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合作企业已成为外国企业在中国的主要投资方式,但在许多合资合作协议中,合同和章程很少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内容的约定,给日后的经营活动带来许多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技术引进时未能做合理的知识产权评估在合资合作企业成立时,外方经常以技术入股或技术转让给中方作为投资方式,对其中的知识产权并不作具体评估。有些外方企业开列的专利清单经后来检索发现仅有1/3是在中国申请并仍然有效的,但由于当时没有发觉而支付了一大笔“学费”。也有的外方连专利清单也不列,只是告诉中方这项技术里有专利,有技术秘密,要收多少钱,中方由于手里没有多少谈判的筹码,或是由于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糊里糊涂就签了协议。2.外方只许可转让低层次的专利技术,不转让核心技术外方为了避免投入过多产生风险,往往抛弃那种以股权控股的做法,转而采取在知识产权方面加以控制。由于合资合作企业中通常采用的是外方投入或许可使用的技术,其知识产权控制方式可能以小投入达到强力控制的目的。如外方在许可中方使用其专利技术时,往往只给中方低层次的技术,而涉及核心技术的,外方就要求中方购买具体的设备或配件,这样一来,中方既得不到核心的技术,又在生产上依赖外方的设备或配件。3.中方原有商标在合资合作后被淡化有些中国企业以商标作价入股创办合资企业,为了不违背公司法关于工业产权出资额只可低于申请注册资本额20%的限制或急于合资成功,就将中方商标低估作价或拱手相让,在合资过程中任由外方控制商标的使用权,外方仅在低档、老式产品上使用、甚至无需中方商标,而大力宣传外方商标,结果是中方商标逐渐被淡忘而退出市场,外方利用商标战略培育了自己的品牌。除此之外,企业将商标许可出去后,不注意监督被许可方的产品质量或被许可方对我方商标的使用情况,使我方商标名誉受损或我方得不到本应得到的报酬。4.传统产业在引资过程中的技术失密事件如“景泰蓝”技术以及“宣纸”技术,由于既没有对传统技术在国内申请专利保护,又没有在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申请专利,同时在引资过程中没有做好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疏于防范而被外方掌握了关键技术,结果是外方抛开了中方而使中方丧失了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