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14001:2004认证常识,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

  
很多企业对ISO14001:2004认证常识,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14001:2004认证常识,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希望大家能对ISO14001:2004认证常识,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14001:2004认证常识,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14001:2004认证常识,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

ISO14001:2004认证常识

ISO14001:2004认证常识

一、什么叫ISO14000认证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它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须而制定的。目前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ISO14004、ISO14011、ISO14012、ISO14040等5个标准,其中ISO14001是系列标准的龙头标准,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国际环境管理纲要。1993年,成立“ISO/TC207”国际管理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及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工作,负责ISO14000制定工作。1996年ISO14000系列标准中5个标准正式颁布。短短几年时间,ISO14000风靡全球,成为国内外经济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二、实施ISO14000是树立企业形象,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1.实施ISO14000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道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费高、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重的模式。在现有资源善的约束下及现实的环境污染决定了我国工业化不能再步本文国家的后尘,须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2.实施ISO14000是企业长远利益所在。在当今便于环保思潮冲击和绿色消费方兴未艾时,企业假如沿袭传统的营销方式,必将被淘汰。企业要想生存,并在竞争中北半球不败之地,必须改弦易撤,实施绿色营销,满足人们的无污染、无公害、延年益寿的需求。ISO14000增加了企业必要的环保投入,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法国一家电池制造厂因生产不含毒汞和镉的电池,得到政府颁发的“绿色标志”后,销路大开,短短数月,其市场占有率从5%上升到15%。青岛海尔集团是我国冰箱首批通过ISO14000认证的大型企业,冰箱废品率从认证前的16%下降到8%0,1997年冰箱销售比1990年增长40%,利润增长44%,出口量增长28.0%。

3.实施ISO14000是企业树立形象,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企业是社会组织之一,从属于社会系统,必须与社会搞好关系,才能有1个融洽的外部环境。ISO14000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整治,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积极倡导赞助环保组织和环保事业,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经济专业断言,绿色产品将是21世纪的主导产品。“绿色标志”是产品无污染、安全可靠、有特定质量的证明,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

今日通过对《ISO14001:2004认证常识》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

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

1、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对ISO14001:1996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作了修订,修订后的ISO14001:2004版标准已于2004年11月15日公布。同时,新版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的通用指南也于2004年11月15日公布。

按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则,要求每5年对标准进行评审,ISO207技术委员会的第1分委员会于2000年启动对ISO14001系列标准的评审和修订工作。委员会考虑到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和认证的必须,将修改限于:

·增强ISO14001和ISO9000:2000之间的兼容性

·与ISO14001:1996标准相比较,不增加标准条款,基于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经验,进1步明确ISO14001的要求。

ISO14001:2004版与1996版相比较,在标准要求内容没有大的转变,不会因新版标准使组织作出大量的转换工作。新标准在提高内容的清晰性方面是成功的。对于所要求的转变,能够在随后的认证审核中同时进行评审。新版ISO14001:2004版的主要转变总结如下。

2、主要转变分析

以下分析(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主要转变之处。

3、术语

为了与ISO9000:2000更协调更兼容,重新定义了7个术语(审核、文件、程序、记录、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1总则

要求:

以下方面更清楚:

·要求表明体系持续改进

·要求组织清楚地定义体系的范围

4.2环境方针

更清楚地要求将方针传达到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如在组织现场工作的合同方),而不仅是1996版要求的雇员。在标准的附件A2中写明,向合同方的沟通能够采用方针之外的其他形式,如包含方针内容相关的规定、指南或程序(向“外部”人员的沟通能够与4.4.2(即培训等的对象也应包含这些人员)和4.4.6中的要求结合考虑),

4.3.1环境因素

以下方面更清楚:

·在形成环境因素过程中包含已规划的/新的开发,以及新的/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在旧版中属4.3.4条款),变“可望施加影响的”为“能够施加影响的”。

·明确要求形成环境因素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并持续更新;

·在建立、实施和维持体系时,应该考虑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也是设立环境目标的基础。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以下方面更清楚:

·要求识别的是与组织的环境因素相关的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要求明确法规/其他要求对组织的环境因素的适用性,要求组织明确法规和其他要求怎样适用于组织;

·要求确保在开发、实施和维持体系时,考虑组织适用的环境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转变是:

·进1步明确了目标指标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以及持续改进的要求;

·明确提出目标指标在适用时必须量化;

·原4.3.4条款有关方案的文字并入本条款,但原4.3.4条款最后一段有关新项目的环境管理方案的修改更新的内容在新版4.3.1条款环境因素识别、控制作了要求。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新版要求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体系提供资源,而不仅为实施和控制体系。资源还包含组织的基础设施。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新版在使用术语“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更清晰,包含合同人员、临时工,而不仅是1996版中明确的自己的雇员或人员(见上面4.2)。

