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

  
很多企业对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希望大家能对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

浅析知识产权入股需承担的出资责任

以知识产权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对其拥有所有权,相应的也要承担一些出资责任,那么,以知识入股必须承担什么出次责任呢?

出资违约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基于此规定,对于原始出资,在目标公司设立过程中,专利权人未按《出资协议》之约定予以出资的;对于后续增资,专利权人未按《增资协议》之约定予以出资的,专利权人将对目标公司承担足额缴纳的责任,并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出资违约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所有人,未在约定时间内办理知识产权所有权变更手续(特别是以专利入股的技术转让必须经中国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才能生效)、或独占许可的相关手续造成的。其次,出资到位还要求技术知识和技术权利都要转移给公司,技术知识的转移包含提供技术资料,技术人员要将不能在图纸资料中体现的技术诀窍亲自传授、或者指导。

出资不实

《公司法》第三十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企业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出资不实的主要情形有:

1、专利权人依《出资协议》或《增资协议》之约定以专利使用权予以出资,但专利权因专利权人未依法缴纳专利年费或声明放弃专利权而于期满前终止的,以及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宣告无效的,因专利使用权的存续期限短于《企业章程》记载的用以出资的期限,亦相应短于资产评估时的剩余期限,导致U实际价额低于企业章程所定价额,因而构成出资不实的情形。

2、未依法办理许可备案手续,可能构成出资不实的情形。

发生以上出资不实的情形,应经出资协议、企业章程容许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期满前终止后或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以货币财产和/或专利权等非货币财产予以补足出资。

4

股权退出

股权,代表了股东具有相应的收益,科研人员怎样实现知识产权入股的股权收益,除了公司利润分红之外,股权退出也是变现的重要途径!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能够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知识产权出资与货币出资形成的股权一致,专利权人可对其以知识产权所有权转让或独占许可出资形成的股权自由转让(对外转让时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在实践中,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6年10月26日发布、自同日起实施的《知识产权投资入股登记办法》第四条规定,“股东以知识产权出资的,在企业章程中必须标明知识产权出资形成的股权退出方式。”

因此,在进行知识产权入股的操作中,必须对知识产权的股权退出方式做出明确的约定,或对专利权转让的适当限制进行约定,体现在出资协议和企业章程中。

浅析中药制药装备专利布局

根据我国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指用于化学原料药和药剂、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专用生产设备的制造。中药制药装备从属于制药专用设备,近些年随着国内中药制药工业规模迅速发展而备受关注。基于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中药制药装备课题组通过专利的视角进行分析,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产业发展历程

全球制药工业始于19世纪中叶,德国、美国的制药装备企业率先起步;上世纪70年代,日本、韩国企业加入竞争;随后该行业形成了以国外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垄断局面;上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时机,逐步形成以楚天科技等龙头企业;目前随着亚洲地区市场逐步放开,全球行业巨头垄断的产业局面已被打破。

图1 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分解及各分支专利数量图

中药制药装备课题组在经多次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及论证下,形成了以中药制药全流程单元为主线的技术分解表(如图1所示)。分别针对各二级分支进行专利检索,最终得到共计全球约8.7万件中药制药装备相关专利。

自2009年以来中药制药装备产业进入技术快速发展期;中国是目前最大的专利目标市场和技术来源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五的申请人以国内企业为主,分别是楚天科技909项,新华医疗478项,东富龙443项,科伦药业267项和博士公司216项。

关键技术分析

炮制设备

炮制是中药独有的工艺,是依据中医药理论,为改变中药性味,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制药技术。明朝医学家陈家漠用“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形容炮制的重要性。

炮制设备专利技术来源集中于中国。除此之外,韩国道地药材高丽参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该药材必须配套的设备进行清洗、蒸参等加工处理后销往世界各地,该国炮制设备专利数量较多。

图2 国内中药炮制设备专利申请态势图

国内炮制设备创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如图2所示),原中国药材公司受国家委托分别在周口、上海、天津、长春建立四家中药饮片设备厂,但四家饮片厂仅两家提交了少量专利申请。国内早期该领域专利保护意识薄弱,未形成有效布局。进1步分析当前业内知名的三家饮片生产企业(安徽源和堂药业、安徽亳州沪谯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发现这些企业均在炮制设备的专利布局不足,尤其在最具中药特色的炮炙设备细分领域创新不足。

