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很多企业对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希望大家能对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导入、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及认证,是企业提高安全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字 卫生除害处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及安全体系认证(Occupational Health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 OHSAS) 是证明组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要求,规定组织日常事件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并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是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ISO9000) 和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 国际标准化之后,又一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的管理标准化热点。当前,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和现代化联合企业在强化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和控制职业伤害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些企业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业健康全全管理规范并逐步形成了比较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体系。

为了提高卫生除害处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走经济效益型与社会效益型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厦门环宇卫生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 年初开始引入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经过1年多的认真、细致的体系建立工作,于2004 年6 月份通过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CQC) 厦门评审中心的评审取得OHSAS18001 :1999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成为我国卫生除害处理服务业中率先建立与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单位。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公司全面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实施OHSAS 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1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厦门环宇卫生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 年6月,主要从事:交通工具(飞机、船舶、车辆) 、运载容器(集装箱、装载物) 、货物、废旧物品、木质包装等卫生除害处理。公司早期,仅有十几名员工,绝大多数是文化层次不高的工人;在专业技术上缺乏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安全知识的培训,大多数工人只知道所使用的化学品是有毒有害的,至于药品特性、防护知识一无所知,因而在工作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及随意性。

随着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进出口货物的不断增加,对卫生除害处理工作及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卫生除害处理行业是属于特种行业,在工作

中必须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正所谓“隐患险于明火”,公司领导层深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2003 年度,厦门环宇卫生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把安全管理工作立为首要工作之一。首先从引进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新职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新服务队伍着手;同时加强职工职业安全健康意识、系统地进行业务技术培训、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等;此外,公司还大力采用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引起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在2003 年,公司还要求员工参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举办的特种行业人员培训班,并且通过考试,实现全部一线员工持证上岗。经过这些艰苦的努力,为推行和建立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快速建立,厦门环宇卫生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聘请了厦门金三维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顾问师进行咨询辅导,并于2003 年6~10 月间,先后多次选派部门负责人参加厦门评审中心举办的内审员培训班学习OHSAS18001 及GB/28001 系列体系标准,进1步加深了对推行OHSAS是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职业健康的认识与理解。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体系推行建立工作小组(领导成员组、管理者代表、工作成员组、内审小组) ,对公司进行OHSAS 基础知识培训及文件编写工作。公司还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建立OHSAS ,在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下,公司确立了“先进技术,创新管理,居安思危,永续发展”的管理方针与相应的管理目标(年健康安全事故经济损失不超过1 万元等) 。同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反复地进行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规程) 的编制、修改与学习。针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危险源识别方面,公司还动员全体员工,从点到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细致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做到了不漏1个可能性,不错1个风险评价,并在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对重大危险源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对通常危险源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在2003 年度及2004年上半年,我公司就做到了0 事故0 损失。

推行质量体系常见的8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质量体系管理,那么质量体系管理在企业的心中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的呢?

在九脑汇学院看来,质量体系管理的定位是否处于企业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企业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是以什么样的理念来经营企业,没有质量的产品带给企业的是无尽的痛苦和萎缩甚至破产。

质量体系管理在各行各业成为一种必需和时尚,但真正能运用其产生效益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却不多。

推行、保持质量体系的困惑

1. 只在意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企业中最高管理层80%只在意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不在意、不理解、不投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益,甚至把质量体系管理实际作为附属部门对待,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规范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大家还是随心所欲的工作。

这样长期发展必然会出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两张皮现象,建立的体系与实际运行不符,做质量体系管理纯粹是为了取证装点门面,实际的工厂运行管理还是土“皇帝式的,从领导的骨子里根本没有把质量管理放正位置。

2. 只是企业内部之间自卫的武器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总结,是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可是程序文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仅有在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中,以正确的质量意识和思想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解决质量问题,经过不断地总结提炼,形成今后指导的程序文件。

许多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质成了企业管理实践中各部门自卫的武器,探讨问题的部门各执一词,都有文件作为辩解的依据,推卸责任,内耗严重,常常议而难决,决而难行。日常管理中先讲条件后干事,讨价还价。有利的事抢着干,无利的事不愿干,都能光明堂皇、振振有词地拿文件规定来“说事。实在推理不了的事,就强调客观因素,就拿“程序来缓冲,或者谈妥条件才接受。

3. 认为质量体系包揽一切、包治百病

质量体系文件讲的是基本的程序化的要求,我们就是要在这个框架下,用质量体系的八大管理原则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与产品有关的问题,而不是把企业经营中的任何问题都拿质量体系管理来兴师问罪。

其实,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质量体系管理、有人事制度管理、有财务体系管理、有经营决策管理,等等,质量体系管理只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内容的管理。

4. 消极甚至错误地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把质量体系管理片面当做领导指令的检查者,什么集中审核、专项审核、月度检查、季度检查等等,搞得各工作部门疲于应付,讨厌至极。

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质量片面认识分不开的,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十分重视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ISO9001的推动必须调动企业的大量资源,以及新的无形资源。仅仅靠基层的力量想推动ISO9001,太难太难,由于缺乏管理权限和企业资源的掌控。

5. 把质量体系管理作为一种“务虚

质量体系管理员岗位实质是1个虚缺,做事仅有在领导必须处理质量事故中才想起,把质量体系管理片面当做事故调查员,或者将只是1个忙于处理具体细枝末节工作事务的角色。

根本起不到体系指导运作规范化的作用,由于没有足够的授权,没有较高的岗位待遇,不会自觉不自觉在员工中受到重视,制定的质量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得不到执行,员工还是按照领导的“圣旨做事。

6.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领导管理思想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使用过程的方法是相违背的,导致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少做或不做质量管理记录或程序,为了证据,补充假数据。只要“刀下见菜,长此以往,必然是企业管理水平下降。

由于质量管理的长期性和继承性,工厂一定要有1个5年或10年规划,从基础工作做起,通过政策导向与方法将质量理念落实到组织的具体运作过程当中去,并不断的进行抽查监督,以稳定固化员工的行为准则。

7. 只注重质量审核不符合的多少

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正确看待,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不符合项多、通常性问题多就是质量管理没有做好。作为领导要认真思考我为质量管理提供了什么资源,怎样通过审核的不符合来持续改善质量体系管理。

8. 不能在审核中有效沟通

不管是第二方审核还是第三方审核,经常会出现审核机构在审核中的沟通不能有效进行,有一些审核机构甚至把自己当做“皇帝,认为受审核工厂要完全遵守自己的“不平等条约,不能有任何的异议;

受审核的工厂领导也是抱着不要得罪审核员的目的,对体系管理要求。其实审核的目的就是要给工厂指出问题和不足究竟是什么,仅有双方沟通确认,对问题理解透彻后,才能心服口服真正起到改善的目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