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2015标准的七个实质性转变
ISO14000:2015标准的七个实质性转变
转变一:采用新的高级结构
贯彻P、D、C、A循环模式。
转变二:战略性环境管理
组织应明确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有关、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包含能
够影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外部环境条件。
引入了风险和机遇管理的特定要求:
在ISO14001:2004标准中也有风险管理的思想,如环境因素评价、合规性评价。
可是新标准ISO14001:2015版这一概念的范围更广,包含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潜在的业务风险和机遇。
关于理解组织背景、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输出均应输入到EMS范围的明确过程中,一旦被识别为关键
风险,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时应考虑降低负面风险或者开拓有益机遇的行动。
转变三:领导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理解组织的背景,并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被考虑
-在战略发展规划时考虑环境绩效
-确保将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去
-指导和支持对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有贡献的人员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展示在其所负责区域的领导作用等。
转变四:追求保护环境和提升环境效绩
保护环境
1.对组织的期望扩大到承诺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与组织的背景相一致。
2.必须修订环境方针,扩大方针作用和方针中的承诺,包含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3.必须与组织的背景具体相关,因此在实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环境效绩
1.修订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必须修订环境方针,包含对提高环境绩效的
承诺。
2.对每1个环境目标,组织应定义1个或多个指标以评价和展示绩效。
转变五:生命周期思想
对组织的职责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超出了组织的物理和法律边界,组织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范围从
获取资源开始,扩大到包含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在现有要求的管理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之外,组织必须将自己的控制和影响扩大到与
产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
组织应通过下述方式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外包过程和产品、服务采购过程得到控制:
-建立和实施产品和服务供应、外包过程评价准则,并考虑生命周期视野;
-明确与产品和服务采购、外包过程相适应的环境要求;
-将这些要求向供应商(包含承包商)沟通。
转变六:文件化的信息
“实施和保持过程 替代了“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防误读为文件化程序(过程)
1.不必须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2.不再要求“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
3.形成文件的信息能够是任何形式和媒体,任何来源。
4.关注软件及电子信息。
5.包含了现有标准中文件、记录的控制要求。
转变七:其他转变
1.更加关注外部沟通。
2.“自愿性义务 代替了“其它要求。
3.标准的可读性和使用者友好性得到改善。
4.独立的关于预防措施的条款不再存在。
5.“意识 作为单独的子条款出现。
6. 更关注合规性评价与绩效评估。
7.关于管代-不在直接要求任命管理者代表。
iso14000:2015标准中的生命周期思想
ISO14000:2015标准中的生命周期思想
例如:6.1.2环境因素中要求: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明确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
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8.1运行策划和控
制中要求: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
a)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
要求等。
生命周期的定义为: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
资料,直至最终处置。
生命周期阶段包含:原资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在ISO14001标准以前的版本中,也曾提出过考虑生命周期的思想。例如在ISO14001-2004的附录A3.1
中提出:1个自行负责产品设计的组织,能够通过改变某种输入原料有效地对环境因素施加影响;又提出
:组织对其提供的产品的使用和处置(例如用户怎样使用和处置这些产品)能够考虑通过让用户了解正确
的使用方法和处置机制来施加影响。可是在标准的要求中,对“考虑生命周期观点没有明确的要求。
ISO14001-2015版提出“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的这一转变是一项改进,它使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能
够扩展到整个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含:从原资料的获取开始,一直到最终处置。提升了环境管理体系
的影响力。
一、标准理解
6.1.2 环境因素
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明确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
境因素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主要体现在产品环境因素的
识别中。识别的重点包含:
1、产品的原资料的获取
产品的原资料(包含:主要原资料、辅助资料),原资料获取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消耗等。所使用
的原资料是否属于稀缺资料,这种资料在加工、使用和废弃中是否产生有害的环境影响(如:有毒有害物
质、危险化学品等);
2、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
产品设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除了原资料选择外,还包含:原资料的使用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
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产品使用中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产品使用寿命,产品废弃后的可回收再利用
等。
工艺设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包含:工艺资料的选择(例如:工艺资料是否属于有毒有害物质),
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中原资料的利用率及能源消耗等。
3、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包含组织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包含外包和合同方为组织生产
或提供服务中产生的环境因素。
由于组织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往往通过分析生产活动进行识别。
在本处主要能够考虑能够施加影响的外包方和合同方的环境因素。为组织提供产品的外包方和合同
方的环境因素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4、产品交付后
产品的运输、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例如:产品资料中可能
含有的重金属等在产品废弃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以及产品寿命结束后各种资料(如:金属、塑料)的回收利用率。
除了识别产品环境因素外,也要注意识别在其他活动中的环境因素中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例如:设
备设施或其他资料的采购活动中,也要适当考虑所采购的设备在制造、使用或废弃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能
源资源使用。这也就是常说的“绿色采购。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 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
b)适当时,明确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c)与外部供方(包含合同方)沟通组织的相关环境要求;
d)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
响的信息的需求。
标准中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的控制要求。如下:
1、产品设计或开发的控制
首先,在产品设计或开发中,要将考虑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环境因素的要求列入设计研发的管理过程
。并对每一阶段的环境因素控制规定设计准则。如:
(1)原资料的选择准则;
(2)产品设计中考虑环境的准则;
(3)工艺设计准则等。
2、对外包方和合同方施加影响
对外包方和合同方以及能够施加影响的供方为本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规定管理要求
,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订购合同)对其施加影响。
3、对产品的运输、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要在相关的文件(
例如:运输常见问题、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产品废弃指导书等)提出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二、审核
1、环境因素的审核
在明确环境因素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中,是否考虑了生命周期观点,重点如下:
(1)在具有产品设计职能的组织中,是否考虑了原资料获取中的环境因素;
(2)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中,是否考虑了设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3)是否对合同方和外包方以及能够施加影响的供方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和评价;
(4)是否识别了产品的运输、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
2、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1)在产品设计管理中,是否规定了有关环境的产品设计准则,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了这些准则;
(2)在工艺设计管理中,是否规定了有关环境的工艺设计准则,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了这些准则;
(3)是否对合同方和外包方以及能够施加影响的供方的环境因素规定了管理要求,这些要求是否已经
通过适当方式告知合同方、外包方和供方,实施效果怎样;
(4)是否对识别出的产品的运输、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作出了
规定,是否以适当的方式告知顾客或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