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

  
很多企业对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希望大家能对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

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

食品行业怎样推行ISO14001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响应国际流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一协调世界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贸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一系列环保标准。该系列标准于1996年开始颁布实施,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并执行至今,14000系列标准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响应和大力推行。现就个人经验阐述如下:

1、食品行业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a)我国对食品行业管理目前注重卫生安全的指标较多,企业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较重视,而对涉及环境保护等绿色贸易的管理要求则不太重视。原因是:一是由于乡镇、民营企业在食品业的比重较大。这些企业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环境意识不强,治理设施陈旧,跑冒滴漏严重,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治理1步到位的难度较大;二是由于我国的食品产品目前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出口量不大,对国外市场的冲击也不大,进口国还没有感到竞争的压力。随着我国食品业产品走向全球步伐的加大,进口国将越来越会感觉到中国食品的影响,他们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在关税贸易壁垒难以设置的情况下,对环境保护会提出要求,以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借助绿色贸易这唯一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产品实行限制,影响我国食品业产品的出口,使食品出口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b)ISO14000是一系列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它要求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达到所在国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持续改进。这一标准的提出既不脱离所在国的环境管理实际水平,又对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明确要求,非常符合我国食品行业环保的现状,有利于尽快与国际接轨,改善食品行业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

c)目前世贸组织成员国在对进口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障碍时,都以出口企业是否获得了ISO14001认证作为参照,能够说通过了ISO14001认证的企业无疑在世贸中领到了一张绿色通行证。

2、食品行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点

(1)ISO14001是1个管理体系标准,它遵循的是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的戴明循环。ISO14001标准要求组织通过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主动地制订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制订一系列的运行控制程序,并采用日常监督、内审、管理评审三级监控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问题的措施,并要求每一次PDCA循环都要有持续改进的内容体现。

(2)因而,建立起来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能否有效地控制食品行业主要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管理绩效,其中关键而基本的任务是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识别和评价中既不能遗漏了环境因素,又要抓住重要的环境因素加以控制。

3、食品行业常见环境因素分析

食品业是以粮食与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造业,生产类型多,原料广,产品种类繁多。通常生产过程为原料、处理、加工、产品,废水污染比较严重。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质和悬浮物含量较高,易腐败,通常无毒性。废水来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料利用流失造成的,包含冲洗水、冷却水等,采取必要的清洁生产措施是食品行业环境保护的关键。

4、食品行业环境因素的污染控制方法

由于食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流失造成的,因而废水除了可采用生物方式处理外,在生产全过程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减少能源、原资料的消耗也是很必要的。针对不同生产的环境因素,除了末端处理污染物以外还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降低生产各环节资源、能源消耗;

(2)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并进行深加工;

(3)充分考虑废水循环使用;

(4)蒸汽循环使用;

(5)此外,对于辅助系统的环境因素也应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锅炉房的烟尘排放应有除尘设施;为控制SO2的浓度,应选用低硫煤或采用除硫设施;对热能设备的噪声应进行隔音降噪处理等。

5、对ISO14001环境体系的运行监控

ISO14001作为一种环境管理体系,它与以往简单的污染控制措施的最大区别是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具有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改善问题的监控机制。通过体系中“监测与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等要素来完成。

(1)监测与测量:日常的例行监督检查,包含对食品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等的监测,对副产品回收利用情况的监控,废水处理装置出水结果的监测 (主要控制项目为悬浮物SS,BOD5,COD,动植物油,氨氮,PH,大肠菌群等),废气处理装置的运行效果以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后的环境绩效等。

(2)内部审核: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自查,以确保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地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3)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从整体上把握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期进1步完善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

以上三级监控机制,从不同的层面对实施中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运行加以监督控制。发现不符合则分析原因加以整改,同时对整改效果进行检查及验证,形成系统的保障机制,使食品业的环境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6、综述

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引入到食品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染,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还能够通过对体系运行的三级监控手段加强自我监督完善机制,使食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大增强我国食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

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最新数据,验厂仅今年1至6月,全国法院共受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案件688件,比2011年全年收案量高出近70%;受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330件,接近2011年全年水平。

再往前,2011年,全国法院共受理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05件,是2010年的2.75倍;受理危害食品安全案件367件,是2010年的2.16倍。

从瘦肉精、地沟油到问题奶粉,再到甲醛毛血旺、毒胶囊,验厂咨询近些年,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数量保持了连续的大幅度上升的态势,并且作案手法越来越多样,隐蔽性越来越强。不少公众甚至感叹:“究竟用什么药、吃什么东西才安全

重拳出击,加大整治力度

“案件上升幅度大,这是这几年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非常显著的特点。验厂咨询为何上升势头这么迅猛是不是能够认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机会多了呢其实不能这么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苗有水认为,案件数量激增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几年司法机关加大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这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多次专项行动,公安机关加大了破案力度,端了许多制假窝点,查获的嫌疑人增多,移送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增多,那么人民法院受理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也就增多了。苗有水说。

公安部今年年初组织了打击制售瘦肉精、地沟油犯罪,GMP认证打击销售病死猪犯罪和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三大战役,成效显著。根据公安部日前发布的消息,全国公安机关对24个特大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涉案价值11.6亿元,抓获嫌疑人1900多名。

司法机关扎实地推进整治行动,破获了许多大案,抓获了许多嫌疑人,因此法院受案数量呈现绝对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案件数量上升很快,但增长还会持续。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称。

修改法律,降低入罪门槛

除了加大了整治力度以外,立法机关针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法律规定也进行了修改,也是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的一大原因。

苗有水介绍,这些修改集中体现在刑法修正案(八)之中,最重要的修改有两点。一是刑法修正案(八)降低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入罪门槛。过去可能不构成犯罪、只能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现在根据新的刑法修正案就构成了犯罪。“例如说刑法第141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过去要求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而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这一条件,只要查明生产销售的对象是假药就应当按犯罪处理。这样,原先可能进行行政处罚案件的将移送司法机关,按刑事案件处理。

第二,刑法修正案(八)改变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有关条款的第2个量刑档次的标准。过去,这类案件必须发生严重危害的结果才能上升到第2个档次,许多案件由于没有发生严重危害,无法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处理,只能根据刑法第140条,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来定罪。

“在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后,关于验厂的一些案件能够按照修改后刑法第141条至144条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罪来定罪,那么罪名数量就会上升。苗有水标明,从当前形势看,案件上升的势头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不管压力有多大,我们一定会严格依法办事,做好这方面案件的审判工作。

今日通过对《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为何多发GMP验厂咨询》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