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

  
很多企业对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希望大家能对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

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

烟台GJB9001C认证产品标识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实际必须,能够选择下列标识方法:

a)成型:如铸件、模锻件、注塑件、橡胶件等,将标识通过成型模具制作在产品上;

b)印记:如钢印、胶印、铅(铝)封印、密封印等;

c)涂敷:如用涂漆、喷塑、书写等方法作彩色、文字、符号等;

d)附带:是在相关的文件(如流程卡)上对产品进行标识,并随产品同步流转,或将标识制作在标

签、套管、标牌、铭牌等载体上,再以粘贴、挂系或固定的方法附加在产品上或相关区域;

e)其它形式的标识,如化学腐蚀、电子标识、刻字等。

产品在接收、贮存、加工、装配、运输、交付过程中,应按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的规定制作标识,

且标识的制作对产品的特性和使用寿命不应产生不良影响。必要时应考虑标识所用资料与产品所用资料

的相容性。

具有标识的母体(如板材、线材、棒料、管料、化工原料等)需分为多个子体时,应进行标识移植

,并作好记录,标明标识的移植者和检验者。

在生产过程中,原有的标识被加工掉时,应按规定恢复原有标识或以新的标识代替原有的标识,并

经确认。

标识的恢复或替代,应在工艺文件中作具体的规定,应考虑是否存在可追溯性要求。

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十大误区

烟台IATF16949认证2016 十大误区

IATF16949:2016标准时走了许多弯路,进入了许多误区,总结为以下10方面:

一、策划保持的记录误区:

有些企业误认为记录越多越好,这样就越能体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但却不知做记录本身是不

增值的劳动,从精益生产的角度讲,记录越少越好。企业在策划记录时,应是在确保过程运行有充分证据

的情况下,尽量简单且越少越好。那么企业策划记录应考虑什么方面呢?

(1)标准要求,共29处,详见 原创 | IATF16949:2016 标准形成文件的过程。注意,并非所有的过程运

行都应有记录,

(2)追溯要求,如为应对产品质量风险而建立的追溯性要求。

二、审核带来的误区:

审核员到企业进行审核,要抽取相关过程运行的样本,但企业的大部分证据是一些运行过程的记录。这些

在A4纸上的记录,成了质量管理运行好坏的客观证据,这使许多企业认为,只要记录做好了,质量管理过

程就受控制了?这是很大误区,假设1个成品检验过程的两情况,一是按要求100%按要求检验,但没有做

记录;二是没有检验,但把记录做好了。其实,这两情况中真正受控的是第一种,但由于审核员审核时未

见到检验记录,因此被认为是没有检验,而第二种情况由于有记录,因此被认为是过程受控了。因此,这

种误导使企业宁可不检验,也要把记录做好,才能达到IATF16949的要求的管理水平。

三、有效性和效率的误区:

一些多年实施IATF16949的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其并不重视,原因是标准的实施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好处,反

而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其根本原因就是只注重有效性,没有关注效率。其实,过程有效性和效率都是同等

的重要,假如1个企业支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换回来的只是一点点有效性,那最终的结果是得

不尝失,反而整体绩效下降。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一定是找到有效性和效率的最佳的结合点,最终提

高新技术企业业的整体绩效。

四、经营计划误区:

经营计划(又称业务计划,尽管新标准没有提及)是标准用语,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能够使用相关名词,如

:XX年工作规划、XX年生产大纲,XX年上半年工作纲领或XXXX战略发展规划等。经营计划是1个企业按规定的

时间间隔定期发布的工作规划,其内容包含经营目标和质量目标两个方面。经营目标可能包含企业的发展

前景、产值、利润、利税、节能降耗等。质量目标可能包含过程指标等,如:交付产品的PPM值、产品一次

检验合格率、顾客满意度、不合格品率、损失成本等。许多企业并不领会经营计划的内涵,因此为获取

IATF 16949证书只能不懂装懂,只是每一年将上年的经营计划修改个年号就而已。

五、管理评审误区:

管理评审是标准用语,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能够使用其他相关名词,如XX年度工作总结、XX年终评比等。管

理评审类似于企业的年终总结会,其基本流程是,开会通知(管理评审计划)→各部门领导写述职报告(

管理评审输入)→会议纪要(管理评审报告)。当然,许多情况下企业在平常的管理活动中也会有定期或不

定期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会议),这也是管理评审。

六、内审误区:

内审就是自查,标准中对自查的要求有3个方面,分别是体系自查、制造过程自查和产品自查。当然组织

还可能有卫生自查、安全自查、工艺纪律自查等。建立自查机制,是企业监视活动过程是否有效运行的手

段,即执行力是否得到实施。有些企业并不理会内审的实际内涵,使内审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七、文件编写的误区:

许多组织在按IATF16949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是按本标准的条款结构编制文件的,如在编制培训控制程序

时,其文件结构:一是能力、二是在职培训、三是内审员能力、四是二方审核员能力,这显然是按照本标

准条款顺序来描述的,这不是标准的意图。组织应按过程进行编制,如招聘员工过程中有新员工培训要求

,这就符合了标准中“7.2.2能力-在职培训的要求。有些企业甚至还编制了《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控制

程序》,殊不知,风险识别和控制不是独立的过程(尽管标准是1个独立的条款号6.1),而是附着在其它

过程上的需考虑的事项要求,即组织针对某一过程在PDCP的每一环节都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关的反应措施。

八、管理者代表误区:

管理者代表误区:管理者代表尽管在新版标准中已经不再提及或取消,但却“名亡实存,仍附着在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上,并且许多企业的管代就是为认证审核而设立的名片,往往由企业中没有实际职权的、只

会做资料的人员充当,并且在审核期间完全取代了每一过程负责人来接受审核。在审核期间经常会碰到企

业的过程负责人(即部门经理)对审核员说:“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做16949工作,因此做的不好。其

实他所“忙的就是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过程,如采购过程、交付过程等,但却完全把工作活动过程与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分离开来,殊不知IATF16949就是要协助企业提高采购、交付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

率的,以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的整改绩效。

九、供方误区:

供方指制造厂家,而非经销商,其实许多小企业在采购钢材等,还有些企业采购进口的电子元件,由于购

买量小,因此到制造厂家直接购买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中间商采购,而标准中的供方,其主体应指制造

厂家,经销商只能理解为是制造厂家的1个销售部门,这样一来,标准所要求的采购和供方控制应指制造

厂家,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区分什么标准条款应用在制造厂家,什么应用于经营商。例如:产品的内在质

量应是指制造厂家,而交付及时性应是指经销商。

十、作业指导书误区:

作业指导书是描述作业过程的文件,即操作员工的动作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标准用语,在企业中能够使

用其他相关名词,如工艺卡、温控参数表、设备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可能是一系列文件的组合或叠加

,如新版标准要求作业指导书应包含安全生产的内容,并不是要将安全生产写入工艺卡中,而是只要在现

场有操作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或包含了相关的内容即可。总之,只要是在现场供操作员工使用的所有文件

都是作业指导书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