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ISO14000认证初始环境影响评价
荆州ISO14000认证初始环境影响评价
一、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评价是初始环境评审的三项基本内容之一,这项工作应包含下列几项内容:
(1)收集并识别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收集并整理本组织评价法规符合性所必需的原始资料及图纸;
(3)调查收集本组织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及数据;
(4)评价本组织对环境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的符合程度。
下面分别列出每项内容所应做的基本工作。
1、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
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与识别的范围,应包含本组织的全部活动、产品与服务。有的组织,特别是生产型的企业往往只收集了生产活动以及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企业其他方面的法规和要求。这里应特别强调:
(1)要包含组织的全部活动,例如:生产活动、物资的管理,设备、动力的运行,行政管理、生活后勤方面的活动等;
(2)要包含产品方面的有关环境的法规,不同的行业对其生产企业的产品通常都制订了严格的法规或标准,其中许多是与环境相关的,例如冰箱以及他家电行业中对其能耗及噪声方面的标准,组织要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收集这些标准以评价本公司产品对法规的符合性。
(3)要注意收集有关环境的其他要求,这里包含一些地方政府颁发的各种管理规范,也包含本系统上级公司或集团公司提出的各项要求。通过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应完成下列资料:
(1)与本组织活动及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清单;
(2)与本组织产品环境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清单;
(3)环境法规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部门对应表。
2、收集并整理必需的原始资料
对于1个生产型企业而言这里应包含下列基础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
(3)污水管网分布图
(4)各废气排气筒位置分布图等
这些基础资料作为评价法规的符合性是必需的原始资料,对于非生产型组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3、调查、收集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
对于1个生产型企业应收集调查下列资料:
(1)化学品年消耗量统计表;
(2)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存储位置图及防护设施;
(3)各有害废气排放口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4)有害废气无组织排放总量表;
(5)各废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6)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置情况一览表;
(7)超标排污费、环境处罚费缴纳情况;
(8)环境事故情况调查表;
(9)环境表彰情况调查表;
(10)产品环境性能表。
以上资料应组织专门小组,在初始环境评审中整理齐备,作为评价法规及标准符合性的资料。
4、评价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的符合程度
在完成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逐项分析本企业的实际水平,做出下列评价结论,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策划的基本依据。
(1)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与标准的符合性;
(2)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评价;
(3)产品环境性能与标准的符合性。
上述评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组织应选派具备上述专业技能的人员参加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工作质量。
荆州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怎样实施
荆州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怎样实施?
荆州ISO9000认证过程中,笔者所辅导的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必须始终抓好以下工作,促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继续有效运行:
1. 继续改进体系文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依据和标准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也
应当不时修改和完善,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客观环境转变,为了符合组织的具体情况,提高体
系文件的适应性而作修改;其次由于内审、管理评审或第三方审核认证中发现了问题,为实施纠正措
施而涉及到对体系文件进行纠正性修改;三是为了防止形成“两张皮使体系文件与实际相互协调一
致,提高其协调性而进行修改。无论是哪一种修改,最终都是为了保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
有效性,并使体系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1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2. 继续改进内审和管理评审。内审和管理评审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自纠、自励机制。确保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要求组织建立并坚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制作并保管质量记录,通过对每项工作的目的范围、职
责、顺序、责任等方面予以梳理确认,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满足5个W,
3. 继续改进控制方法。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模式的实质是制度化管理的思想。 1个H即做什么(WHA
T由谁做(WHO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为何做(WHY,怎样做(HOW从而使工作的考核规范(质量体系文
件)考核依据(质量记录)考核方法(内部质量审核)都明确化、制度化,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制。
4.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IS09000规范强调。尤其是预防不合格。预防为主,即质量的优劣不是由
检验决定的而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因此质量管理要强调预防为主。要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认真分
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和顾客意见等,明确可能出
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寻求和准确掌握改进时机,预先消除一切可能发生不合格(包含潜在不
合格)因素,防患于未然。变事后控制为事中、事前控制,变间接控制为直接控制,尽量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能敏锐地察觉到正在呈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减少偏差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