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和益处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
ISO14000系列标准提出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这一标准与我国制定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同,是1个将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1个管理性标准,它具有如下特点:
1) 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是由政府推动的,依靠制定法规、法令来强制企业执行。14000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用市场行为来达到促进生产者改进其环境行为的目的。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使消费已超过法律成为环境保护的第一动因;
2) 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申请完全是自愿的。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市场份额的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14000标准,并以此向外界展示其实力和对保护环境的态度;
3) 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整个标准没有对环境因素提出任何数据化要求,强调了体系的运行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指标,并符合各国的法规要求;
4) 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尽可能把污染消除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之中,并且要求企业注重进1步改进提高,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5) 标准强调的是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要求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可追溯性,体现出整体优化的特色。
6) 标准强调了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的环境问题。从产品设计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实施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益处:
1.是中国企业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实施14000,识别企业环境问题,进行污染预防,环境保护,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针对环境问题进行工艺设备改革,例如提高能源、资源和原资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废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降耗;
4.通过改进产品性能,制造"绿色产品";
5.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6.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7.提高员工环保素质,提高新技术企业业部管理水平,树立优秀企业形象,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8.减少环境风险,实现企业永绩经营。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与更新的要求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与更新的要求
GB/T14001/28001标准4.3.1要素的要求,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控制、更新过程与步骤完全相同,方法也相似。
识别、评价、控制与更新四大步骤以及要求如下:
1、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要全面。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要突出1个全字
。即要全面充分,无死角与遗漏,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一
个不漏。
2、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要准确。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评
价要突出1个准字。要将环境因素/危险源影响程度确实重大的因素评价出来,
作为双体系的重点控制对象。
3、控制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要有效。对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
控制突出1个效字。要针对评价出的重点控制对象,分别通过“实施目标指标和
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等三种途径,使其有效受
控,确保其引发的事故隐患降至最小。
4、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更新及重新评价要及时。对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更新
要突出1个快字。当企业的内外情况发生转变(开发投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新
资料、新技术,新扩改建设项目完工投产前;或当使用的法规发生较大转变时)
时,要对环境因素/危险源及时进行更新和重新评价,以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危险
源持续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