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

  
很多企业对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

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

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的概念与区分

一、概念的区别

1.特殊过程

这是质量认证行业经常使用的术语.1994版ISO9000族标准没有对特殊过程进行明确的定义,只在ISO9001标准中有过描述:当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时,这类过程通常被称为特殊过程:2000版标准则对待殊过程有了明确的描述,在ISO9000标准3.4.1条款的“注3中作出了如下定义: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如焊接、喷涂、注塑、混凝土浇注等均为特殊过程.由于特殊过程的定义是以国家标准的形式给出,应为选用ISO9000族标准的企业和从事质量认证工作的人员所采用.

2.特殊工种

原国家劳动部将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定为特殊工种,并明确特殊工种的范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明确.因此,特殊工种的范围在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是不太一样的,名称也有差异.在某些地方政府制订的行政规章中,有将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相混淆的现象,如某地的《工业园区劳动管理暂行办法》就将特殊工种解释成特种作业.有些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企业把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人员从事的工作,在手册或程序文件中规定为特殊工种,如质检人员、计量人员、内审员、重要部件的装配工等.因此,特殊工种不是1个正式的概念,只是约定俗成的叫法.因此,标准或法规对它没有正式的定义.

3.特种作业

1991年,原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二条对特种作业作出了定义.国家经贸委1999年发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对上述定义作了部分更改,明确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别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如电工、金属焊接和切割等).从事这类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可见,特种作业是1个正式的概念,能够为涉及特种作业的企业和质量认证人员、职业安全认证人员等采用.

二、对从业人员要求的区别

由于特殊过程、特殊工种和特种作业三者在概念上存在差别,对参与或从事这三种工作的人员也有不同的要求.

1.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特殊过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从事特殊过程工作的人员也没有资格方面的要求.

对于特殊工种,由于各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所界定的范围不太一样,在管理上也有差别.可是,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通常都要求经过相应的培训(能够是内部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特殊工种人员的劳动保护、薪水福利及工龄管理等均有相应的规定.

法律法规对特种作业的要求十分严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等均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条件、教育培训、考核发证有明确的规定.一些专门的行业性法规,如《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也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提出了要求.

2.ISO9000族标准及质量文件的要求

标准对特殊过程的控制是有要求的.1994版ISO9001标准要求,特殊过程“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和/或要求进行连续的过程参数监视和控制,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2000版ISO9001标准则规定组织应对特殊过程实施确认,在适用时,应包含“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等.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识别出自己的特殊过程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作出规定,从人员、设备、方法等方面加以控制.

ISO9000族标准没有规定对从事特殊工种人员的要求,但企业假如将从事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如质检、内审员等)纳人特殊工种的范围.则要根据情况,在质量体系文件中规定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考核等管理要求.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标准也没有提出要求.可是,由于有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能够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里明确对这些人员的管理.

在许多情况下,1个过程(如焊接)有可能既是特殊过程,又是特殊工种,还是特种作业.对于这类过程(工种、作业)应该注意识别,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相应的办法加以控制.

三、特种作业范围

按照标准的要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因此,审核员对特种作业的培训及持证上岗的审核,应成为对体系有效性评定的1个方面.那么,特种作业包含什么范围,对特种作业人员有什么规定呢?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指出,特种作业的范围应包含:

电工作业;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登高架设作业;

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操作;

制冷作业;

爆破作业;

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

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

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规定的条件有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应由具备培训资格的单位进行.考核合格的人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级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颁发全国通用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每2年复审一次.

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

ISO9000认证特殊过程判定示例

在GB/T19001标准中,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要求贯穿于整个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有效识别,以及密切跟踪其转变,对于建立、实施和保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识别

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是指组织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在GB/T19001标准中体现为总要求和分项要求两个部分.

1.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总要求

ISO9000标准4.2.3条款对质量管理法律法现提出了总要求,即“4.2.3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这就要求组织应识别与本组织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有关的.适用的ISO9000外来文件,首先是与本组织产品质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这项工作有5个主要环节:

①获取.明确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明确其职责和获取法律法规的渠道与方法.

②识别.通过适宜性评价,确认适用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③标识.为了便于查找,通常沿用法律法规原标识,不需按组织受控文件再作标识.

④分发.分发控制有二点要求,一是不需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都分发,只发到适用的部门即可;二是要按ISO9000体系受控文件管理,编制《法律法规清单》或《受控文件清单》,以识别其有效性,要有分发号或受控号,领取部门或人员要签字.

