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很多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希望大家能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审核与认证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包含认证申请及受理、审核策划及审核准备、审核的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以及审批发证及认证后的监督和复评。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及受理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

符合体系认证基本条件的用人单位假如必须通过认证,则应以书面形式向认证公司提出申请,并向认证公司递交以下资料:

(1)申请认证的范围。

(2)申请方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审核所必要的信息。

(3)申请方通常简况。

(4)申请方安全情况简介,包含近两年中的事故发生情况。

(5)申请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6)申请方对拟认证体系所适用标准或其他引用文件的说明。

(7)申请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受理

认证公司在接到申请认证单位的有效文件后,对其申请进行受理,申请受理的通常条件是:

(1)申请方具有法人资格,持有有关登记申请注册证明,具备二级或委托方法人资格也可。

(2)申请方应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申请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按文件的要求有效运行,并至少已做过一次完整的内审及管理评审。

(4)申请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通常应将全部要素运行一遍,并至少有3个月的运行纪录。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合同评审

在申请方具备以上条件后,认证公司应就申请方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评审,确保:

(1)认证公司的各项要求规定明确,形成文件并得到理解。

(2)认证公司与申请方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得到充分的理解。

(3)针对申请方申请的认证范围、运作场所及某些要求(如申请方使用的语言、申请方认证范围内所涉及的专业等),对本机构的认可业务是否包含申请方的专业领域进行自我评审,若认证公司有能力实施对申请方的认证,双方则可签订认证合同。

         (二)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和准备是现场审核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含明确审核范围、指定审核组长并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以及准备审核工作文件等工作内容。

1.明确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是指受审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明确审核范围实质上就是明确受审核方作出持续改进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保证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和正常运行的责任范围。因此,准确地界定和描述审核范围,对认证公司、审核员、受审核方、委托方以及相关方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中,从申请的提出和受理、合同评审、明确审核组的成员和规模、制定审核计划、实施认证到认证证书的表达无不涉及审核范围。

2.组成审核组

组建审核组是审核策划与准备中的重要工作,也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质量的关键。认证公司在对申请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现场审核前,应根据申请方的各种因素,指派审核组长和成员,明确审核组的规模。

3.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是指现场审核人员和日程安排以及审核路线的明确(通常应至少提前1周由审核组长通知被审核方,以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提出异议)。审核计划应经受审核方确认,包含在首次会议上的确认,如受审核方有特殊情况时,审核组可适当加以调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由于这两个阶段审核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必须分别制定审核计划。

4.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依据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判定和验证的过程,它强调审核的文件化和系统化,即审核过程要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记录,因此,审核过程中必须用到大量的审核工作文件,实施审核前应认真进行编制,以此作为现场审核时的指南。

现场审核中需用到的审核工作文件主要包含: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审核记录、不符合报告、审核报告。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由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含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此外1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须。WTO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其中包含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就已提出:“各国不应由法规和标准的差异而造成非关税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被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仅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实行统一职业健康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不能在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国必须大力推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1.我国有50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超过2500万人,从职业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

2.每一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每一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受到毁灭性的灾难和无法治愈的创伤。

3.每一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大会都有批评中国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言论,世界人权大会等组织也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忽视人权”。

美国《新闻周刊》1994年12月12日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亚洲的死亡工厂》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到:“……在亚洲,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的工业安全措施更松弛的了。……次数最多和最致命的火灾发生在中国南部特区的工厂中,大火吞噬了许多工厂。数百万的工人每天涌入‘三合一’的血汗工厂,之因此这么说,是由于这些工厂的车间、仓库和宿舍都在一起,工人们大部分是些受过极少教育的女孩子,她们是被每天挣1.5美元(用乡村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笔钱财)的许诺从乡村吸引来城市的。”

2002年,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方共同举办的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上,记者向台湾负责职业卫生的官员提问:“珠三角有大量台资企业,有的台资企业设备陈旧,每一年都有相当数量工人的手臂和手指被机器轧断,在台湾,这些企业也是如此吗?”这名官员回答:“这主要是大陆在这方面管理不严,惩罚不重,在台湾,假如发生了这种事故,老总要付极高的赔偿,这种事故多发生几起,老总就要倾家荡产。”

国外一些友好人士对中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标明关注与忧虑。一位劳工组织官员曾讲过:“中国已成为政治、经济大国,但不应成为工业事故的大国。”

4.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

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发生了特大火灾,共造成309人死亡;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16号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井内喷射出的大量含有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

2004年11月28日,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的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的187名矿工中仅有21人生还,其余166人全部遇难;

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左右,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钢水包滑落事故,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在吊运下落至就位处2-3米时突然滑落、撒出,钢水冲进车间内5米远的一间房屋,造成在屋内正在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2名操作工轻伤。

2007年5月11日,中国化工沧州大化集团TDI公司硝化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96人受伤,其中14人重伤,厂区内供电系统严重损坏,附近村庄几千名群众疏散转移。

2007年7月11日23时50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改扩建项目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

2008年8月26日,广西维尼纶厂发生恶性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周边3公里内1.15万人被疏散。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