案总额的64%。在这些案件当中,由于假冒名牌产品投入成本低、获利巨大,通过假冒驰名商标获取暴利成为1个显著的特点。近些年,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增长较快。由于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些企业工作人员为了获取优厚待遇,将自己掌握的原单位商业秘密作为个人资源提供给新单位;有些企业为省去高额科研投入,不惜以重金收买有关人员,将别人商业秘密据为己有,以最少成本获取最高利润。甚至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处心积虑,苦心经营,以应聘方式进入科技含量较高的公司内部,窃取核心商业秘密后,另起炉灶,获取高额利润。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超过500起,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9%,涉案金额6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案总额的32%。截至2007年3月30日,加入WTO5年以来,我国各级法院共审理了54000多件知识产权案件,年均增长达17%。知识产权法官们运用诉前禁令、证据保全等先进措施达400多起,实际支持率在80%以上。每一年经过法官判决就有600~700名知识产权罪犯被送进监狱。仅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以侵犯知识产权罪罪名立案侦办的案件达1799起,同比上升52%;破案1470起,同比上升46%;抓获犯罪嫌疑人2119人,同比上升56%,涉案总价值12.8亿元,同比上升366%。从犯罪手段和方式上看,专业化、科技化趋势日渐明显,出现了大量利用网络侵犯商业秘密、侵犯新型科技产品、假冒液晶屏、仿冒激光全息标志等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较高的案例,表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正在向专业化、科技化的犯罪形态发展。从犯罪作案手法上看,更加隐蔽和狡猾。作案成员等级分明、分工明确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犯罪手法日益隐蔽、狡猾,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要么化整为零,要么流动生产,有的甚至遥控指挥,并且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跨国跨境犯罪也越来越突出。对知识产权犯罪而言,1997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修订、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在分则第3章中专节对知识产权犯罪作了集中、统一的规定。将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纳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列出了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有关规定,共8条(从第213条到220条),其中关于商标犯罪的3条,专利犯罪的1条,著作权犯罪的2条,商业秘密犯罪的1条,法人构成知识产权犯罪的规定1条。此外还列出了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犯罪6条。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