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2015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应用
ISO9000:2015“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应用
iso9000:2015标准采用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中首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该条原则在GB/T 19001-2016标准中尽管表述简明扼要,但内涵丰富。怎样在新标准实施中理解和运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例如在认证审核过程中,特别是审核管理层时常发现有的人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内涵要求说不清楚;有的对该原则在管理体系中怎样体现和运用不甚理解;有的对本单位顾客满意情况心中无数;甚至有的对顾客需求的识别理解不到位,对反馈意见的处理不及时、不妥善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对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有效地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运用到GB/T 19001-2016标准体系的策划、运行、保持和改进之中,对于推进质量管理水平的跃升和实现组织的持续成功,意义至关重要。
要始终把识别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作为聚焦点
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是质量管理的首要关注点。组织和顾客是命运共同体,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关注顾客就是关注组织的生命线。一是必须透彻摸清顾客需求的底数。组织要通过标准“4.1 理解组织以及环境和“4.2 理解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条款的实施,千方百计地调查了解、预测监视、识别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明确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和办法来监视和评审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尤其要关注其转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赢得主动。对顾客需求的底数清,工作重心和方向才能明。这项工作不仅是在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要做好,并且必须在体系运行的全时空、全过程中都要做扎实。二是必须顺势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路数。要通过实施“5.1 领导作用和承诺和“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条款要求,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和担当,从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未来的期望出发,建立适合于组织环境和战略发展方向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与组织宗旨、愿景和使命相一致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运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推进体系建设,并通过实施“4.3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4.4 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过程要求,界定好组织的社会功能和行业定位,全面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确保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持续稳定、高质量地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实现预期结果。三是必须审慎应对市场竞争的变数。顾客需求的转变决定着市场波动的转变,就是在组织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的情况下,也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例如,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顾客需求的转变,假如发现一段时间订单减少,产品的销量明显下降,市场占有率指标达不到预期,这就要求必须认真严肃地应对,及时研究分析,评审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找出在管理、技术、设备、生产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扭转被动局面,提升市场占有率。
ISO9000:2015怎样促进生产管理
ISO9000:2015怎样促进生产管理
一、 生产管理规范化的特征:
1、 计划前瞻和准确性---生产管理规范化,计划是前提。不论你是订单式生
产,还是预测式生产,事先都必须明确制订周密的计划、安排好均衡生产的进度
。也不论你的企业是大是小,计划周密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里要特别提醒
做计划的人,市场瞬息万变、原资料价格波动不一,忽视了这一前提,计划就失
去了前瞻性,当然也不会有准确性。
做计划的人还有1个错误常犯。那么就是加工件计划周密,可采标准件疏忽。总以
为拿钱买的东西无需担心生产不出来,结果往往导致生产受阻于标准件。这样的
计划就不会有准确性。
2、 资料采购的及时性---这里的资料采购是包含原资料、辅料、易耗品、标
准件等生产必备品在内的,只不过原资料采购是大头,前辈们习惯性称呼而已。
年轻的生管员,千万别望文生义哦。不少企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产品要包
装了,可就是缺几个标准螺丝。就由于标准螺丝太容易买到,导致计划考虑不到
。当然也不排除,计划人员做了而采购人员忘了。但从做计划的角度而言,要盯
住计划是否落实。
3、 生产加工的专业性---现代工业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分工。分工增加了生
产效率,分工使规模扩张成为可能。分工也使个人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
一些小微企业,要想做大,也必须走专业化之路。能发给专业厂生产的部件,尽
量发外加工。不要只想着别人赚了你的加工费。其实你的厂房、设备、人员薪水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搞不好,你自己的生产成本可能还高过发外加工费。
4、 产品组装的统一性---由于专业分工的缘故,往往出现同一产品不在同一
场地生产。特别是品牌企业,已经做到了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国内
稍具规模的企业也不例外,生产基地好几个。越是生产基地多的企业,其产品组
装越统一。问题往往出现在小企业,尽管只是在一间厂房生产,却发现他们贴了
不同的标签,或是用了不同的包装。由于企业经常更换协作商,每个协作商都要
重新制版,每次印刷都不太一样。这种现象离规范化生产实在差得太远。
5、 品质控制的标准性---并非由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诞生,才有质量控
制标准。恰恰相反,是由于有了质量控制标准,才产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现在不少国内企业本末倒置。花笔钱搞1个质量论证书,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证
书只是印在包装上的广告词。这实在是可叹可悲!
过去讲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确实讲过了头。可是现在靠不切实际的广告宣传误导
消费者是不是太过分?那些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意品牌建设的企业在金融危机
中受够了苦头吧?分工协作,质量控制必须标准统一,并且丝毫不能放松。
6、 品牌维护的严肃性---请注意,不讲“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是不重视质
量,而是由于人们对质量的要求更进了一层。人们不仅要求你的产品有质量,而
且还要求你的产品是品牌。由于品牌既包含了品质超群,又涵盖了服务超众。之
因此说质量不是企业的生命,是由于产品质量再好,在这样1个商品经济极其丰
富的年代,你的服务不好,也是不会有人买你产品的。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
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未来社会,没有品牌就代表着没有市场
7、 仓库管理的严密性---不管你实行的是订单式生产,还是预测式生产,产
成品入库必须履行严格的检验检查手续。首先看有无生产计划,计划外产品不得
入库。逼迫生产车间不得为增加产量、增加计件薪水而生产。其次检验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不得入库。
8、 现场配置的精准性---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一定是精准管理,生产现场摆放
必须井井有条,原辅料、半成品必须适时到位,既不能提前也不要滞后。做好5S
管理,生产就能有条不紊。
二、 生产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规范化
知道了规范化生产管理的特征,按要求去做,大部分就行了。张国祥老师在此
还是强调三点:
1、 分工专业化、协作一体化---要做到分工专业化、协作一体化,最根本的
一点就是与协作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判断合作好坏的标准就是协作商有无抱
怨。分工协作是紧密联络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发包方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假如你
以大欺孝强人所难,合作不会愉快,也不会长久。互利双赢、多赢是这个时代的
主旋律,违背主旋律的都是不和谐的声音。让协作商无抱怨,这就是努力的方向
和目标。
2、 流程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流程技术的产生就是生产分工所导致的。现
代企业不论是否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使用流程概念,实际工作中是一定存在流程的
。要不然,哈默就不会使用“流程再造一词了。当然,张国祥老师不主张所有
企业引进流程技术都用流程再造的概念,由于不少企业在实施流程管理技术以前
,已经奠定了不错的流程运行基矗这类企业所需的就是优化和完善。
生产标准化应该没有其它异议。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就不可能无限复制的
可能性,企业就只能停留在手工状态。流程规范化是从管理上提高效率,生产标
准化是从技术上扩大产量、保证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3、 投入最携、回报最大化---没有流程规范化和生产标准化作基础,企业的
成本管理、投资回报就没有保证。人们往往一谈到投入最携,就是少花钱。须知
,假如没有相应的投入,又何来最大回报?企业投入必须在保证不低于盈亏平衡
点的基础上,尽量扩大投入,争取规模效益。当然规模扩大又要与市场容量相吻
合。也就是说投入不是越低越节省开支,也不是越大越赚钱。把握其适度的唯一标准
就是市场接受能力,或者说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
管理从来就不是说起生产谈生产,说到营销讲营销,而是1个有机整体,各个方
面相互联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规范化管理必须系统思考,建立完整的管理
体系。
生产管理假如不与营销管理相结合,结果不是产能过剩,就是生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