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专利分析方法之技术路线图分析

  
很多企业对专利分析方法之技术路线图分析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专利分析方法之技术路线图分析,希望大家能对专利分析方法之技术路线图分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专利分析方法之技术路线图分析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专利分析方法之技术路线图分析

技术路线图是常规专利分析的重头戏之一,相对于其他统计类的分析成果,能够从更具体、更微观的层面凸显技术的迁移转变方向,通过展示重要的节点性专利文献的时间和技术分支的定位以及基于技术关联性的专利文献之间演进关联关系,能够更清晰地描绘技术改进的细节,以更详尽的方式讲述技术的发展演化历史。结合以前以数量分析为主的统计分析成果,通过技术路线图分析,能够更准确的描绘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路线图能够是针对一类技术,也能够是针对一类产品,在分析过程中,既能够单独对技术演进历史进行描述,也能够按照国省来源、申请人来源、申请人类型等等进行对比分析。

案例1:PAN聚合引发剂体系技术演进图

PAN聚合引发剂体系技术演进图

图表来源:杨铁军.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14册)高性能纤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上图展示了引发剂体系领域的技术演进情况。引发剂体系主要分为偶氮类引发剂、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和混合引发体系。前两种引发剂出现的阶段较早。1984年,三菱丽阳的JP61012705A首次在技术方案中提及在聚合过程中添加引发剂,并列举了引发剂的种类:偶氮类(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氧化还原类。此后,三菱丽阳在偶氮类引发剂和氧化还原类引发剂的结构和种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目前采用偶氮类引发剂和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技术。混合引发剂体系在上世纪90年代,由Kenneth Wilkinson首次提出,之后,这种混合引发剂体系就成为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案例2:固特异三能轮胎中国申请设计路线

固特异三能轮胎中国申请设计路线

图表来源:杨铁军.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42册)高性能子午线轮胎[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在固特异向中国提出的胎面不对称花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Asymmetric系列的演变发展过程比较完善,对产品的布局完整。Asymmetric型号轮胎花纹申请的雏形是固特异2005年提交的一件申请,它具有一侧连续弧线沟槽与一侧非连续横向沟槽的特点。固特异2006年提出了一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的申请,优化了胎肩胎块大小和胎面中心斜向沟槽的形状和方向,对应于2007年上市的Asymmetric一代产品。在上市之后的几年中,固特异先后针对这款轮胎花纹的胎面中部斜向沟槽及胎肩横向沟槽继续作出调整和改进,于2011年提出的申请号为201130181536的申请最终明确为Asymmetric二代产品的花纹,并于同年8月上市。2012年在此专利申请的基础上,又提交了3件申请,对花纹作出了微小调整,在此之后,针对该组花纹的专利申请不再出现,表明固特异认为对这组花纹的改进已达到了现有技术最优实际,故停止了继续设计研发。

案例3: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瑞士诺华在CAR-T细胞疗法技术领域的技术路线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瑞士诺华在CAR-T细胞疗法技术领域的技术路线

图表来源:张茂于.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52册)肿瘤免疫疗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上图中链的优化、靶位点、联合治疗、降低细胞毒性、载体的优化和多受体6个技术分支方面分析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瑞士诺华在CAR-T细胞疗法领域的技术发展。

在链的优化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对于CAR的链的优化的研究集中在2012年,其中组要是针对CAR的信号传导结构域和共刺激信号传导区进行改进。2013年和2014年对CAR链的优化研究较少。

在靶位点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从2011-2014年一直对不同的靶位点进行研究,寻求在CD19以外更好的抗原结合部位,进而扩展对血液肿瘤之外其他种类实体瘤的抗原结合靶位点的选择。在2014年申请的专利最多,且其中大多数是与诺华共同申请,这也进1步说明诺华对于CAR中寻求突破传统抗原结合靶位点的研究兴趣和方向。

在联合治疗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自2011-2014年一直在研究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联合治疗的手段或制剂。在2014年研究的最多,且其中大部分是与诺华共同申请。除了CAR结合信号转换受体或T细胞受体共同转染T细胞外,大多数CAR-T细胞联合细胞因子抑制剂或者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信号通路中的重要靶点(例如某些激酶)的抑制剂,共同治疗肿瘤,其中,细胞因子抑制剂是为了减低CAR-T细胞因子的细胞因子风暴,信号通路中的某些靶点抑制剂是为了阻遏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以抑制其生长、促进其凋亡。

在降低细胞毒性方面,为了防止CAR-T细胞不可控地消耗正常的非癌细胞,目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诺华共同研究利用分子刹车来调控CAR-T细胞的活性。

在载体优化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在2011年提出了新的思路,以体外转录或合成的RNA取代病毒载体,将CAR转移进入T细胞,其中所述RNA是体外转录或合成的RNA,其包含编码CD3zeta的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共刺激信号传导区域和信号传导结构的核酸序列。

在多受体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在2013年和2014年开始针对多个(含两个)嵌合抗原受体转染T细胞进行研究,以提高T细胞的活性及肿瘤特异性。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能够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宾夕法尼亚大学从CAR分子结构入手,重点研究靶位点和联合治疗,后期拓展降低细胞毒性和多受体的外围技术领域。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CAR-T细胞疗法技术发展方向

图表来源:张茂于.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52册)肿瘤免疫疗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2)诺华从靶位点入手,重点研究靶位点和联合治疗,后期拓展降低细胞毒性和多受体的外围技术领域。

(3)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诺华的17项共同申请主要集中于4个技术分支领域——靶位点、联合治疗、降低细胞毒性和多受体。

案例4:自动驾驶在决策控制方面的两条发展路线对比

自动驾驶在决策控制方面的两条发展路线对比

图表来源:图表来源:张茂于.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58册)自动驾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自动驾驶在决策控制方面的研究路线分为两支:即通过高级辅助驾驶逐步过渡的渐进式路线,以及自上而下研究无人驾驶的跃变式路线。其中,渐进式路线是传统汽车企业/配件厂商所倡导的,其每个阶段的辅助驾驶技术都能够快速应用于整车产品中,增加产品上路行驶的安全性能,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辅助驾驶出现时间较早,至2003年,五大汽车企业在高级辅助驾驶的各分支均已涉及。

与之相比,互联网企业更偏向采用1步到位的跃变式路线,谷歌自2009年成立无人车事业部以来,短短3年时间,已经完成无人驾驶技术各个分支的专利布局,其产品也已上路行驶,并且拿到了美国内华达州无人驾驶行驶许可牌照。这表明了跃变式研究路线是切实可行的,而渐进式路线是否能够最终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仍有待检验。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