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或经验要保持适当的记录。(与ISO9001接轨)

注意对人力资源需求的识别,而不仅是培训的需求。

新标准删除了“包含应急准备和响应方面的作用与职责”,但并不代表着这方面的要求的削弱。

4.4.3信息交流

假如组织决定就其重大环境因素对外沟通的话(是主动的沟通,而不仅是对相关方要求的反应性沟通),新版标准要求组织应该建立对外沟通的方法。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新版对需包含在体系中的文件要求更明晰(与ISO9000:2000更一致)。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对体系范围的描述,并且体系文件包含方针、目标、指标和文件记录,以及组织自己明确的用于保证对重大环境因素相关过程进行有效规划、运作和控制的所需文件。

4.4.5文件控制

转变是:

·在内容与条款结构方面与ISO9000:2000更趋一致

·清楚地定义了术语文件,与ISO9000:2000的一致

·记录控制按4.5.4规定执行

·对体系中的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更明确:确保识别外来文件,控制它们的分发。外来文件只包含组织认为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运作所必需的文件。

4.4.6运行控制

不仅要识别出与重大环境因素相关的运作(原为运作和活动),并且要对它们进行规划,以确保这些识别出的运作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手段是:

·建立、实施和保持必要的文件化程序

·在程序中规定必要的运行准则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物品或服务相关的重大环境因素,要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向供方或合同方沟通。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比原来的表述清楚得多,增加以下表述:

·建立、实施和保持识别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的程序,并明确怎样应对这些事故和紧急情况,增加了“怎样应对”要求。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情形和事故做出反应并预防和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

· 组织应定期评估,必要修订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4.5.1监视和测量

本条款明确要求监测信息(如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等)文件化。

对法规符合性的评估要求放在新增条款4.5.2中。

4.5.2评估符合性

评估符合性不仅包含组织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并且包含其他要求的符合。这一条款是从4.5.1条款的最后一段中独立出来的,并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还要求评估结果应保持记录,突出了本条款的要求。这种转变说明了新标准更加重视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评估。

分两小条款4.5.2.1和4.5.2.2:

·4.5.2.1是对法规符合性承诺实现情况的评估

·4.5.2.2是对其他要求的符合性的评审

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处理现实的或潜在的不符合,以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所需的程序。

本条为了表达更清晰而重新组织了语言,更清楚地提出了以下要求(在程序中规定):

·识别并纠正不符合项,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对现实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明确,以避免再发生。

·评估(预防潜在不符合发生)所需措施的程序

·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结果的记录

·评审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

4.5.4记录的控制

本条款中不再特别强调记录包含培训、审核结果和评审记录。而在各自的条款中明确要求保持记录。新版在解释所要求的记录方面含义更宽,由于它包含证明符合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所需记录。

4.5.5内部审核

本条为了表达更清晰重新组织了语言,但应注意在附录A中参考ISO19011:2002作为指南。

与原14001标准相比,内审程序还要求策划审核方案、保留审核结果的要求。

4.6管理评审

新版与ISO9000:2000更加协调一致,包含更明确的管理评审内容清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含:

a)内审的结果和对组织适用的法规要求以及他要求的符合性。

b)来自相关方的沟通信息,包含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满足目标和指标的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态

f)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活动

g)转变的环境,包含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规和其他要求

h)改进的建议

评审的输出应包含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体系的其他要素可能的转变相关的决定和措施,并与持续改进的承诺相符。

附录A中的指南中的某些条款做了改进,并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具体指南,包含对ISO14001及ISO19011的参考。

6、检查表(见附表):

附表:

按照ISO14001:2004版标准检查表

1.文件要求的检查

文件要求要点

建议a)有关环境因素和影响评价的文件化信息

b)组织识别出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要求的记录,这些文件和记录必须表明它们怎样适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

c)文件化的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

d)文件化的组织机构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e)有关雇员和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如合同人员、临时工)的能力和培训的记录。必要时,应保持应急准备培训和测试的记录。

f)与外部相关方交流的方法文件化的程序(组织认为必须时,如与外部相关方交流的方法),

g)可能引起重大环境影响的有关运行的文件化控制程序

h)监视绩效、运作控制和对目标指标符合性的信息记录文件。跟踪校准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的记录

i)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如:。4.5.3条款a)--e)的要求)

j)评估环境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环境要求的程序和有关符合性的记录

k)文件化的内审方案和审核记录

l)管理评审记录左列为2004版标准涉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要求,其中大部分在ISO14001:1996版标准中已要求,组织能够对照新版标准要求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

2.标准内容转变的检查(请参考2004版标准条款):

