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

  
很多企业对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

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

ISO9000认证质量目标怎样审核?

目标的审核,除了要检查质量目标是否以质量方针为框架,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解,是否包含产品要求且可测量等之外,从增值的角度,还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1) 公司领导是否关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在审核过一家企业,总经理说;我不看这些数据,我不关注目标完成情况!我问为何?他回答这是咨询师定下的,不是我要的。可悲!QMS运行成这个样子。我还审核过一家日资企业,其总经理到任后第一件事,到各部门与部长谈:目标的设置和目标值,公司要求多少,部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需公司支持。通过第一手情况了解,公司定下的质量目标既是最高管理层的要求,又成为各部门年度工作的追求,并且目标值明确也不空想,完成也有了保证。两个企业成了明显的对照。

(2) 质量目标定下后並不是现有的信息一定能统计出来的,往往出现问题是,尚不清楚怎样去收集分子和分母的值。有1个企业,设定目标为“一次检验合格率,但现场没有一次交验检验结果的记录,只能以检验合格率的概念来计算。因此,设定质量目标后尚必须建立1个“目标统计系统,每项目标的计算公式,其分子和分母的值从什么原始数据中去统计,目标的主责部门是谁,由哪个部门汇总计算,统计频次多少(每月一次,还是每季一次、每一年一次),这些都必须事先明确好。

此外,目标统计频次不能太长,我发现过一家企业,明确“年度新产品开发项目为目标后,平时一直不过问,到年底一统计,仅完成25%。因此,有条件的要及时统计,例每月一次,不能“到年底算总帐。即使是以年度考核的目标,也应逐月统计完成进度,反馈给主责部门。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曾审核过一家大企业的机修车间,有一项目标:设备完好率,很好。但审核时却发现,该车间主任不清楚前几个月全厂各车间设备完好率是多少。当然也不能通过目标以及考核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了。这样的质量目标又有何用?因此,我认为,审核员应关注质量目标统计结果以后报告给谁,即应有1个“目标报告系统。除了公司领导层之外,该目标主责部门和数据统计分析部门都应得到目标统计结果,这才能通过质量目标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4) 建立质量目标並统计完成情况,不应该仅仅留给外审员看的。而是组织发现问题找寻改进机会的一项质量活动。通过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可持续改进QMS(标准8.5.1条)。对于某些企业不关注目标,经常达不到目标也无动于衷的情况,我认为审核员有责任提醒领导层,这不是标准5.4.1条的立意。

此外有一种极端的案例,个别企业为了不让审核员提“麻烦,目标定得很低,结果当然“全面超额完成。对此,审核员也要提醒领导层,此做法非常不妥。同样不满足标准的持续改进要求。

个别审核员只看目标完成结果,全部OK即认为是好的。而认真的企业目标定得合理,要求努力才能达到,一旦出现未达标,即被审核员判1个不合格(而不理会企业是否已经采取行动了)。这也是造成企业不正确对待目标的1个原因吧!

(5) 质量目标以及统计结果,是1个引入预防措施的极好时机。我审核过一家纸厂,有专人分析目标完成情况,发现近几个月某不良品率逐月提高,尽管未达破目标值,仍果断发出一张预防措施单。我们常说,要引入预防措施而潛在不合格很难找,其实质量目标统计数据和控制图是二种很好的发现渠道。

(6) 假如一项目标长期未达标而没有正当理由(指已多次采取纠正措施而无效),我认为要从QMS策划上找原因,原设计的QMS质量保证程度太低。由于,标准5.4.2条表明,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是QMS策划前提之一

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

ISO9000认证中,称的内校报告该怎么做

问:

现我工厂有一些台称必须做内校的,砝码我们已经有了,但内校报告应该怎么来写,哪位高手能帮忙提供一份称的内校报告样板,或指点下该怎么来写,谢谢,感激不尽!

答:

制作1个表,内容:

序号、名称、生产单位、购买时间、存放地、上期鉴定日期、核定重量、测量结果、是否合格、测量日期、测量人员。

其实这类量具内校要有资格证书的,假如没有,测试结果也是无效的,要由ISO9001认证的计量单位来测量并出示有效使用日期等。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