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认证的作用,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

  
很多企业对ISO9000认证的作用,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认证的作用,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认证的作用,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认证的作用,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认证的作用,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

ISO9000认证的作用

ISO9000认证的作用

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新技术企业业效益;增强顾客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公司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能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而言,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公司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能够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含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因此,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在中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1个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能够排除这样的弊端。由于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能够节省许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假如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品质认证,还能够免除认证公司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假如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因此,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70年代以来,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能够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各国在执行产品品质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品质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许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品质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能够根据上述任何1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可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假如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6.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含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

ISO9000认证对改进的要求

1)大部分企业在预防措施方面的实施基本无记录表明;对预防措施实施的时机未能把握;

2)何时应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规定不清晰,随意性较强;

3)改进报告中原因分析,分析不到位,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应考虑M1E6个因素

,并采用5个Why?的方式)

4)许多人员在制定纠正措施时,仅考虑了应急措施——纠正,而缺乏再发防止的措施;

5)许多人对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概念混淆,纠正措施报告中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存的现

象;

6)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有实施,但未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记录;

7)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后,缺乏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