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建筑资质平移政策(建筑资质平移在建项目怎么办)

  
很多企业对建筑资质平移政策(建筑资质平移在建项目怎么办)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筑资质平移政策(建筑资质平移在建项目怎么办),希望大家能对建筑资质平移政策(建筑资质平移在建项目怎么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建筑资质平移政策(建筑资质平移在建项目怎么办)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建筑资质平移政策(建筑资质平移在建项目怎么办)

2022年建筑资质新政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级资质:可承担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的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1)高度2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2)高度24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二级资质: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1)高度1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2)高度12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3)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备注:自2016年11月1日起,修改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4)单跨跨度39米以下的建筑工程。三级资质: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1)高度5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2)高度7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3)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备注:自2016年11月1日起,修改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4)单跨跨度27米以下的建筑工程。注:1.建筑工程是指各类结构形式的民用建筑工程、工业建筑工程、构筑物工程以及相配套的道路、通信、管网管线等设施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屋面、装修装饰、建筑幕墙、附建人防工程以及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消防、防雷等配套工程。2.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职称。3.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下且超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承包工程范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由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承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五十二条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的国家标准不能适应确保建筑安全的要求时,应当及时修订。

第五十三条 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_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或者施工作业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对建设单位违反前款规定提出的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应当予以拒绝。

建筑资质平移是什么意思

建筑企业资质平移,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资产重组方式

根据我国的建筑资质管理规定,为了成功实现两家公司之间的资质平移,一般采取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吸收合并资质。换句话说,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控股情况,全资子公司采取资产重组的形式,非全资子公司预先变更和交易股权,目的是确认企业资产,人员,业绩等进入总部,然后开始进行资质平移,资质平移涉及的细节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想了解更多的详情可以咨询资质管家。

(二)吸收合并

建筑企业新设合并,即多家有资质的企业合并重组成为新企业,原企业已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并申请注销资质证书,新企业申请继承原企业资质;

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被吸收企业或原企业在短期内无法完成工商注销登记的,提交注销登记后,被并入企业可以获得有效期为一年的资质证书。工商注销登记在有效期内完成的,有效期为五年的资质证书可以按照规定签发;逾期未提交申请的,其资质证书失效,并按有关规定重新核定企业相关资质。

资质转移并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规定进行合理的运作,一般都会成功。

什么是建筑资质平移?资质平移需要注意什么

建筑企业资质平移近两年比较热门,自从住建部简化了程序,降低了企业资质维护的成本,资质项目越多,承接工程越广,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很多朋友对于资质平移不是很清楚,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具体操作,脑袋一片空白,一般操作思路如下:

所具备的条件:

1.通过子母公司之间的资质平移;

2.通过吸收合并方式进行重组;

3.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资质平移不仅发生在同省内,往往更多时候,还会涉及跨省分立。这种方式就会涉及到两个省份建设厅的沟通,这种方式一般都是等级较高,比如二级或者以上资质。不过,从资质管理规定看出,这些企业资质转移,一般都只会涉及到施工资质,设计资质方面,如果发生资质平移,还需要重新核定,比较麻烦,还不如新设立。

建筑企业资质平移是新政策之下的产物,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让建筑市场引入更多的活力,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筑工程公司资质平移的程序如何

建筑企业资质平移程序,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一、资产重组的方式

根据资质管理规定,想要成功实现两个企业之间资质平移,一般都是走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进行资质吸收、合并。也就是说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控股情况,全资子公司走资产重组的方式,非全资子公司的事先进行股权方面的变更、交易,目的是确认企业资产、人员、业绩等划入总公司,接下来便开始进行资质平移。资产重组进行资质平移涉及的细节问题很多,这里不一一说明了,如果需要了解更详细的流程,可以在线咨询。

二、吸收合并

1、企业吸收合并,即一个企业吸收另一个企业,被吸收企业已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并提出资质证书注销申请,企业申请被吸收企业资质的;

2、企业新设合并,即有资质的几家企业,合并重组为一个新企业,原有企业已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并提出资质证书注销申请,新企业申请承继原有企业资质的;

3、企业合并(吸收合并及新设合并),被吸收企业或原企业短期内无法办理工商注销登记的,在提出资质注销申请后,合并后企业可取得有效期1年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内完成工商注销登记的,可按规定换发有效期5年的资质证书;逾期未提出申请的,其资质证书作废,企业相关资质按有关规定重新核定;

建筑资质转移条件

通过上面的两种方式,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想要转移资质,还不是难事,只要按照住建部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操作,一般都是会成功的。

1、通过子母公司之间资质平移;

2、通过吸收合并方式进行重组;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资质平移不仅发生在同省内,往往更多时候,还会涉及到跨省分立。这种方式就会涉及到两个省份建设厅的沟通,这种方式一般都是等级较高,比如二级或者以上资质。不过,从资质管理规定看出,这些企业资质转移,一般都只会涉及到施工资质,设计资质方面,如果发生资质平移,还需要重新核定,比较麻烦,还不如新设立。

建筑企业资质平移是新政策之下的产物,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让建筑业市场引入更多的活力,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筑资质改革新政策是什么时候实行的?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做好改革后续衔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按照国发〔2021〕7号文件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停止受理本文附件所列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的首次、延续、增项和重新核定的申请,重新核定事项含《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4〕79号)规定的核定事项。2021年7月1日前已受理的,按照原资质标准进行审批。

二、为做好政策衔接,自2021年7月1日至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之日止,附件所列资质证书继续有效,有效期届满的,统一延期至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之日。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实施后,持有上述资质证书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换证。

三、自2021年7月1日起,建筑业企业施工劳务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企业注册地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备案手续。企业提交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企业净资产、技术负责人、技术工人等信息材料后,备案部门应当场办理备案手续,并核发建筑业企业施工劳务资质证书。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并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承接施工劳务作业。

四、对于按照实行告知承诺方式改革的许可事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的资质目录,制定并公布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告知承诺内容、核查办法和办事指南。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证书的企业,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经核查发现承诺不实的,依法撤销其相应资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对于按照优化审批服务方式改革的许可事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动线上办理,实行全程电子化申报和审批。要精简企业申报材料,不得要求企业提供人员身份证明和社保证明、企业资质证书、注册执业人员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的通知》(建办市函〔2020〕654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扩大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范围的通知》(建办市函〔2021〕93号)明确的试点时间统一延长至新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之日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