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很多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希望大家能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组织应有1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

①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②包含持续改进的承诺;

③包含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④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⑤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⑥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⑦定期进行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

1.理解要点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宗旨和方向,是总体方针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组织管理者对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承诺。标准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批准、签发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对方针的制定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主要的内容是提出两个承诺和定期评审。

两个承诺包含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和对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的承诺。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是表明组织最高管理者对待职业健康安全的态度,反映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认识和责任。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则是一项基本要求,由于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仅满足OHSMS标准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后1个承诺是组织应努力达到的,并且组织在履行后1个承诺时,必须和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相吻合。

除此之外,方针的制定要适合组织的OSH风险性质和规模,方针的内容应能对全体员工的行动起指南作用,能够包含最高管理者的价值观和期望,体现组织的目标、承诺和义务、企业文化和信念、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方针要形成文件,要传达到全体员工。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定,通过组织各级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各层次的操作人员来具体实施完成。显然,方针是纲领性的文件,文字上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方针要求“可为相关方所获取,即组织所制定的OSH方针不是保密的,而是向公众开放的。

组织的OSH方针和管理体系应定期评审,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假如进行修改、更新,应尽可能与相关方进行交流。

总体而言,OSH方针是建立、实施与改进组织的OHSMS的推动力,并具有保持和改进OSH行为的作用,1个组织必须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OSH方针,且应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某公司的安全方针:“防止所有伤害,安全和其他管理目标同等重要。创造1个安全的工作场所,建立安全操作方法,保证有效的安全培训,制定安全责任制,引导人们关注安全。我们相信每项工作都能安全地进行,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2.审核要点

①组织是否建立了与其生产活动、产品、服务相适应的OSH方针;

②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是否授权某人监督与实施;

③方针是否对组织的目标和指标给予指导;

④方针采取何种形式被相关方所获取;

⑤方针中包含什么承诺,是否符合组织的具体情况,是否定期评审;

⑥方针采取何种方法使全体员工理解。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是近些年为更好地解决与生产过程紧密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而产生、发展的。它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化。其范围涵盖了生产活动过程中为防止各类伤亡事故(包含职业病危害)的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管理。

标准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这与职业卫生管理中强调职业病防治重点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和消除相一致。具体到标准条款要求的每个要素,则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各步骤、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细致地开展。现举例如下。

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举例

1.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体现了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如包含了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健康等内容,则代表着组织已提出重视职业卫生、劳动保护的组织目标。

1.2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在这一过程中,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那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也就注定了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应作为危险源加以控制。至于控制力度的大小,笔者认为可如下区别对待:重大风险纳入有毒、有害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次重大风险纳入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通常可容许风险纳入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暂不能进行岗位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情况来判定,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严重的纳入重大风险控制范围,超标情况不太严重的纳入次重大风险,未超标的视作通常可容许风险。

1.3 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有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法规与标准。这些法规和要求既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依据,也是工作中需时时参照的准则。因此,标准提出组织要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其目的虽只在于促进组织认识和了解所应履行的法律义务,使组织对其活动怎样受到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影响有1个清晰的认识。但就职业卫生管理而言,标准的这一要素,实则是提出了工作指南。

1.4 绩效测量和监视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卫生工作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标准中的反映就是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要保持经常化的监测,这其中包含组织遵守法规情况的监测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的监测,对于所产生不符合的情况,组织要及时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1.5 其他 如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可由应急准备和响应实施;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可由培训、意识和能力实施;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可由记录和记录管理实施等,职业卫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基本都能反映到标准的各个要素之中。

2 探讨

由此可见,企业在实施或准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时,假如能真正做到用标准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甚至在不准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时,职业卫生管理能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模式,则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就能达到1个既有利于政府管理,又有利于自身管理的水平,并且职业病的防治效果估计也能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