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作品转载要注意的事项

  
很多企业对作品转载要注意的事项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品转载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能对作品转载要注意的事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作品转载要注意的事项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作品转载要注意的事项

近日,音乐人张艺兴晒出一张小猪佩奇的表情包,为歌手罗志祥庆祝生日。值得注意的是,在祝福文字的结尾,张艺兴特意标注了配图的著作权人信息。他的这一举动被广大网友点赞,称其拥有较高版权意识。

音乐人使用别人作品标明出处获得网友认可,反映出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正在提升。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尊重版权”将传递给更多人,进而协助激励著作权人创作出更多优秀原创作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用户因版权意识淡薄招来官司。

2017年,山东的廖女士因在朋友圈晒鲜花照被花艺师汪某起诉至法院。汪某诉称,花艺作品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设计,在色彩、搭配、植物线条等方面均体现了其原创性,自己在出售花束时曾明确要求用户不能在公开场合发布传播。尽管法院认定廖女士未侵犯汪某的著作权,但这也给人们敲醒了警钟:转发分享文字、图片等作品需谨慎,转发分享前一定要做好版权功课,如有可能先联络到原创作者,确认能否分享。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今年7月3日,音乐人李志在微博发文称,综艺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未经授权翻唱了自己的作品《天空之城》以及他音乐人的歌曲,同时提及歌手毛不易今年初在《明日之子》全国巡演洛阳站时,也曾未经授权翻唱了自己的作品《关于郑州的记忆》。对此,李志标明会起诉至法院,并索赔300万元。再例如,2017年,高晓松曾发文指责张某未经其授权擅自在《歌手》第五期节目中演唱歌曲《默》,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不久,节目方向高晓松致歉并获得其谅解。

目前,国内整体版权环境较前些年有了很大好转,但版权保护工作依旧任重道远,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别人作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现象依旧不乐观,这给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笔者认为,要规范作品的转载使用,必须避免以下3个误区。

误区一:未经授权传播别人作品固然不对,但其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增加了著作权人的知名度,并且许多著作权人也乐于看到自己作品被传播。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固然有个别作者为了最快提高自己作品的知名度,希望更多人转载,其次再去维权。但这只是个例,不应成为普遍现象。除合理使用等情形外,“先授权后使用”应该成为行业准则。假如人们不遵守这一规则,作者怎么能安心创作,又怎么能给公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精神食粮”?

误区二:使用者不是故意侵权,应该得到谅解。持该观点的人经常会引用2017年的林志颖“P图”案。在该案中,林志颖辩称,涉案配图在发布涉案微博时已经在网上广泛流传,并非自己修改,也非自己原发,涉案微博评论中没有让原告评价降低的评论内容。在该案中,不少网友斥责原告蹭热度,对林志颖报以同情之心,但法院认定林志颖在微博上的擅自配图行为构成侵权,判决林志颖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34.5万元。笔者认为,从类似诉讼中能够看出,非故意侵权不是使用者侵权的借口。如若不是“合理使用”,就应该依法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

误区三:使用者联络不上作品著作权人的,即便存在侵权,也情有可原。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著作权人信息基本都公开在网络上,要联络到著作权人并非难事。如若真联络不到,还能够向相应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寻求协助。许多侵权事件往往是在网上发酵后,使用者才标明正在同作者沟通授权事宜,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少使用者对版权保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认为,要社会公众彻底走出上述3个“误区”,必须多方合力,下足功夫。相信随着国家保护版权的力度逐步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人主动站出来维权,这一定能够扭转不少人的版权认知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尊重版权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