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很多企业对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希望大家能对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在修改前的商标法中,我国对驰名商标大部分未作规定,但司法实践中遇到驰名商标的保护,不得不从我国承诺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中找依据,此时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与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严重脱节。对驰名商标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是驰名商标保护的实质内容。我国加入《巴黎公约》之后,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体现1个共同的主题,即为驰名商标提供高于普通商标的保护。2001年10月27日,我国对《商标法》修正时,结合Trips协议的要求及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实践,以驰名商标是否在中国申请注册为标准规定了两种情形。一是《商标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即“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别人未在中国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申请注册并禁止使用。”二是《商标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即“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别人已经在中国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注册商标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申请注册并禁止使用。”由此可见,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与对普通商标的保护相比较有两点特殊之处:一是保护的范围不仅包含在中国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还包含未在中国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二是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的禁止权不限于类似商品上的近似使用,而是扩展到非类似商品的使用。(1)对未在中国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我国在商标权的取得方式上一直奉行申请注册取得制度,申请注册是取得商标权的根据,未申请注册商标一般得不到法律保护。未申请注册商标与申请注册商标冲突时,申请注册商标优先。根据申请注册在先原则,首先使用商标的人假如不及时申请申请注册,一旦被别人抢先申请申请注册后便无法对该商标取得商标权。基于商标权独立原则,在其他国家申请注册的商标,在中国未申请注册的不受保护。但对于驰名商标,我国根据《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的基本要求,仍给予基本保护,制定了《商标法》第13条第1款:“假如某一驰名商标没在中国申请注册,其权利范围限制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这体现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也符合我国商标法的基本原则,即在一定范围内吸收了商标权使用取得原则的合理成份,赋予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人以商标权,有利于在商标法领域实现实质上的公正,也顺应了商标国际保护的潮流。具体讲,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未在中国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下称“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享有以下权利:①如别人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款的规定,在注册商标过程中,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能够请求商标局驳回别人的申请注册申请。②如别人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款的规定,在商标评审过程中,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能够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撤销别人已申请注册的商标,其权利行使期限为自别人注册商标之日起5年内;对别人恶意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时间限制。③别人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④别人使用与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容易导致混淆的,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能够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禁止使用。⑤认为别人将其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有人能够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由此可见,在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与普通申请注册商标发生冲突时,法律优先保护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当然,对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也不能如对普通申请注册商标的保护水平,与对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相比更不能同日而语,由于它毕竟不是申请注册商标,与我国的立法基本原则相悖。首先,我国商标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未把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行为明确规定为侵权行为。根据2002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实施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行为,行为人只应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并不存在适用其他民事责任问题,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无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法律也未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中能够对行为人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等民事制裁决定。第三,在行政处理上,对违反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行为,《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工商部门能够收缴、销毁商标标识,商标标识与商品难以分离的,一并收缴、销毁。该规定能够适用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但对违反该款规定的行为,法律并未规定工商管理部门能够对行为人实施包含罚款在内的其他行政处罚措施。第四,法律亦未规定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权在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及申请诉前保全证据。第五,对未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不实行跨类保护。假如别人将复制、摹仿、翻译的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无权禁止别人申请注册和使用。可见,我国对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采取了谨慎的态度。(2)对在中国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根据《商标法》第13条第2款的规定,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的禁止权,不限于类似商品上的近似使用,还包含非类似商品的使用。这一规定实现了对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从而使对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水平,明显高于对普通申请注册商标和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水平。具体而言,前文所述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享有的“特权”,申请注册驰名商标所有人当然享有;商标法对普通申请注册商标保护的一般性规定适用于申请注册驰名商标;如当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与普通申请注册商标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与未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相比,法律、法规对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较为完善。在司法实务中,通过适用商标法关于驰名商标的特别规定以及对申请注册商标的一般规定,基本能够解决问题。最高法院的2002年《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将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的行为,归类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应当承担包含赔偿损失在内的各项民事责任。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