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重庆建筑劳务资质最新政策(重庆市建筑劳务资质新政策)

  
很多企业对重庆建筑劳务资质最新政策(重庆市建筑劳务资质新政策)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重庆建筑劳务资质最新政策(重庆市建筑劳务资质新政策),希望大家能对重庆建筑劳务资质最新政策(重庆市建筑劳务资质新政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重庆建筑劳务资质最新政策(重庆市建筑劳务资质新政策)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重庆建筑劳务资质最新政策(重庆市建筑劳务资质新政策)

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有什么新规定?

有很大变化,老版建筑资质标准里,施工劳务分包资质分为13项,但是2015年1月执行的最新建筑资质标准里,施工劳务序列将不分类别和等级.\x0d\x0a最新施工劳务资质标准如下:\x0d\x0a企业资产\x0d\x0a(1)净资产200 万元以上。\x0d\x0a(2)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x0d\x0a企业主要人员\x0d\x0a(1)技术负责人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资格。\x0d\x0a(2)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x0d\x0a(3)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不少于50 人。\x0d\x0a承包业务范围\x0d\x0a可承担各类施工劳务作业。

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对劳务资质有什么新规定?

严格要求企业在整改期间,不得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增项等相关业务。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之规定,严格要求企业在整改期间,不得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增项等相关业务,不能承揽新的工程。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内容主要包括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应当保持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满足相应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条件。企业不再符合相应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要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向社会公告,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

扩展资料:

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的相关要求规定:

1、企业主要人员中每类人员数量、专业、工种均应满足《标准》要求。一个人同时具有注册证书、技术职称、岗位证书、技术工人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两个及以上的,只能作为一人考核;但一个人同时拥有注册证书和技术职称的,可同时作为注册人员和技术职称人员考核。

2、土石方、混凝土预制构件、电梯安装、金属门窗、预应力、无损检测、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等7个专业承包资质已被取消。意见要求,在这7个相应专业工程承发包过程中,不再作资质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区进一步做好建筑业 企业资质整改工作

建筑劳务公司资质

一、旧版的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分为13个专业,并且部分专业有等级之分;最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汇总施工劳务分包资质部分专业,不分等级。

旧版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中劳务分包资质分为以下专业:木工作业分包企业资质(一级、二级)、砌筑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一级、二级)、抹灰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石制作分包企业资质标准;

油漆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钢筋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一级、二级)、混凝土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脚手架搭设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一级、二级);

模板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一级、二级)、焊接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一级、二级)、水暖电安装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钣金工程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架线工程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

二、最新的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标准中只对企业资产和企业主要人员进行了要求,且获得施工劳务企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担各类施工劳务作业。相对旧的资质标准主要有如下变化:

1、企业资产要求提高;

2、增加了经营场所的要求;

3、提高了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

4、增加了对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

5、提高了对技术工人的数量要求;

6、取消了对业绩的要求;

7、取消了对机具的要求。最新的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标准。

国家对建筑资质的新政策

法律分析:建筑业企业施工劳务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企业注册地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备案手续。企业提交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企业净资产、技术负责人、技术工人等信息材料后,备案部门应当场办理备案手续,并核发建筑业企业施工劳务资质证书。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并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承接施工劳务作业。对于按照实行告知承诺方式改革的许可事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的资质目录,制定并公布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告知承诺内容、核查办法和办事指南。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证书的企业,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经核查发现承诺不实的,依法撤销其相应资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