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怎样处罚?

  
很多企业对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怎样处罚?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怎样处罚?,希望大家能对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怎样处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怎样处罚?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怎样处罚?

【摘要】按说对擅自设立分公司行为的查处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常规业务,许多工商人员对此驾轻就熟。可是,近来某省工商局经检总队和法制部门却对怎样处罚这种违法行为产生了很大的争议。结果是:依法行政,首先必须依法制法,部门规章不能超越已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对当事人设定处罚。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应当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一、 简要情况

某时代广场百货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资本一千万元,公司住所在该省省会××区××路224号。2003年初,该公司未经工商登记,擅自在另一街道115号开设了名为“时代广场”的大型商场。该省省工商局经检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对此进行了立案调查,认定该公司的行为属于擅自设立分公司,其行为违反了《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之规定,“自然”应对该公司进行处罚。但在处罚依据上办案机构和法制机构产生分歧。争议的焦点是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依据什么处罚?主要问题是部门规章能否超出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当事人设定处罚?二、 法律适用及分析《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是我国目前涉及公司的主要法律规范。首先大家再次仔细查阅了这两个法律规范。《公司法》规定公司的分公司必须登记,[1]《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列专章对分公司的登记做出了规定,包含分公司的特征、[2]登记管辖、[3]登记事项、[4]设立登记、[5]变更登记、[6]注销登记[7]等。

可是上述法律、行政法规却都令人奇怪地没有设定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处罚条款。当然,从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和对应罚则来看,法律规范“必须这样行为”的模式和“不准这样行为”的模式,有些是找不到罚则的。既然这样,有人提出是否可按公司没有变更登记对公司进行处罚。经查《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九条,公司的登记事项包含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申请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不包含分公司的登记。由于分公司不是公司的登记事项,固也不能按公司擅自变更登记事项引用《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作为处罚的依据。[8]那么,部门规章是否有权弥补上述立法“缺陷”,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呢?显然,国家工商总局是持毫无疑问态度的,国家工商总局1998年的《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责令改正;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更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办案机构认为,能够据此作为本案的处罚依据,以往大量的处罚就是这样做的。经查,全国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但法制机构认为不宜适用。主要依据是:这一规定违背《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9]具体分析如下:我们理解《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就部门规章处理行政处罚问题明确了一般原则和例外原则。

一般原则为:当国家已经就某一事项制定了法律、行政法规时,部门规章就同一事项的规定不能超出上位法规范的范围。一些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

[①]《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明确指出这个范围是上位法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部门规章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的是便于实务中操作。仅有当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时,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只能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并且罚款的上限不能自行决定,而由国务院规定,这是例外原则。1996年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规定,“行政处罚法施行后制定的规章新设定行政处罚,必须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可是更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超过上述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从这些论述来看,显然国务院也是遵循了《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并且附加了一些条件,例如区分了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经营活动中有违法所得的违法行为、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所得的违法行为、超出限额报国务院批准等。只不过有一点没有明说,就是“当国家已经就某一事项制定了法律、行政法规时,部门规章就同一事项的规定不能超出上位法规范的范围。”但本摘录头一句就明确“行政处罚法施行后制定的规章新设定行政处罚,必须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的说法,意思已经隐含了。在国家已经就公司的规范这一事项制定了《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后,我们认为就不能再适用《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的例外原则,只能适用该条的一般原则。由于这两个上位法都没有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设定处罚条款,当然谈不上对分公司处罚的种类和幅度了。我们理解《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是指国家对某一社会事项没有制定法律、行政法规,而不是已经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对某些“理应”规定的事项没有做出规定。从法理的角度看,《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源于下位法不得超越上位法和对公民而言“法无规定尽可行”原则。从宪法的角度说,部门规章只能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10]对此,《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给予了具体明确,即国务院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能够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从行政诉讼的角度讲,《行政诉讼法》明确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为参照部门规章,并未将规章作为法院法律适用的必然依据。实际上,行政机关依据规章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就是司法审查的对象,并且规章本身也能够作为司法审查的对象。假如把规章作为依据,就相当于许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司法审查的标准,这不仅不利于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且不符合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因此83号令有越权设定处罚之嫌。

事实上,83号令第一条表明的本规定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制定,[11]那么,该规定第三十二条的依据在哪儿呢?。我们认为,能够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及实施细则处理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具体论述略。

[①] 参见杨琼鹏、周晓主编《行政处罚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第75页。

[1] 第二十九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就所设分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设立分公司,应当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第九十六条 设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就所设分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设立分公司,应当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

[2] 第三十九条 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因此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3] 第四十条 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市、县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核准登记的,发给《工商营业执照》。

[4] 第四十一条 分公司的登记事项包含:名称、营业场所、负责人、经营范围。

[5]第四十二条 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6] 第四十三条 分企业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7] 第四十四条 公司撤销分公司的,应当自撤销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该分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和分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分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

[8] 第六十三条 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术办理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9] 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能够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能够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10] 第九十条 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探讨决定本部门工作的重大问题。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11]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登记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