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

  
很多企业对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希望大家能对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

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

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要点

襄阳ISO9000认证中,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保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那么在公司运行ISO9000标准时,ISO9000认证的质量控制要点是什么?

1、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范围包含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1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ISO9000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对硬件类产品而言,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对服务类产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2、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拙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

3、襄阳ISO9000认证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

无论制造过程还是管理过程,严格执行ISO9001文件编制的要求进行,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进行。控制好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保障。

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

襄阳ISO9001认证2015审核的九大转变

1、组织是否真正理解了高级结构背后的逻辑?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已清晰理解并应用了高级结构所倡导的体系的PDCA循环?

是否已将组织的经营目标与日常运作管理相联络起来?

组织目标和管理体系预期结果是否已清晰展示?是否已得到有效沟通?

2、组织是否真正理解领导力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重新梳理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与最高管理者作用之间的职责分配?

是否明确了各阶层(直至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尤其是过程管理者的作用)以及

所必须的来自最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否有效利用了与顾客互动的活动来理解顾客的需求转变(如洞察市场的手段)

组织层面的决策是否充分评估了影响组织绩效的各种风险和机遇?

组织是否建立了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管理手段?(能够考虑建立如激励机制、

创新机制、沟通机制等)

3、组织是否已设立绩效指标并落实考评?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组织是否明确了目标及过程绩效指标并已分解到各个过程、职能和层次上?(将

体系要求融入业务过程的途径之一)

是否已为各个目标指标制定了管理方案?

是否已制定了考评制度?并定期实施监视及考评?

4、组织是否已实现从实践中学习成长、积累知识?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已明确了知识管理的职责?

是否已识别所必须的知识?是否在动态地监视组织对知识的需求?

是否已明确了知识的来源?

是否已策划出了知识的收集、保持、更新、分享的途径与方法?

是否为应对转变提前做好了知识的储备?

5、组织是否已为应对转变做好了准备?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在动态地监视变更?

是否评审了所有变更并理解了变更带来的影响?

是否已针对风险高的(包含预期和非预期的)变更制订了预防措施(包含紧急应

对措施)?

措施所需的资源(包含职责)是否已明确?

6、组织是否充分理解了过程运行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明确了过程中的人文环境状况?

是否明确了辅导机制?是否建立了对员工的认可激励安排,或者其他有利于调动

员工参与主动性的方法?

7、组织是否充分理解了与相关方的关系并已落实关系管理?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已评估了相关方对绩效重要性的影响

是否已明确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是否已明确了相关方的预期与要求

是否已制定了相关方的关系管理手段(尤其是沟通手段)

8、组织是否充分考虑了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的影响?

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是否考虑了生命周期的理念对目前环境因素评估方法的影响?

是否已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融入了绿色设计的理念?

可施加控制的是否已有效施加控制?

可施加影响的是否已施加并产生了影响?

9、文件化信息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可能够考虑的典型做法是:

标准中对文件化信息的要求是否已在体系文件中得以策划并展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