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很多企业对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

ISO9000:2015认证怎样做质量计划

在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的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一、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适应能力---1个组织已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表明它具有满足顾客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要求的能力。这种质量管理体系虽是通用的,能够指导各种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但它仅在体系所覆盖的产品范围内具有质量保证能力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常遇到以下两种情况:①新的市场机遇要求根据顾客要求开发出超出原来体系覆盖范围的产品;②在原有覆盖产品范围内,顾客提出某些特殊要求,而原有体系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

二、降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本---通过质量策划对各项可能的异常情况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因此,能够认为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的质量要求而制订的有效控制措施。它使非增值性因素大为减少,可大幅度删减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对特定产品、项目不适用的要素或质量活动,从而降低运行成本。为此,质量计划的制定过程,应建立在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程序和技术作业活动是否适合于特定产品的系统分析基础上,从而使质量计划能够做出优化的安排,能利用更经济的针对性措施,并提高管理效能。

三、增强顾客对满足其要求的信任---顾客的信任对于完成合同,达到顾客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对于大的工程项目,顾客的信任对保证工期和降低成本更是至关重要。由于质量计划能向顾客证实其每项要求均已被充分理解,并在质量活动措施、相关资源以及活动顺序方面,做出了周密的安排,特别是对于关键、重要质量特性设置了必要的停止点、见证点,为顾客或其代表直接安排了联合检查,更易取得顾客信任。

四、有利于现场管理--- 1个针对性强、内容全面的质量计划,只涉及现场需使用的文件。因此,能够在特定产品和项目上,代替或减少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从而有利于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五、质量审核的依据---无论对于内部审核还是对于外部审核而言,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产品和项目的最重要审核依据。审核中应检查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内部质量监督情况。

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iso9000:2015认证制造过程开始于工艺准备,体现于工艺规范,整个制造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范。这一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原资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控制 原资料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做到不合格的原资料不许入库,禁止发生混料和错料的事件。例如在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中要严把原始数据、原始图纸的关,不规范的数据和图纸不能接受。要从根本上保证原资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有效的方法是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评审和质量监督。

2.严肃工艺纪律 企业要严格要求操作者忠实执行工艺规程,并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有重点地控制工序质量。

3.验证工序能力 即验证工序是否能稳定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通过试生产,边加工、边检验、边调试,保证工序具有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4.工序检验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出产的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方法包含操作者自检、自动化检验、工序巡回检验、最终检验。同时,工序检验要做到自检、互检、专检三结合。

5.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 验证状态有三种:合格状态、不合格状态和待检验状态。对各状态应做好明显标记,以防混淆。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一定要慎重,处理不妥,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如广州某大企业生产了一批次品,当时的厂长采纳了部分人"降价处理"的建议,以减少损失。结果不到3个月,1个名声显赫的大企业迅速陷入销售的困境,由于产品牌子倒地,企业陷入困境。

6.检验设备的控制 没有先进的检验设备,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应按计量工作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的计量器具管理规范和严格实行计量器具的检测制度。

7.技术文件的控制

8.纠正措施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