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1:2015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有问题?(怎么申请ISO认证)

  
很多企业对ISO9001:2015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有问题?(怎么申请ISO认证)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1:2015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有问题?(怎么申请ISO认证),希望大家能对ISO9001:2015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有问题?(怎么申请ISO认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1:2015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有问题?(怎么申请ISO认证)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1:2015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有问题?(怎么申请ISO认证)

回首ISO于1987年发布ISO9000系列标准以来,一晃眼已经30多年了。应该说,对于中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意识的提升,贡献极大。质量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国企业,终于找到一套参照的体系来学习,提升。也由于,拿到认证,得以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同时,也为质量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是积极面的客观事实。可是在业界,同样有许多消极的声音。

中国企业拿证规模一路狂奔,并且拿证周期一再刷新我的认知。但一直以来在企业界名声并不好。我在做质量总监时遇到的上市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一提起这个,要么压根不清楚,要么知道也是招标必须,花点钱快速拿证,其次就没有其次了。当然,还有不少企业,还是真曾经招人贯标过一段时间,最后,老总看不到任何价值,不了了之。但这个认证证书还有有价值的,于是,最后变成找个文员、小姑娘,维持文件,做做记录应对审核就好。在群里做体系的同学经常抱怨,体系难做,老总或者其他部门不重视。老总都不重视,哪里会有资源去推呢?

于是,大家把矛头都对准中国社会环境不重视质量,指向老总,老总不重视质量,短视,9001 都落实不好,还整天追求各自新的管理方法。当然不否认,有些老总确实不重视。可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为啥这么高占比的企业都会有这种现象呢?假如这个真能帮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财务收益,除非老总脑子进水了,正常逻辑下是应该重视的啊。

因此,问题来了。到底是9000标准有问题,还是企业老总不重视。宋老师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必须关注的。

1 、对9000标准定位的巨大认知偏差

做质量的同学还有审核咨询公司,为了让老总重视,因此,夸大了9000的标准的作用。据说贯标后,产品质量能够改善,顾客满意度能够增强,经营绩效能够提升。但大家记住,老总眼中看到的是经营绩效能够提升,表现为 利润增加,成本降低。此外,质量人自己说的不行,要看财务报表是不是,真的如此。

我看群里有位同学有段话,讲的非常好摘录如下:

曾经有幸看过几篇ISO TC176的会议通报,深知ISO9001策划的不容易。几乎每1个字都是反复妥协的结果。能够想象,TC176这些世界顶级专家们,每天在世界顶级公司,知名学府里面浸淫,却要做出连非洲小岛上祖传手工业企业都有可能适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这些专家不是不懂最新的质量理论,而是要做出最大的取舍。当我们谈论ISO9001这里不好,哪里不合适的情况下,很大的可能是这个问题点已经被反复考虑,最后做出的是1个艰难的取舍,以获得最大的体系包容性。ISO9001体系里面你是找不到最新的质量管理思想的,PDCA循环出现多少年了? 过程方法在发达地区已经流行多少年了?五大工具火遍全球,为啥在ISO9001里难觅踪影?原因就在于ISO9001的定位,它是服务于1个最广泛的业务范围,因此不会采纳那些仅在局部行业证明有效的理论。ISO9001标准本身的持续改进不是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才加以改进,而是早就知道有这些不足,也早就知道改进的方法,取舍之后一直“等待,直到自己定位的市场成熟,能够大范围的接受这些新方法之后再欣然采纳。

9000标准,只是提供一种指导使得企业管理水准,能达到各国产业界可接受的保证水平。可是大家都忘了,假如每个公司都能够做到,竞争力的优势又在哪儿呢?没有竞争力的优势,谈提升经营绩效又从何谈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前,还能够由于信息传播问题,取得地区性的相对优势,现在这种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可行。一进入市场,就是全球市场竞争或者至少是全国性的竞争。因此,我认为,靠9000标准体系,提升经营绩效的定位,是有点不太具有普遍意义的。

