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世界商标法简史,世界商标角逐中国

  
很多企业对世界商标法简史,世界商标角逐中国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商标法简史,世界商标角逐中国,希望大家能对世界商标法简史,世界商标角逐中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世界商标法简史,世界商标角逐中国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世界商标法简史,世界商标角逐中国

世界商标法简史

现代意义上的商标保护起始于英国。1783年英国就有判例基于“欺诈”准予对仿冒(passoff)请求损害赔偿。可是,之后五十多年,商标才作为财产权利而可请求衡平禁令救济。首先全面实施商标制度的是法国。1857年,法国通过《商品和货物标记法案》(ManufactureandGoodsMarkAct)。《商品和货物标记法案》既承认商业实际使用能够获得商标专用权,也承认申请申请注册而产生商标专用权,尽管并未设立实质审查程序。此法历经1890年和1944年修订,最终于1964年废止。取而代之的新法采取单一制,只承认申请注册产生商标专用权。申请注册商标假如不使用,可致商标权丧失。1992年7月,法国颁布92-597号法律,编纂《知识产权法典》,其第二部分第7卷用于规定“制造、商业及服务商标和其他显著性标记”。现在的法国商标制度紧随欧盟层面的商标制度一体化。法国商标法之外,英国商标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英国在1905年前并没有完整的商标制度,远落后于法国。1862年8月,英国曾经颁布《商品标识法案》(Merchandisemarksact),主要规制欺骗性标识。依据此法,故意模仿别人商业标志用于欺诈或者协助别人欺诈,属于犯罪。1875年,英国通过《商标标识申请注册法案》(TradeMarkRegistrationAct),建立申请注册商标制度。1888年和1905年,英国两次修订商标法。在这之后,1938年的商标法修订意义重大,让英国商标制度可和法国比肩,并对美国和日本的商标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该法案,未申请注册商标被侵权,不得享受损失赔偿和禁令救济,只能够提起仿冒(passingoff)之诉。申请注册商标才享有商标专用权。申请注册商标要求具有真实的使用意图。假如注册商标申请不具有真实的使用意图,或者申请注册后长期不使用,申请注册商标可被撤销,其权利行使受到限制。可是,假如商标是由自创词构成并且成为驰名商标,以至于别人在不相同不类似商品上使用此标识会被误认为与商标权人存在某种联络的,则商标权人能够在不相同不类似的商品上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即便无意在所申请注册的商品类别上使用。除此之外,该法案还特别规定“关联商标”(associatedmarks)必须一同申请注册,合并许可和同时转让。所谓“关联商标”是同主体已申请注册或已申请申请注册的一组相似商标,第三人使用其中之一可能造成相关公众混淆。英国《商标法》(1938)实行长达56年,中间历经多次修订。为跟随欧共体商标制度的协调进程,此法于1994年再度修订,即为英国现行商标法。英国商标法之后,美国商标制度也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美国各州早有商标保护现象。可是,美国联邦商标制度却发展缓慢。1870年,美国国会曾经通过《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商标条例》。然而,187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却判决此法案违反美国宪法。法院认为,国会无权根据美国宪法第一条8款8项的专利和版权条款,制定“联邦”商标法案——由于,商标不是技术发明,也不是作品。为此,1883年美国国会只好根据宪法第一条第8款3项的“贸易条款”(commerCEclause)制定联邦商标法,使之与州法并行。美国现在的各州均无权制定专利法和版权法,这专属于联邦法律领域,可是各州至今仍保留有商标制度,用以补充联邦商标法。此后,1883年的美国联邦商标法经过1905年和1946年两次重大修订。其中,1946年的修订影响深远,即形成为《兰汉姆法案》(LanhamAct)—美国联邦现行商标法。尽管此法案主要是把美国各州的商标普通法进行法典化,可是它建立了美国联邦注册商标和保护制度,授权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审查联邦注册商标申请。此法对现代商标制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世界商标角逐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近20多年来的腾飞以及中国重新纳入WTO体系,逐步开放与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全球的眼球。最初登陆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还只是小心翼翼的试探,但到今日,它们已经是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市场选定为商标拓展的重心。可口可乐、宝洁、英特尔、三星等商标巨头一方面是在中国投资建厂,由中国企业来负责产品制造和生产;另一方面,更是以其产品质量、服务等着力打造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商标形象,通过商标形象这个无形资本的塑造急速蚕食中国市场。中国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全球商标角逐舞台。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投资环境的日臻改善,世界商标像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发达国家世界商标的强烈冲击与挑战:———汽车市场和其他交通工具方面的危机。2004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合资商标和外国商标企业占到了80%左右,2005年占到了75%左右。在高档车领域,宝马、奔驰、凯迪拉克等都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快餐市场的危机。四川的担担面、兰州的牛肉拉面、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山西的刀削面、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这些中国历史名吃并不少见。可是,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占据了国内市场的50%以上。———饮料市场的危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麦氏咖啡已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饮料。可口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上占据10%的份额,在碳酸饮料市场更是占据约53%的市场份额,业务增长持续保持两位数。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商标饮料在市场上能够称得上有较好的表现。———烟酒市场的危机。对于拥有全球最多烟民的中国而言,真正属于自己名牌的恐怕仅有中华、红塔山等少数商标,而国外的555、万宝路等世界名牌一刻也未放松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拥有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酒的历史古国,却丝毫无法阻挡XO、马爹利等世界名酒在国内市场份额的逐步上升。除此之外,在高科技市场、家电行业、印刷机械、润滑油、方便食品等市场,国外名牌几乎分布在中国各行各业、无孔不入。中国名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甚至一些名牌的消失,反映的不仅仅是几个名牌产品的衰落问题,而是国内市场逐渐被世界名牌所占领和垄断的问题。对一国经济而言,若没有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依附于外国名牌只能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