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

  
很多企业对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希望大家能对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

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

ISO14001:2015标准的十大显著转变

1“组织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的意义

组织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面临复杂

环境下的风险和机遇,组织应清楚处于何种环境下和面对何种风险和机遇,以寻求保护环境和组织发展

的平衡与和谐,更加务实。

2“生命周期思考(lifecycle thinking)

完整的生命周期需涵盖全球生态系统、上下数百年以及从自然资源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价值链,而组织

作为1个很小的社会细胞,难以评价完整的生命周期,那么组织从哪里入手呢?组织应考虑在策划、实

施、保持和改进过程中尽可能地延伸价值链以分析评价和施加影响,考虑其行为导致的环境负荷增减,

降低环境负荷的上升或在实施保护环境的行为时追求和确保环境负荷的减少,防止本愿为保护环境,但

实际效果却破坏了环境,尽可能以扩展时间、空间和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环境负荷的损益之后采取行动

,切实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强调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环境管理体系推行的最终是期望越来越多的组织持续改进其环境绩效,达到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目的,以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的运行要确保有效性、效率和效果。环境绩效可分为环

境状况绩效、环境管理绩效、环境运行绩效,以往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大量组织更多地着眼于运行绩

效,例如节能降耗、控制和消减排放等,对于环境状况绩效如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均衡和

环境承载力等;环境管理绩效如财务绩效、利益相关方影响和员工环境保护相关能力意识提升等关注度

和推动力不足,新标准强调环境绩效并需考虑全面的绩效提升,开拓了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可期待的

提升范围和重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所取得的成绩。

4“强调领导力(leadership)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必须资源、科学方法、全员关注和参与,必然必须组织的最高

管理者首先要具备能力和意识,懂得保护环境对于组织发展、社会发展以致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

义,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能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适宜和有效性,即体系的成功离不开最

高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 5“保护环境(protecting environment)

以往的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污染预防,但污染预防尽管称为“预防,但仍偏于狭隘和末端,新标准提出

“保护环境的概念,扩展至广泛的环境科学领域,提示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不仅关注到“污染

,应从全方位的利于环境的角度运行管理,例如:资源

可持续利用、气候转变的减缓和适应和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这些都将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绩

效的方向和目标。

6“关注外包活动(outsourcing)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组织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大而全的模式,于是产生大量的外包活动,而当今的外包又

体现为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两大方式,即一种将本组织内的设施或活动请外包方管理运行,例如许多组织

采用将食堂、绿化、班车甚至变配电、仓库、污水处理厂等工辅设施外包运行;另一种形式则是将组织

自身所需的过程外包,例如由外包方在组织外完成电镀、机加工、喷漆等工艺过程。对于请进组织的外

包管理,组织完全承担其环境影响责任和义务,却是组织间接行为而非直接运行控制,增加了风险;对

于外包至组织外的过程,组织可能需承担连带法律责任风险、供应链稳定性导致的运行秩序风险及社会

形象风险等,均需组织高度关注和强化管理,同时不应以外包推卸组织的环境责任。

7“强调对紧急情况的关注(emergency preparing and response)

紧急情况具有发生时机和结果的不明确性,并且无论是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次生环境污染,都是

对资源的浪费或环境的破坏,同时,据统计近些年来40%以上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来源于紧急情况的次

生污染,因此,紧急情况无论是涉及安全或环境污染,均应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关注重点,而组织运行中

的合同方往往因对组织了解不够充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与组织自身不同等因素,成为

可能导致紧急情况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的重大不稳定因素,故而新标准中强调对紧急情况以致合同方在紧

急情况方面的预防和响应的要求。

8“以“过程代替“程序,注重实效(processes)

对于过程控制的强制文件化要求减弱,体系更加注重运行绩效结果,注重实效,给予组织灵活性,建立

充分适宜有效的体系,利于与组织的运营以及他体系融合,强调环境管理体系作为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

组成部分,避免孤立和割裂,真正实现与组织内的各种管理运行活动的平衡和谐。

9“文件化信息(documented information)

与强调过程相对应,不注重文件形式、名称、种类和用途,实用有效的文件即是好的文件,注重其内涵

和效能,达到更好地支持体系运行的效果,更好地用于组织在体系运行中的追溯、分析、证据等用途。

10“风险和机遇(risks and opportunities)

