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忠诚测量原理,商标忠诚测量指标

  
很多企业对商标忠诚测量原理,商标忠诚测量指标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忠诚测量原理,商标忠诚测量指标,希望大家能对商标忠诚测量原理,商标忠诚测量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忠诚测量原理,商标忠诚测量指标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忠诚测量原理,商标忠诚测量指标

商标忠诚测量原理

根据商标忠诚的含义,商标忠诚的测量一般包含行为忠诚和情感忠诚两个维度。从行为角度而言,主要测量消费者忠诚购买行为,表现在消费者购买使用的频次上。商标忠诚表现为消费者在某个产品类别的多个商标里,多次重复消费某1个商标,重复消费包含重复购买和重复使用,重复购买和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行为。行为忠诚大多根据消费者实际发生的商标购买行为加以统计,使用重复购买率、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转移效用和转移成本、消费者传播该商标的次数和规模等测量指标。(1)重复购买率。在一定阶段内,顾客对某一商标产品重复购买的次数越多,说明对这一产品的忠诚度高,相反则越低。由于产品的用途、性能、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重复购买次数,因此在明确这一指标的合理界限时,必须根据不同产品的性质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2)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顾客对价格都是非常重视的,但这并不代表着顾客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同。事实表明,对于喜爱和信赖的商标,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动的适应能力强,即敏感度低;相反,则敏感度高。因此能够根据这一指标来衡量顾客对某一商标的忠诚。运用这一标准时,要注意产品对于人们的必需程度、产品供求状况及产品竞争程度3个因素的影响。仅有排除上面3个方面因素的干扰,才能通过价格敏感度指标正确评价顾客的商标忠诚。(3)转移效用和转移成本。已经对某商标具有忠诚的消费者,把偏好转移到另1个商标,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例如心理阻抗、支付的费用等。这种阻力可称之为“转移成本”。当然,当消费者的偏好转移到另1个商标后,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满足,这就是“转移效用”。衡量商标忠诚时,能够用上述两个指标来衡量,转移成本高,转移效用低,商标忠诚高,反之,则商标忠诚低。(4)消费者传播该商标的次数和规模。对于一些耐用消费品,如冰箱、彩电、空调等,由于重复购买次数有限,商标忠诚并不表现在重复购买上,而是表现在消费者对传播该商标的次数和规模上。次数越多,规模越大,说明消费者对该商标的认可度越高,商标忠诚就越高,反之,则商标忠诚越低。研究发现,高度行为忠诚者商标忠诚购买量占到了总销售量的70%,而低度行为忠诚者的产品购买量只占到了5%。这就要求企业在维持高度行为忠诚者的同时,也要争取把低度忠诚度者变成高度行为忠诚者。商标忠诚的另1个维度是情感忠诚,该指标是从消费者对商标态度的角度加以考察,它不一定最终导致购买行为。对情感忠诚的分析只是对未来消费者可能发生的购买行为的预测。情感忠诚是衡量消费者忠诚不可缺少的方面。行为忠诚代表的是消费者过去的购买行为,而情感忠诚则揭示了未来。因此,对商标忠诚的分析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更加符合实际。(1)脆弱的忠诚者,即行为忠诚高于情感忠诚的消费者。这类忠诚者的商标忠诚不稳定,容易成为中低度忠诚者。(2)潜在忠诚者,即情感忠诚高于行为忠诚的消费者。这类忠诚者主要拥有良好的态度,因此更具有持久性,并且容易向真正的商标忠诚者转变。(3)真正的忠诚者。这类忠诚者偏向于对商标的持久忠诚。因此,企业要保持商标的健康发展,不仅要维持真正忠诚者,并且要尽力挖掘潜在的忠诚者,将更多的潜在忠诚者转变成为真正的商标忠诚者。

商标忠诚测量指标

为了详尽地测量商标忠诚,能够采用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来测量。(1)消费者对商标的认知状态,即消费者对于商标的了解、认知及熟悉程度。包含同类竞争产品中,该商标作为第一商标首先被联想的占比;无提示状态下对于该商标的回忆率,即无提示知名度;提示状态下对于该商标的回忆率,即提示知名度;传播该商标的媒介状态与特征等子指标。(2)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即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包含对商标的总体评价以及对产品各属性的综合性评价;与同类竞争商标相比,该商标在主要的产品特征方面、产品好处方面给消费者的联想;与同类竞争商标相比,该商标主要的优势性特征、商标个性、情感联想方面的表现等子指标。(3)消费者对该商标的价值评判。包含对商标实际价格的认知、对该产品价值的认知、价格需求弹性、价格的延伸性、消费者购买该商标的愿望等5个指标。(4)消费者使用该商标的经验。消费者对于商标的经验是要通过消费者对于该商标的使用于获得,具体包含使用该商标的时间、商标满意度以及原因、不满意的表现形式等子指标。(5)消费者行为测量。包含消费者的购买频率、继续购买该商标的意向性、在同类产品中选择该商标的偏向性、购买竞争商标的频率、从竞争商标转向购买该商标的意愿程度等子指标。(6)向其他消费者的推荐与介绍。推荐与介绍行为主要以信息传达的方式出现,一般是首先向亲朋好友或同事进行推荐与介绍,甚至于进行购买劝说。测量指标有:向其他消费者推荐的意向与强度、向其他消费者推荐的产品优势与理由、向其他消费者介绍的消费经验、消费方式与购买渠道、代人购买的意向强度等。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