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产生的背景

  
很多企业对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产生的背景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产生的背景,希望大家能对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产生的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产生的背景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产生的背景

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HACCP/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以HACCP原理为基础而制订的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正是为了弥补以上的不足,在广泛吸收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它是对HACCP原理的丰富和完善。ISO22000是1个适用于整个食品链工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它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侧重对HACCP七项原理、GMP(良好生产规范)、SSOP(卫生标准规范)等技术方面的要求,扩展到整个食品链,并作为1个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增加了运用的灵活性。同时,ISO22000的条款编排形式与ISO9001一样,它能够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更有助于企业建立整合的管理体系。因此能够说ISO22000是HACCP原理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由原理向体系标准的升级,更有利于企业在食品安全上进行管理。

我国制定了***标准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并于2006年3月发布,2006年7月开始实施。

ISO22000标准用前提方案PRP的概念替代传统的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操作程序)概念。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生产规范(GPP)、良好分销规范(GDP)、良好贸易规范(GTP)等都属于“前提方案”的范畴。作为烘焙食品生产企业应结合适用的法律法规、GMP法规、组织的类型和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位置,制定文件化的前提方案。5、SSOP与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的关系SSOP(Sanitation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卫生操作标准程序是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为了保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怎样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内容:1、互动沟通沟通是确保在整个食品链的每个步骤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确认和控制所必须的。顾客要求、食品监督管理机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一些新的危害产生的信息,须通过外部沟通获得,以获得充分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通过内部沟通能够获得体系是否必须更新和改进的信息。2、系统管理最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在架构化的管理体系框架内建立、运作和改进的。ISO22000标准适用范围为食品链中所有类型的组织,比原有的HACCP体系范围要广。3、危害控制

ISO22000动态地将HACCP的原则以及应用与前期要求整合了起来,用危害分析来明确要采取的策略以确保食品安全危害通过HACCP和前期要求联合控制。

ISO22000管理体系覆盖了HACCP管理体系的要求。通常市场在国内的企业申请ISO22000认证,市场在国外的企业申请HACCP证书。

获证组织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如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食品生产及流通许可证资质等),具备相关设施和资源,能正常开展经营活动。能提供3个月以上的经营活动记录,近期未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通常把取得认证的程序分为两个阶段,认证咨询阶段:合同签订后,我公司会派出咨询老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明确企业的认证意图,协助企业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区划,体系的覆盖范围,编制和完善认证所必须的体系文件,对企业人员相关进行的培训,并指导企业按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并帮企业进行认证的申请。认证审核阶段:由认证公司派出的审核员,到企业按照认证标准及企业体系文件规定对企业申请认证范围的活动的进行检查,重点是核实企业的情况及编制认证文件和记录,检查结束上报认证公司颁发证书。

1.使食品生产对终产品的检验(即检验是否有不合格产品)转化为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危险(即预防不合格产品);2.应用少的资源,做有效的事情;3.HACCP验证、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检验方法,使安全检验集中在预防性上;4.能够与贸易伙伴进行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沟通;5.在组织内部及食品链中实现资源利用优化;6.加强计划性,减少过程后的检验;7.更加有效和动态的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8.所有的控制措施都进行风险分析;9.能够作为决策的有效依据;10.通过减少冗余的系统审计而节约资源。

HACCP的产生的背景

HACCP的产生的背景

当代人们惯用的食品安全控制手段是:监测生产设施运行与人员操作的情况,并对成品进行抽样检验(理化、微生物、感官等),然而,这种传统的监控方式往往有不足:

1、我们常用的抽样规则本身就是有误判风险的。许多食品是来自单个的易变质的生物体,如水产品其样本个体的不均匀性要比机电、化工等工业产品更突出。误判风险更难预料。

2、大量的成品检验的费用高、周期长。等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到管理层再决定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时,往往为时已晚。

3、检验技术的开发已到很高水平,但这不等于可“洞察一切”。对于危害物质检查的可靠性仍是相对的。人们的心理是希望无污染的自然状态的食品厂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危害物质的限量并不能消除人们对产品安全的疑虑。当传统的质量控制显然不能消除质量问题时,一种基于全面分析普遍情况的预防战略就应运而生,它完全能够提供满足质量控制预定目标的保证;使食品生产最大限度的趋近于“零缺陷”。这种新的方法就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