制丸设备

丸剂是中药最主要的临床应用剂型,滴丸剂作为固体分散新剂型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近些年在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士力)等重要申请人技术创新带动下,发展最为迅速。

按照中药滴丸生产流程,滴丸生产设备主要包含喂料、滴制、冷凝、分离及干燥5个细分系统。

天士力共提交滴丸设备相关专利申请35项,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以满足GMP要求等,其中滴制和冷凝设备是其重点布局的领域。

从专利布局策略来看,自2006年以来,天士力围绕其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制备,以滴制和冷凝系统为核心技术,分离、干燥、喂料系统为外围技术,构建专利组合。在2014年,天士力以滴丸的“振动滴制工艺为技术突破点,带动了其设备创新,围绕振动滴制工艺形成了多项外围专利。

在冷凝系统方面,气冷和液冷是其两大专利技术类型。天士力早期专利申请围绕液冷循环冷媒装置,中期重点改进冷却管道内外的气冷部件,后期通过气冷配合振动滴头改进设备,从而防止交叉污染和溶剂残留。

在滴制系统方面,天士力早期重点改进滴盘和滴头,中期对滴制距离和滴罐分离清洗进行布局,此后又围绕振动滴头布局外围专利,从而提高滴丸成型效果、实现高速滴制。

由于药品研发、审批周期漫长,天士力在构建其核心产品生产设备的专利组合时,为充分保护其市场,利用了本国优先权制度。其技术方案为“气冷滴丸生产线和“液冷滴丸生产线,分别要求了专利号为ZL201310290968.8和ZL201310291464.8的滴丸制备工艺本国优先权,形成10余项同族专利。

干燥设备

干燥是除去物料中大部分水分,以便后期加工、贮存的工序。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干燥设备的使用率较高,需进行干燥的物料涉及药材、浸膏、湿颗粒等。10余年来,该领域技术发展路线为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药品污染→节能环保→集成化与智能化。

数据显示,中国、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目标市场,吸引多国企业专利进入,而丹麦和德国是主要的技术来源,这两国企业的专利多数进行了海外专利布局。

从全球知名企业在4个主要干燥设备类型领域的专利布局看出,该领域技术竞争比较激烈。进1步分析发现,丹麦、日本及德国相关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较多,中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较为薄弱。

Niro公司为全球干燥装备巨头,自1933年创立以来,其在干燥设备领域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布局大量专利。但其更重视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的专利保护,在中国布局专利较少,仅占其干燥装备专利申请总量的1.86%。Niro公司在华相关布局最早始于1991年,布局的2件喷雾干燥专利,目前均已失效;1994年至2000年布局了4件集成流化床的喷雾干燥设备专利;2000年至2006年,布局了3件过滤气体装置、空气扩散器及凝聚装置外围专利。笔者建议,国内企业可充分利用其未进入中国或已失效的专利技术填补空白。

技术展望与建议

笔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中药制药装备专利的IPC分类号表征其细分技术领域,通过构建IPC分类号共现网络,识别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细分技术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入该行业技术发展的时间维度,从而直观地显示中药制药装备核心技术变迁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专利核心技术识别与变迁趋势研究技术路线图

结果显示,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历经萌芽期、起步期、平稳发展和快速发展的4个阶段,“具备旋转搅拌功能的混合设备以及附件始终是该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其从单纯的机械化混合设备逐步向模块化、智能化的多功能混合设备发展;制粒、制丸和压片设备在经历前3个阶段的变迁之后,目前已逐渐退出该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干燥、粉碎、筛析设备等成为目前快速发展期备受关注的核心技术领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炮制技术为中国特有,我们企业应加强该领域设备的原始创新,开发“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的先进设备,推动国内中药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降低加工成本,提升药材质量;设备创新依赖于工艺技术创新,加强中药制药工艺创新,应实现“产品—工艺—设备的创新研究与保护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干燥设备领域,应充分利用行业巨头前期尚未进入中国的专利技术,针对行业巨头在华重点专利,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基于制药装备行业学科交叉的特殊性,突出强化产学研结合,以高校院所创新突破专利壁垒,加快中药制药装备的升级换代。除此之外,国内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薄弱,需加强中药制药装备创新技术在国外市场的专利保护意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中药制药装备课题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