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很多企业对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希望大家能对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我国新《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可被用于解释合理使用的标准,但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因此许多学者对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探索。(一)以是否加注了其他说明性文字为判断标准为了说明本商品的型号、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以及他特点,商家可能不得不使用别人的商标,但假如商家在此商标前加注“主要成分”、“功能”、“使用方法”等说明性词语就能够将混淆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例如1个为诺基亚(NOKIA)手机生产配套手机电池的厂家在电池的显著位置标注FORNOKIA”的字符,由于字符“FOR”存在,加大了区分度,应该不会造成对该电池来源的混淆,属于合理使用。(二)以是否作为区别商品来源作为判断标准假如使用人并无使用该文字和图形作为商标的主观意图,并且在客观上不足以标识商品的来源,就未超出合理使用的范畴。例如百事可乐曾经在其广告以及送货车上以显著方式使用NO.1”的字样,而“NO.1”是另一同类知名饮料的商标,百事可乐因此被起诉。可是法院审理时依据上述标准认为百事可乐的各个广告使用该字样,主要目的是为了表明百事可乐的饮料品质第一(NO.1)。而百事可乐本身是知名品牌,这种品质第一的说明不足以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发生混淆,应当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构成对“NO.1”商标权的侵犯。(三)以是否刻意强调说明性显著位置作为判断标准使用该说明性文字的方式是推测使用人主观意图的重要标准。假如使用人突出使用该说明性文字,而将其他的说明性词语和自己的申请注册商标置于不明显之处,那么很容易推断使用人有“搭便车”的主观意图,并在客观上很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商品的来源,应当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例如前面提到的为诺基亚手机生产配套手机电池的厂家假如在电池的显著位置标注“FORNOKIA”的字符,刻意突出“NOKIA”的字符,而将自己的商标置于不显眼处,并将字符“FOR”尽可能地缩小甚至不予标注,那么我们能够看出该使用人有搭便车的故意,并且客观上容易造成误认,这种使用显然不是合理使用。(四)以是否同时标有自己的商标作为判断标准假如使用人在使用与别人申请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自己商品的说明的同时也标有自己的商标,那么能够推断使用人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商品说明来使用,缺乏或者没有不正当竞争或搭便车的企图,并且一般这种使用不会导致对商品来源的误认,应属合理作用。(五)以商业惯例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作为判断标准假如使用者所使用的名称是自己的姓名、商号或者商品的名称、形状、产地等,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识别。但对于商品的品质、功用等等的说明性文字,范围比较广泛,进行区分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了解商业惯例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在许多磁带、CD上,往往将其主题或主打歌置于正面显著位置,而将制作、引进、发行公司及商标置于背面或侧面,且以较小的字体标示。这似乎与合理使用的意旨相违背,但实际上这是唱片业界的商业习惯,它们的这种使用方式与该行业商业上的惯用方法相一致,因而应当是合理使用。(六)以使用的客观后果为判断标准客观后果也是商标合理使用的重要标准。假如商标权利人在其商标被使用后,名誉受损,经营业绩明显下降,只要可确切证明这种后果与使用人的使用之间有直接联络,那么能够断定,是其使用侵害了权利人的商标权,进而破坏了该权利人的正常商业活动,应属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被排出在商标的合理使用范围之外。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止滥用商标权,防止权利人限制别人正当使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解决权利冲突,即通过划定适宜的界限使权利人采取更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使用者自觉将自己的使用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减少纠纷,避免讼累。近些年,许多国家都在修订商标法的过程中将商标的合理使用规定纳入其中,能够说这已经成为1个潮流。同时在实践中相关的问题也日渐增多,我国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1步完善这项制度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