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很多企业对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希望大家能对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ISO50430认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0目的

加强对记录的管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之证据及质量改善和追溯的依据.

2.0范围

本公司质量体系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查阅、保存期和处置的控制。

3.0定义

记录 ─ 提供执行质量活动及达成质量体系要求程度之客观证据。

4.0职责

各部门负责记录的准确填写,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5.0程序

5.1表格

5.1.1为执行质量体系过程或结果之记录设计之表格,均须进行编码,以便进行检索及追溯管理.

5.1.1.1表单编码原则:

QR-XX-X-XXX

QR标明质量记录

XX为部门编码,编码如下:

BG 为行政部 GC 为工程部 CG为采购部 YW为业务部

GD其他综合类的记录

X标明第几次修改;如0,1,2,3

XXX为流水号

5.1.1.2追溯管理:

所有已填写的质量记录除应有编码外,还必须具备唯一性的标识.唯一性标识规则:与设计、施工无关的记录,以日期标明即可。与设计、施工相关的记录,除有编码外,再在编码后加上流水号作为标识。

5.1.2新表格使用或表格改动/废止,需向行政部索取《文件申请表》填写,连同表格样板(表格废止无需)呈管理者代表最后批核后,由行政部登记编号/废止处理。

5.1.3(改动后)新表格之正本交行政部存档。

5.1.4自新(版次)表格开始使用时起,旧(版次)表格一律作废,不得混用。

5.2各部门/个人在执行质量体系活动中,对有关过程及结果做好详细充分记录及报告,以便查证。

5.3为使记录之完整性,使用表格之记录,无需填写之项目字段可用斜线划去。

5.4为保证记录之原始真实性,不能对记录进行涂改,不能够用铅笔填写,但能够修改。修改方法是将修改处画上删改线“ ”,将正确资料补上,并且签名及写上日期。

5.5记录的标识、检索、贮存、保护

5.5.1记录由相关部门按照日期或类别等进行归档保存,以便存取及检索。

5.5.2记录在保存期限内,应注意防止丢失及损坏。应注意防潮防蛀等。

5.5.3所有接收热感式传真纸要作保存的应先复印,其次保存复印件。

5.5.4存放资料的磁盘、光盘应标识清楚内容,存于适当环境。

5.6记录的查阅,保存期限和处理。

5.6.1各部门若需借阅记录,需经持有部门负责人同意,方可借阅。

5.6.2根据记录之内容的重要性规定保存年限,须制定《质量记录汇总表》加以明确。

5.6.3超过保存年限的记录,经相关部门最高负责人确认后报废(销毁或变卖)处置。

6.0质量记录

6.1《文件申请表》

6.2《质量记录汇总表》

7.0支持性文件

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ISO50430认证-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本公司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定期、不定期审核,广泛查证各部门对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之执行情况,以适时发掘问题并采取适当之改进措施,以持续改善质量管理系统,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

2.0 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各部门之审核。

3.0 定义

无。

4.0 权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任命内审小组组长及内审小组成员以及协调内部审核各项作业。

4.2内审小组:负责内部审核之实施,不符合项之提出及纠正与预防措施之追踪验证。

5.0 程序

5.1内部质量审核种类与时机:

5.1.1定期审核:每一年组织至少一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审核,审核范围必须涵盖所有相关部门、所有产品及ISO9001:2008、GB/T50430-2007所有条款规定。

5.1.2临时性审核: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可视必须安排临时性的审核,审核范围能够是整个系统,也能够是个别部门、产品或ISO9001:2008、GB/T50430-2007单独条款。

5.1.2.1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

5.1.2.2产品质量发生严重异常状况;

5.1.2.3进行第二方、第三方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以前;

5.1.2.4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认为必须审核的情形。

5.2内部审核年度计划

5.2.1每一年十二月,由管理者代表依各部门具体情形及以往的审核结果,拟订《年度内审计划表》,呈总经理批准并发送各部门。

5.2.2内审员应经内部质量审核训练合格,内审员应对受审核部门业务有一定的了解,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5.2.3临时性的内部审核,由管理者代表临时指派内审小组。

5.3审核通知

5.3.1到达《内审实施计划表》前,管理者代表指定内审小组成员;

5.3.2内审组长负责依据各内审员之特长,对审核作业进行分工,并排定审核日程,于审核前至少三天填写《内审实施计划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发送至受审核部门。

5.3.3受审核部门若对审核日程及内审员、审核内容有异议,可于两天内与内审小组协调解决。

5.4审核准备

5.4.1内审员依据受审核部门的业务范围及有关管理文件,以及历次审核出现之不符合情况,编制《内审检查表》。

5.4.2受审核部门准备好有关质量记录、所需文件,并指定好陪同人员。

5.5审核实施

5.5.1首次会议:由内审小组长主持召开,若必须也可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参加会议的成员主要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内审小组成员以及他相关人员组成,会议主持介绍双方成员,内审小组长介绍审核内容及日程安排,如有特殊情况未召开时,《内审实施计划表》要确保发送到被审核部门负责人手中。

5.5.2现场审核

5.5.2.1内审员依据《内审检查表》客观、公正地对受审核部门实施现场审核。

5.5.2.2内审员发现严重不符合现象或线索时,有权扩大审核范围,增加审核内容。

5.5.2.3内审员收集信息、证据的方法有:

a)审查有关文件规定及质量记录。

b)询问作业人员怎样操作、怎样记录。

c)深入现场进行观察验证。

d)对必要工序、产品质量进行验证等。

5.5.3末次会议:通常由内审小组长主持召开,若必须时可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内审小组长通报审核情况,包含优缺点及必要之建议改善方案。如有特殊情况不召开时,审核过程中内审小组长应与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就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事项与观察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应召开末次会议,由管理者代表裁决。

5.6审核报告

5.6.1内审小组及时整理不符合项报告,针对不符合项填写《内审不符合项报告》送受审核部门。

5.6.2内审小组长于审核后七天内填写《内审报告》对整个内部审核结果进行简要描述,送管理者代表核阅,以达到高层主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之了解。

5.7缺失改善与追踪

5.7.1受审核部门于收到《内审不符合项报告》后,拟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与期限,经管理者代表批示后,交内审员做追踪查的之用。

5.7.2内审员依《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之规定进行列管,并依改进期限及时进行追踪验证。

5.7.3内审员将验证结果记录于《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呈管理者代表审批是否结案,如改善结果不彰则须继续改善或另订改善方案,直至改善完成为止。

5.8 记录保存

内审小组在审核完成后,应将各项审核记录交管理者代表存档管理。

5.9不符合项统计

5.9.1年度审核完成以后,管理者代表统计各部门不符合项分布状况,编写内部审核不符合项统计分析表呈管理者代表。

5.9.2内部审核不符合项分布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由管理者代表在管理评审会议中提出报告。

6.0 质量记录

6.1 《年度内审计划表》

6.2 《内审实施计划表》

6.3 《内审检查表》

6.4 《内审报告》

6.5 《内审不符合项报告》

7.0相关文件

7.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