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

  
很多企业对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希望大家能对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

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

ISO9001认证审核文件清单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记录

3、文件发放记录

4、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流程及发放记录);

7、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管理评审计划;

10、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探讨发言或书面的资料;

12、管理评审报告

13、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年度内审计划;

16、内审计划及日期安排;

17、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会议记录;

20、内审检查表(记录);

21、末次会议记录;

22、内审报告;

23、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数据统计分析的有个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合同评审记录(供应商、顾客);

26、供应商、顾客台账;

27、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账、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含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及时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资料;

30、合格供方质量台账(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资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采购台账(包含外协产品台账);

32、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仓储物流:

34、原资料、半成品、成品名称台账;

35、原资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含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36、入、出库手续;先进先出的管理;

七、质量部:

37、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量具检定记录(校验报告合格证);

40、量具明细台账(应包含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八、设备:

41、设备清单;

42、检修计划;

4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标识(包含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九、生产方面:

46、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账);

48、不合格品台账;

49、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检定的量具;

57、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十、产品交付:

58、发货计划;

59、发货清单;

60、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一、人事行政部:

62、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各部门培训要求;

64、年度培训计划;

65、培训记录(包含: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二、安全管理:

68、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企业通过认证对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员工和投资方展示其可信任的质量管理,并增强顾客满意度,同时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我们将继续秉承“公正、诚信、独立、权威”的方针,与时俱进,为社会各界竭诚提供诚信、高品质、高效的服务。

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

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

ISO9001认证审核相关方应遵守的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条款摘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年9月3日公布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公司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第八条 从事认证认可活动的机构以及人员,对其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五条 获得认证证书的,应当在认证范围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利用产品、服务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也不得利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产品、服务已通过认证。 第三十九条 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的人员,应当经认可机构申请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第七十四条 认证公司未对其认证的产品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或者发现其认证的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不及时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和要求其停止使用认证标志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与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通过 第六条 ……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奥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第十四条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第十六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据合同的约定执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年4月6日 国务院令第53号发布 第十八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一)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二)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必须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 (四)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五)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六)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 (七)互换配合标准; (八)国家必须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 第二十五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约定。 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时,属于我国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违反《标准化法》和本条例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责令限期改进,并可通报批评或给予责任者行政处分: (一)企业未按规定制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依据的; (二)企业未按规定要求将产品标准上报备案的; (三)企业的产品未按规定附有标识或与其标识不符的; (四)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 (五)科研、设计、生产中违反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的。 第三十五条 获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并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认证部门撤销其认证证书。四、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 ----2000.7.11公布 第十条 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地方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一)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 (二)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其他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第十七条 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工程建设等活动的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和明示采用的标准。…… 第十八条 产品应当有产品标准。不采用推荐性产品标准或者没有相应的推荐性产品标准的,产品生产者应当制定公司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禁止无标准生产。 产品生产者制定的公司产品标准,应当完整、正确地反映产品特征、特性指标和检验、试验方法;有相应的推荐性标准的,其主要技术项目的设置应当与推荐性标准一致。 第十九条 产品生产者应当严格按照所执行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受产品使用者委托加工、定作的产品,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或者样品实物标准执行;有强制性标准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条 产品生产者执行的产品标准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产品生产者应当在产品或者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的标准代号、编号和名称。…… 第二十二条 产品生产者应当严格按照所执行的产品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标准相符。产品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产品合格证。 第二十九条 从事交通运输、旅游、娱乐、餐饮等经营性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标准提供服务。没有相应的服务标准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按照自愿原则,组织经营者联合制定本行业的服务标准,作为提供服务的质量依据。 禁止使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第三十条 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 禁止使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工程建筑资料。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通过, 2000年7月8日修正 第二十六条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可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 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 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必须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有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必须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 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 (五)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能够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二十八条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常见问题。 第二十九条 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第三十条 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别人的厂名、厂址。 第三十一条 生产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第三十二条 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三十三条 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第四十条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 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别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六条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别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公司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公司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产品质量认证公司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资格的,对因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认证资格。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通过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必须,能够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保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六条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能够并处罚款。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发布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教学示范中使用计量器具不受此限。 第四十六条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和属于非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的,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其停止使用,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通过, 1999年12月25日修正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第一百四十四条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第一百四十六条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九、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1日公布 第三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第十四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以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改造单位,以及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以下简称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以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第二十八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九条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三十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第三十一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三十二条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据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第三十九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第七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依据本条例规定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未取得相应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上岗作业的; (三)未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十、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200.6.29发布 第十七条 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含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规范,必须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指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够从事相应工作。 第二十条 使用单位必须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无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人员的使用单位,必须委托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日常的维修保养。 第二十一条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检查应当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案。第二十二条 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使用单位必须按期向使用特种设备所在地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示志中的有关内容。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十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 2005.7.1实施 第二条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第五条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聘(雇)用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相关管理和作业工作,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者报告。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履行下列义务: (一)制订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规范; (二)聘用持证作业人员,并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三)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四)确保持证上岗和按章操作; (五)提供必要的安全作业条件; (六)其他规定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2年复审一次。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资质管理条例 ---2005.7.9公布 第二条 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资质制度: (一)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米、面、食用油、酒类等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 (二)电热毯、压力锅、燃气热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三)税控收款机、防伪验钞仪、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等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安全的产品; (四)安全网、安全帽、建筑扣件等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 (五)电力铁塔、桥梁支座、铁路工业产品、水工金属结构、危险化学品以及包装物、容器等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 (六)法律、行政法规要求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资质管理的其他产品。 第五条 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资质不得生产列入目录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列入目录的产品。 第二十五条 生产许可证资质有效期为5年,可是,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资质的有效期为3年。…… 第三十三条 企业必须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资质标志和编号。 裸装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标注标志的裸装产品,能够不标注生产许可证资质标志和编号。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资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5.9.15公布 第四十条 集团公司以及所属子公司、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以下统称所属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能够单独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资质;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不能以所属单位名义单独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资质。 第四十五条 从事委托加工实行生产许可证资质制度管理的产品的委托企业和被委托企业,必须分别到所在地省级许可证资质办公室申请备案。 第八十六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资质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 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4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 QS标志由企业自行印(贴)。能够按照规定放大或者缩小。十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5.9.1 公布 第四条 …… 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含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第十三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洁物品。产品。 第十五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产品的检验能力,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 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检测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经校准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限内方可使用。企业应当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并按规定实施出厂检验。 第十八条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包装。用于包装的资料必须清洁、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具有标签标识。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禁下列行为: (一)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 (二)使用非食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三)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生产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四)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五)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别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六)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 第三十七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用于生产加工食品的原资料、食品添加剂、包装资料和容器等必须实施进货验收制度,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第三十八条……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按审查细则的规定执行。 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当每一年将样品送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一次比对检验。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