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企业对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

ISO9000:2015认证对纠正措施及有效性的审核

ISO9000:2015认证纠正措施是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

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审核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注意审核组织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这

是评定组织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证据之一,也是提高审核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ISO9000:2015认证审核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应该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对于那些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例如:批量

性、批次性不合格产品;造成严重影响的顾客抱怨;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

用中出现的故障等),组织应认真分所原因,针对消除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否则不合格问题会再

次发生。

审核中,应注意审查不合格产品的评审记录,产品检验、试验记录、顾客的抱怨、投诉记录等,看其中

有无应该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对这些不合格的问题是否分析了不合格产生的原因,是否采取了纠正

措施,是否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效果。

2 明确的不合格原因是否正确 有些组织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到位,不正确,不是产生不合格的

真正的根本原因。

例如:某组织的一位车工加工一批零件,共10个。结果全部不合格,报废。该组织对此不合格问题采取

纠正措施,原因分析是:操作人员看错了图纸。这个原因是产生不合格的内在原因吗?看错了图纸只是

产生不合格的表面原因。应进1步分析为何会看错图纸?是这位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

质量意识差?还是这位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不会看图纸?此外还应从生产过程控制上找原因,是否实

施了首件检验制度?首件检验是否有效?等。

3 所采取的措施能否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应针对不合格产生的真正原因,应能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作用。

有些组织对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只是“纠正(只是对不合格的一种改正,一种处置),而不是“纠正

措施(这种情况在审核中经常发现)。例如:某组织在内审中发现有的测量仪器未按期进行校准,对

该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将这些仪器送去计量。显然,这种措施只是“纠正,而不是“纠正

措施。

有些组织对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没有针对消除不合格原因,不能起到防止再发生的作用。例如:前面提

到的一位车工加工的10个零件全部报废的问题,组织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操作人员下次注意仔细看图

纸。这个措施没有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假如这个操作人员下次还不注意看图纸类似的不合格岂不还

会发生?因此,这样的纠正措施不能起到防止重复发生不合格的作用。组织应针对不合格产生的真正原

因采取措施。假如是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不合格,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批评,加强质

量意识,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并按经济责任制进行惩罚,使其吸取教训。假如是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差,

不会看图纸,应对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调离该工作岗位。同时,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严格有效

地实施首件检验制度。

4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

纠正措施实施了没有?纠正措施的效果怎样,是否防止了不合格重复发生,这是采取纠正措施所要达到

的目的,也是审核纠正措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审核中,要求组织提供实施纠正措施的证据,并通过查阅有关记录和有关证据,审核纠正措施实施后,

是否重复发生了类似的不合格。要注重审核纠正措施的效果,这是审核纠正措施有效性的关键。

5 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是否实施了纠正措施

GBT9001-2008标准8.5.2要求:组织应建立并运行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故障报告、分析和

纠正措施系统是针对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用中出现的故障,按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进行工程

析和统计分析,弄清故障产生的机理,查明故障原因,实施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的1个闭环系统。

在审核中,应注意审核组织的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使用中发生的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是否按规定和

要求进行了记录?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规定的管理级别进行报告?是否对故障进行了工程分析和统计

分析?是否弄清了故障产生的机理?是否查明了故障原因?是否针对原因采取并实施了纠正措施?是否

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验证?故障是否排除?问题是否归零?故障是否重复发生?是否按技术

状态控制要求或图样管理规范对设计或工艺文件进行了更改等。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