组织的运行中,基于其对所处的组织环境和对环境的影响,存在风险和机遇,以往的体系运行中更多体

现了对风险的关注,尤其源于有害的环境影响所导致的法律风险、价值链风险和社会形象风险等,对于

机遇的把握不足,新标准明示了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风险和机遇都是存在的,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同时

,应抓住机遇,例如来自于国家的环保政策、国际上的环保关注点等可能带来商机或能够采用更经济的

保护环境方法,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机遇,寻求保护环境与组织发展的双赢。

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

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转变

1.ISO14001的优点

ISO14001能够协助企业:通过改善环境管理,减少浪费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证明合规性,扩展业务机会;履行法律义务,赢得更多利益相关方和顾客信任;为改变商业前景做好充分准备。

2. 主要转变

整体上新版标准体现了以下转变:

——战略环境管理:在明确组织的环境内外部的事宜时,对组织的范围提出新的要求。特别关注的是与组织相互影响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应识别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和合规性责任,从而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明确相关的行动来应对风险。

——强调领导作用:增加了一项新的条款: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有责任显示其在履行环境管理承诺过程中的领导力。

——强调从预防到保护的政策改变:环境方针应包含对“环境保护的承诺。环境保护包含了“污染预防和其它相关承诺,例如可持续资源的利用、减少并适应气候转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

——以提高环境绩效为目的:强调提高与环境因素有关的环境绩效,组织应制定合适的标准并使用适当的指标来评估环境绩效,结合组织战略环境,综合全面地考虑战略环境绩效、管理绩效和运行绩效。

——运用生命周期思想:组织需从原资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和最终处置,尽量延伸更广泛的价值链对环境影响的管制,但这并不代表着要求进行生命同期评价。

——加强内部沟通:强调内外部信息交流。保留了组织对外部交流的决定权,但应考虑其合规性责任。

具体而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有七个实质性转变:

1)采用新的高级结构

贯彻P——D——C——A循环模式。整个标准结构、每一章节都体现了PDCA的模式

2)战略性环境管理

组织应明确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有关、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事项,包含能够影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外部环境条件。

引入了风险和机遇管理的特定要求:在ISO14001:2004标准中也有风险管理的思想,如环境因素评价、合规性评价;可是新标准这一概念的范围更广,包含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潜在业务风险和机遇。

关于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输出均应输入到EMS范围的明确过程中,一旦被识别为相关风险、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时应考虑降低其负面影响或者采取有得抓住机遇的行为。

3)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郑重承诺:

——理解组织的环境,并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被考虑;

——在战略发展规划时考虑环境绩效;

——确保将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去;

——指导和支持对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有贡献的人;

——支持其它相关管理人员展示在其所负责区域的领导作用等。

4)追求保护环境和提升环境绩效

要求方针承诺保护环境:对组织的期望扩大到承诺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与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一致;必须修订环境方针,扩大方针作用和方针中的承诺,包含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必须与组织所处的环境具体相关,因此在实施上有一定灵活性。

5) 体现了生命同期思想

对组织的职责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超出了组织的物理和法律边界;组织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范围从获取资源开始,扩大到包含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在现有要求的管理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之外,组织必须将自己的控制和影响扩大到与产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

组织应通过下述方式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外包过程和产品、服务采购过程得到控制;

——建立和实施产品和服务供应、外包过程评价准则,并考虑生命周期视野;

——明确与产品和服务采购、外包过程相适应的环境要求;

——将这些要求向供应商(包含承包方)沟通。

6)用文件化信息代替“文件和“记录

“实施和保持替代了“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防误读为文件化程序(过程);

——不必须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不再要求将“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

——形成文件的信息能够是任何形式和媒体、任何来源;

——关注软件及电子信息;

——包含了现有标准中的文件、记录的控制要求。

7)其它转变:

——更加关注外部沟通;

——“自愿性义务代替了“其它要求;

——标准可读性和使用者友好性得到改善;

——独立的关于“预防措施的条款不再存在;

——“意识作为单独的子条款出现;

——更加关注合规性评价与绩效评估;

——不再直接要求任命管理者代表。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