因此,做好9000,能做到,顾客比以前更满意,并且还要假设企业经营环境不变的情况下。

2、以贯标的思路做体系是错误的方向

企业不同阶段述求是不同的,小微中企业起步阶段,往往是依赖差异化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来生存和发展起来,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敢于冒风险以争取更高的市场回报。宁愿在混乱中发展,也不在规范中停滞。但当企业业务稳定下来,在行业也具有一定地位,这时考虑风险了。由于依靠企业现在的轨迹,只要不出大风险,企业就能够碾压后进的对手。因此,大企业往往更强调流程和体系,预防风险的发生,同时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时就必须,全面考虑企业运营过程的全要素,进行全面的管控。

9000质量体系是1个什么呢?他既然是1个体系,展现的是1个完整的企业质量管理的的构成要素。举个例子,9000 是模型是雷锋,我们都必须学雷锋。可是,我不同阶段,学雷锋的方式还是不同的,例如: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穷人,富人,中产。因此,企业学习9000,导入时,也是应该依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述求,来落实9000标准中的一些要求。

但贯标的做法,往往就是要贯彻所有标准要求,拿标准条款,一条条看是否贯彻了。这种推行方式,是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

此外,为了便于贯标核对条款的要求,于是把各种要求要素直接变成文件体系,以来应对审核老师。例如,有8.2.1 顾客沟通,因此,文件中也建立1个 顾客沟通过程文件,有,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于是整出1个同名文件。我看到不少公司,导入了7-8种体系,每个体系找不同咨询公司做,其次,有7-8套文件,许多内容都是重复的,由于与标准文章标题不同,因此,形成不同了过程文件。负责应审的体系专员们,痛苦不已。

其实,9001标题很明确,是 要求 体系。质量是任何业务的隐含属性,也就是首先有业务,其次针对业务的要求。而业务通过流程来进行记录和描述,流程是对公司业务过程的高度模拟。因此,这些要求,都应该加入到现有的流程文件中。公司所有人按流程做,就应该符合各类体系要求的。只应该维护一套文件,而不1个体系一套文件。

3 、体系本身不足以支撑大质量

ISO9001:2015版许多老师都看出来,试图将质量提升到大质量的境界。

这是旧版与新版的区别,主要是2015版,目标变成了相关方满意。而以前版本是,顾客满意。

相关方,就包含,股东、公司、员工、社会、顾客。顾客要求 价格低质量标准高,公司要赚钱。员工要求,钱多活少离家近。

宋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一家互联网公司,基本的实际运作规律,这也是宋老师,质量价值闭环体系的理论基础。

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要素,人才、组织、资金、产品、技术、市场。体系角度,可能主要覆盖产品的部分过程,人才、组织、资金基本沾点边,技术创新基本用不上。技术、项目化、创新、资本运作,是当前科技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字。

因此,想靠9000体系,去支持 相关方的满意,基本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想让老总认可,获取卓越经营绩效,可能性不太大。除非,非常传统的企业或行业,可能就靠运营精细化取胜的还是有可能性的。

大质量,就是企业经营质量。目前这版体系,在我看来,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但能提出这样的目标,就是进步。

4、质量管理体系的供需错位

我们都晓得,仅有我们必须的东西,我们才会喜欢。但ISO9000 作为一种管理体系工具,正常应该是,企业通过市场化比较和观察,觉得有用其次,导入这样是最好的。但具体情况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变成许多公司进入市场的的门槛了。企业在不必须的情况下,硬让其咽下去,大家想想,其难度和大家对其的负面印象会有多大。

许多企业老总知道,企业当前情况,毫无疑问是达不到,当然也不必须全部符合标准要求,为了拿订单,就凑合快速拿个证吧。以至于形成固有印象,反而淡化体系作为企业管理改进工具的定位。并且现实情况,非常无厘头,许多企业达不到ISO9000要求,但有证还照样供货。并且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老总们更是进1步固化了体系无用论的思想。

你们说,这难道是体系本身有错,乙方的企业老总有错么?换位思考,他们也没错。但这其实恰恰暴露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由于别人如此,因此我也如此,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正确认知,缺乏依据企业现实情况,定制质量体系标准的能力。

最后的话

我们要客观的看待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它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而不能一味认为,由于它是国际顶级组织制定的因此,它就是完美的。给予正确的定位,不要夸大效果,也不要贬低。

我们也要看到,企业老总所处的生存环境,予以同情理解。但也要承认确实有些企业老总就是急功近利,无视长远。

也希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走的更远,扭转大家对它的印象。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