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怎样应对商标危机

  
很多企业对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怎样应对商标危机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怎样应对商标危机,希望大家能对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怎样应对商标危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怎样应对商标危机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怎样应对商标危机

怎样应对商标抢注问题

注册商标的过程中,许多公司都会遇到商标已被申请注册、商标不合规等等问题。现在许多新创办的中小微企业都会选择专业的代理公司完成此类事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许多企业必备的自媒体。微信注册商标的问题同样不可小觑。

例如:腾讯已申请注册和申请注册中的“微信”商标在所有“微信”商标中的占比仅为39.5%。

简单说,已经提交到工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正在进行注册商标审核或已完成注册商标的81件“微信”商标中,仅有32件是腾讯提交申请注册申请的,而有超过60%的“微信”商标并非腾讯提交且暂不归属于腾讯。

更糟糕的是,由于大量“微信”商标旁落别人之手,腾讯正在马不停蹄的四处“兴诉维权”。

日前,一起有关“微信”注册商标纠纷的行政诉讼一审落锤。原告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创博公司”)因不服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 下简称“商评委”)经异议程序驳回其“微信”注册商标申请,向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因构成“不良影 响”不予核准申请注册的决定。

此案经开庭审理,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创博公司的诉讼请求,维持了商评委不予核准申请注册的复审裁定。

由于尚未看到判决书全文,对本案的判决依据和理由不好做过多评价,因此,对于这一申请在先但非腾讯公司提交的“微信”注册商标申请,怎样构成“不良影响”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可是,有超过60%的“微信”商标暂不归属于腾讯,已足以说明腾讯在“微信”申请注册商标保护策略上的“失策”或“麻痹大意”。从2010年10月内部立项,到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测试版发布,期间尽管横跨4个月之久,但令人不解的是,腾讯并未在此期间尽早提交“微信”注册商标申请。由于自身动手太晚,致使“微信”商标被别人抢先申请注册,在微信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后,腾讯被迫四面出击,采取收购、异议等多重手段追回“微信”商标。假如不是由于腾讯“财大气粗”,这种“迟钝”给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或资源浪费,应该是相当惊人的。

微信教训:即使产品夭折品牌也要提前保护

腾讯对“微信”商标的申请注册申请保护,时间前后已经横跨4年之久,最早的申请是在2011年1月24日,最晚的是在2014年10月30日。

注册商标,应对商标抢注的办法

应对商标抢注有三条路径,部分治标部分治本,下面就逐一介绍,先介绍治标的,再介绍治本的:

路径一、对未获准申请注册的商标能够提起异议。

对于本次抢注事件中,商标已经被抢注,但抢注者的申请尚未获得申请注册的公司而言,能够通过对抢注者申请提起异议的方法进行救济。根据我国《商标法》,申请注册商标应当先由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下属的商标局的进行初步审查,通过审查的,进入公告期,公告期时间为3个月。创业者能够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专门的商标代理机构向国家商标局提起商标异议。

提起异议成功率高不高?根据笔者的经验,假如确实是被抢注的,通过我们代理,拿回来还是有把握的。被抢注方的法律依据是《商标法》第三十一条 的规定,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别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申请注册别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此外提醒一下被抢注的公司,在提起商标异议的情况下,千万记得以自己的名义同步提起1个商标注册申请,由于即便异议成功,也只是作废了抢注,你自己还是必须申请一下商标。

路径二、已经获得申请注册的商标能够提起撤销程序。

假如抢注的商标已经过了公告期,获得申请注册了,此时创业者能够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撤销申请。商标法对撤销申请有5年的限制规定,即假如商标获得申请注册时间超过5年的,就不能够以被抢注为由进行撤销。此外对于商评委的裁决,假如任何一方不服的,还能够向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申请注册商标撤销,同样建议被抢注者同步提起1个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抢注商标被撤销后自己能够获得此商标。

路径三、全面完善的申请商标保护品牌。

创业公司应当在创业之初就把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申请商标。许多情况下,创业者由于资金紧张,没有申请商标,这对公司的发展是重大隐患,现在互联网竞争异常激烈,假如被竞争对手抢注了商标,其次持续投诉,对公司发展的打击会非常巨大。另一种是申请不足,即尽管申请了服务类别,但关联类别没有申请,例如教育类软件,只申请了第41类的教育类,但没有申请第9类,此时被人抢注第9类软件类还是会很麻烦。