⑤跟踪.ISO9000外来文件主管部门要密切跟踪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识别法律法现的转变.跟踪的渠道能够是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报刊、网上查找等,目的是及时获取适用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最新版本.

2.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分项要求

在GB/T19001标准中,对组织识别和应用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提出了以下要求:

1.1总则:“a)必须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1.2应用:“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4.1.4记录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笔者注:记录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法律法规要求及合理性明确)

ISO9000标准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明确并予以满足.(笔者注:顾客的要求不仅涉及对产品的要求,也包含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5.3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包含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笔者注:满足要求的承诺包含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

5.5.1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笔者注:“规定的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组织的领导制度,涉及公司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

6.2.1人力资源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笔者注:相关专业培训和相关技能,涉及到行业岗位专业培训规定或规范及特殊作业人员培训和上岗规定要求)

6.3基础设施:“组织应明确.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笔者注:所需的基础设施必须是适宜的设施,即要满足产品符合性要求;此外,需识别国家限期淘汰的存在重大风险和严重污染的设施、设备清单,不能使用被列入此清单的设备设施)

6.4工作环境:“组织应明确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笔者注:对所需的工作环境,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制造业生产现场对噪声等级、食品加工行业对无菌操作等要求)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明确:“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笔者注: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含法律法规的要求)

7.3.2设计和开发输人:“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7.4.1采购过程:“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笔者注:组织所采购的产品,假如涉及到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产品,必须识别国家对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规定;假如涉及到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资质的产品,必须识另0国家对产品生产许可证资质的规定;假如涉及实施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必须识别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规定)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笔者汪: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对该类产品的某些限定及控制要求,组织应对其加以识别)

7.5.4顾客财产:“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笔者注:对不同类型的顾客财产,组织对其控制的方法应有差异,如顾客财产涉及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组织应识别知识产权、专利方面的法律法规)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笔者注:这必须组织识别《计量法》和有关检定或校准的规定)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笔者注:这必须组织不但应识别产品质量标准,还应识别《产品质量法》以及相关的规定)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以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笔者注: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因此,组织必须识别相关的法律法规)

8.2.2内部审核:“组织应一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笔者注:这项规定要求组织不但应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还应识别国家关于审核、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二、识别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组织识别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是为了按照其要求做,这是依法治企的必须,其重要性体现为:

1.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顾客所购买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我国在《产品质量法》和有关产品标准中已明确规定产品的使用价值,组织在贯彻GB/T19001标准中要把贯彻《产品质量法》放在首位,这是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顾客满意,标准将相关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贯穿于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从设计和开发(7.3)、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明确(7.2.1)、采购过程(7.4.1),到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4.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要求无处不在.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组织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识别,确保设计和开发输人的充分性和适宜性.在明确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中,组织通过对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识别,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采购过程中,组织通过对与采购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识别,对纳入市场准人、生产许可证资质、强制性认证的产品采购,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要求.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中,组织通过对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准确信息,并确保各类任务指导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使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更加规范有效.在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组织通过对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识别,为有效开展监视和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符合现定要求.

2.确保资源配置和适宜性

仅有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的配置适宜、充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在贯标过程中,要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识别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实施中子以满足.6.2.1条款对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出了要求,但培训的具体内容要根据组织所处行业的规定加以识别,并结合组织的实际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人员能力的适宜性.6.3条款要求识别所配置的设备、设施等过程设备(如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爪)、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备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符合性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在这方面,特别要注意一点,即识别组织对基础设施的配置是否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对环境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设备.6.4条款要求关注实现产品符合性的工作环境要求,特别是对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安全规范),对人和物均有关系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照明、通风、洁净度、噪声、振动和污染等因素).因此,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符合性标准,如生产电子集成电路元件的工作场所要求有洁净度,生产精密仪器的工作环境要求恒温和防振,纺织厂的纺织过程要求温度.湿度等级等.7.6条款要求关注用于测量产品符合性和过程参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校准和检定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为产品的符合性提供准确的依据.

3.确保管理职责的一致性

ISO9000标准5.5.1条款要求根据组织不同的组织形式和领导制度,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因此,必须识别公司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使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分工统一明确,不出现相互分歧,做到现有职责分配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分配协调一致,便于实施.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