各条款新的要求要点

建议

3、术语重新定义了7个术语(审核、文件、程序、记录、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使之与ISO9000:2000更协调更兼容。请检查本组织EMS文件在运用这些术语概念与新标准的一致性。

4.1总要求:

以下方面更清楚:

◆要求表明体系持续改进要求组织清楚地定义体系的范围请评审环境管理体系是否表述和涵盖这些内容。

4.2环境方针要求将方针传达到“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而不仅是1996版要求的雇员。在标准的附件A2中写明,向合同方的沟通能够采用方针之外的其他形式,

如包含方针内容的相关规定、指南或程序(向“外部”人员的交流还能够与4.4.2和4.4.6中的要求结合考虑)。针对左列列出的新要求修订文件。

4.3.1环境因素以下方面更清楚:

◆在形成环境因素过程中包含已规划的/新的开发、以及新的/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在旧版标准4.3.4条款要求);

◆明确要求形成环境因素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在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时,应该考虑这些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也是设立环境目标的基础按照本条款要求,重新修订环境因素程序文件,同时,应按程序文件新要求重新整理一下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怎样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文件,并保持相关文件化记录。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以下方面更清楚:

◆要求明确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对组织的环境因素的适用性要求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时,考虑组织适用的环境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检查程序是否规定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中考虑了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检查已识别的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和全面性,特别是应遵守的其它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转变是:

◆进1步明确了目标指标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以及持续改进的要求

原4.3.4条款有关环境管理方案的要求并入本条款将旧标准4.3.3和4.3.4合并,可将目标、指标和方案形成一致性文件,还应评审目标和指标的可测量并与环境方针承诺的一致性。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新版在使用术语“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更清晰,包含合同人员、临时工,而不仅是1996版中明确的自己的雇员或人员。必须评审EMS范围是否包含“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程序以及程序的实施是否包含“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4.4.3信息交流新版标准要求组织应该建立对外交流的方法,即,假如组织决定必须就其重大环境因素对外沟通的话,组织应建立主动的对外交流的方法。

需评审外部交流适当方法并确保新条款的要求得到满足,特别是必要的外部交流的方法的建立和实施。

4.4.4文件新版对需包含在体系中的文件要求更明晰(与ISO9000:2000更一致)。还要求将体系范围的描述包含在体系文件中。体系文件还包含方针、目标、指标和文件记录,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描述应包含新版4.4.4条款规定的文件,并应检查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是否准确和全面。

4.4.5文件控制转变是:

◆在内容与条款结构方面与ISO9000:2000更趋一致

◆清楚地定义了术语文件,与ISO9000:2000的一致对体系中的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更明确:按新条款调整或修订程序文件,应检查外部文件的控制情况。

4.5.1监视和测量新版不再要求有1个“文件化支持的程序”,本条款明确要求监测信息(如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等)文件化。

对法规符合性的评估要求放在新增条款4.5.2中。有关的监测信息应保持文件化;此外,将法规符合性的评估规定放以下4.5.2条款中。

4.5.2评估符合性评估符合性不仅包含组织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并且包含其他应遵守要求的符合。这一条是从4.5.1条款的最后一段中独立出来的,以使要求更显眼。要求有程序,对评估符合程度有记录。这种转变说明对此事项更加重视了。必须建立程序;保持定期进行法规和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评审和记录,并且,评审过程应该是有效的。

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本条为了表达更清晰而重新组织了语言,更清楚地提出了以下要求

◆对现实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明确,以避免再发生。

◆评估(预防潜在不符合发生)所需措施的程序

◆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结果的记录评审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程序应更清晰地规定不符合原因分析、不符合措施适宜性评估、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和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评价的要求;对程序文件作必要的修。

4.5.4记录的控制

新版的款条中没有再列出如培训、审核结果和评审等要求的专门记录。有关记录通常要求在各自的条款中保持。新版在解释所要求的记录方面含义更宽,由于它包含证明符合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记录需求必须评审环境管理体系记录的全面性,所有记录是否足以证明其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

4.5.5内部审核 

本条为了表达更清晰重新组织了语言,但应注意在附录A中参考了ISO19011:2002作为指南。已包含在原来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但应注意在ISO14001附录A的要求。

4.6管理评审新版与ISO9000:2000更加协调一致,包含1个更明确的评审内容清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含:

i)内审的结果和对组织适用的法规要求以及他要求的符合性。

j)来自相关方的沟通信息,包含抱怨

k)组织的环境绩效

l)满足目标和指标的程度

m)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态

n)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活动

o)转变的环境,包含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规和其他要求

p)改进的建议应针对本条款新的要求检查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以及管理评审的过程和记录,以评估新标准的转变要求

今日通过对《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版标准主要转变分析》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