除了主要类别,创业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不断增加商标保护力度,增加辅助类别的申请。笔者在《微信商标失守与腾讯商标管理流程缺陷》提到过:“产品有个发展过程,一些本来不起眼的产品可能发展为明星产品,此时,企业的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就要跟上,否则也会出问题。“对腾讯如此,对创业公司也是如此,创业之初预算有限,不一定申请许多类别的商标,但假如公司发展壮大了,商标保护一定要及时跟上。

在现有的注册商标转让程序中,商标转让人尤其是受让人的权益往往处在1个极易受到侵害的位置。因此商标转让的当事双方,在办理商标转让时,除了应该慎重对待转让程序中的每1个环解,还应咨询或通过高水平高素质的商标代理人来办理,有效规避风险。

文章

怎样应对商标危机

危机来临,大多数企业都成了“救火队员”,忙于应付各种市场和社会公众的质疑。可是,有的企业想让自己躲起来,希望危机自生自灭,其次企业能够卷土重来。孰是孰非,你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吗?当危机袭来,你是打算从容应对,还是躲起来等待它自己平息?我们来举个有趣的例子,自然界的鸵鸟在遇到麻烦时,会怎么做呢?鸵鸟在被追赶时,认为自己跑不掉,就会把自己的头钻到沙子里,认为看不到追赶者,就把追赶者甩掉了。遇到麻烦时不是解决麻烦,而是极力躲避,认为这样麻烦就会走了,其实不然,麻烦还是仍然存在,这种遇到麻烦被动防御的策略,我们把它称之为“鸵鸟政策”。有许多企业,不能够鼓起勇气直接面对商标危机,而是采取“鸵鸟政策”,希望息事宁人。例如,宝洁、SK唱II在发生商标危机时,面对消费者和媒体的各种诘问,采取拒不回答或者避重就轻的态度,显然就不符合其国际商标形象的做法。想象一下,在商标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消费者希望得到的是企业的合理解释或者事后的补救措施,假如一味保持沉默,或者“不顾左右而言他”的策略,对于深处危机的商标只能是雪上加霜,将商标带入了“不负责任”的群列当中。1977年,在美国爆发了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问题起源于当有人提出婴儿营养不良可能是由吃奶粉而导致时,雀巢公司对此采取冷漠的态度,把它简化为1个营养问题。消费者认为自己合法要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变得愤怒,并拒绝购买雀巢产品,甚至美国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消费者不要购买“雀巢”产品。直到1984年1月,由于雀巢承认并实施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抵制雀巢运动才结束。在被抵制的十几年时间里,雀巢美国公司一直在承受着巨额的经济损失。能够看出,用“鸵鸟政策”来应对商标所遭遇的危机,只能是企业一厢情愿地自欺欺人。消极地抵抗来自消费者的合理要求,会使商标失去信任基础,要知道,商标之因此能够存在于市场上,消费信任是最起码的条件。试想,消费者一旦对商标失去信任,带来的只能是一场商标灾难。当然,商标危机产生的原因许多,可是企业应该实现思考一下,消费者在面对“出了问题”的商标时,究竟想要什么?想象一下,假如你喝了牛奶之后,出现了拉肚子的症状,尽管引起病症的原因有可能不是来自牛奶产品的质量,可是消费者可能会将这两者联络起来,认为是由于喝了质量不合格的牛奶才导致其拉肚子。假如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将怎样处理?其实,消费者要的并不多,无非是你的态度———体现出你对消费者健康的尊重和关注。试想,你答应慎重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并派市场销售人员与消费者取得联络,进行询问,并标明企业对此会进行严肃调查,等等,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会就此借宿他的“维权运动”。因此,我们说,面对商标危机,态度决定一切。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了有人因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莱诺尔”药死亡的事件,并被媒体报道。强生公司在中毒事件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就收回了数百瓶药品,并花了50万美元“公关费”向可能与此有关的对象及时发出信息。紧接着,强生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取证,最后发现,导致患者死亡的源头是一批不超过75片的受污染药片,强生继而向消费者道歉,并大范围召回这批产品。在此次事件中,强生积极应对商标信任危机的做法,树立了关注和尊重消费者健康的形象。对此,枟华尔街日报枠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强生公司选择了自己承担巨大损失的做法,假如他当时昧着良心,将会遇到更大的麻烦。”当然,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并不标明在商标危机面前,企业只是简单地道歉就能解决的。只要有了直接面对危机的态度,就会让企业在媒体和消费者面前赢得了先机,并为之后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赢得了时间。我们还能将危机看成是完善商标形象的机会,通过直面危机的坦荡做法,能够进1步树立在市场上的商标形象,加强消费者的信任程度。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