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对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希望大家能对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企业贯彻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工程建设行业已经全面展开ISO9001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宣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就其中的重点问题做一部析。

一、对质量管理何等系的要求理解不到位,运作漏项较多。

标准的第4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可是,一些企业不太理解标准有关过程方法的要求,体生活费设计没有真正按照企业的实际进行策划,过程识别不到位,过程准则不到位,过程资源不到位,特别是对外包过程的识别仅限于资料、设备和劳务,外包过程漏较多。

针对上述情况,企业应正确理解标准的要求,结合建筑企业设计与施工的特点,识别并合理策划过程的运作准则、要求。一方面,规定管理体系的总体运作要求;另一方面,以落实总包责任为目标,完整识别外包过程,包含外埠的试验手段、工程供方、设备租赁及人员采购等。识别外包过程后应按照7.4"采购"的要求进行控制,对外包过程进行动态监视和测量(检查、监督),重点对重要管理过程、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进行验证。

二、管理职责的设计及运作错位较大,领导的职责不到们。

标准的第5章对企业管理职责的内容和运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核心是对领导职责的要求。可是,从现场审核情况看,一些企业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领导职责规定内容不完整。二是员工职责没有实现任务、权限和相互关系的要求。三是管理评审没有与企业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四是顾客满意度测量与顾客关注焦点不一致,特别是总经理在其中的职责定位不准,不知应些什么。五是总经理的工作的接口不好,出现要么职责空泛,要么实施不了的尴尬局面。六是对质量目标的分解过于单一,没有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性目标进行分解。

上述情况也是1994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作:一是尽快完善领导的职责,对领导者的权限及运作的关系进行细化,解决领导者之间的扯皮问题。二是适当对下级授权,赋予其一定的权利,这样既能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又能满足"全员参与"的

质量管理原则。三是适当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和项目,把企业的日常管理决策与管理评审统一起来,形成不断改进的决策机制。四是强化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测量,建立总经理主持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测量,建立总经理主持顾客满意度评估的制度;在经营投票过程中,由总经理对顾客要求进行识别或评审,使顾客的要求在内部得到及时沟通。五是理顺总经理与部门工作的接口,总经理的职责应着重进行管理职责的决策和分析评审,而部门则应注重执行决策和运作过程。六是应逐级分解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支持性目标,包含人员、设备、安全、进度等。

三、对资源管理的理解与实施反差较大,能力考核与培训的接口不清。

标准的第六章对资源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培训、能力与意识的接口关系更加清楚。可是,一些企业却忽视了标准的实质,盲目地将1994版标准的要求加以"套改",形成了似是而非的东西。具体表现为:一、不能正确理解资源管理策划的,策划方式和内容空泛、繁琐。二、不能把握人员能力的确认能力识别不到位。三、培训需求输入信息不足,未能与岗位能力的识别与需求接口。四、培训的覆盖面不到位,对一些岗位(特别虽关键岗位)的培训力度不够。五、基础设施的理念与运作相差较大,基础设施(特别是施工条件)未真正满足要求。六、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未将季节性施工与专业施工的特点结合考虑,环境管理动作层次较低。七、人员采购与人员能力评价没有很好结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不够。

显然,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理念和认识的完善。资源管理要为施工生产提供合格的资源条件,从过程运作方面提高质量管理的能力。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资源管理的策划,能够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等进行,也能够直接实施,但要依据行业规定进行。二是应把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及技能结合起来,制定基本的岗位人员标准,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员工进行考核,通过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的识别明确员工的能力。三是应把员工能力考核的结果作为培训计划的输入,针对需求合理地安排好培训计划。四是扩大培训的范围,进行全员培训,重点是关键岗位人员(项目经理、质检员、技术员、计量员等)的培训。五是转变观念,适当增大投入,从基础设施上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减少事故风险。六是强化对施工过程环境的控制力度,把冬施、雨施的环境控制与工程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注重影响正常施工要求的环境因素,力求环境控制到位。七是针对人员能力识别及经历、教育、培训的要求,完善人员采购、劳务采购的程序;应把员工聘任与劳务评审纳入7.4"采购"的范畴,将人员的能力识别作为7.4.3条款的验证内容,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到位、有效。

四、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漏洞较多,控制不到位,效果差。

产品实现过程是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主要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产品实现过程,特别对特殊、关键和重要过程的识别不完整,漏项较多。二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与现场需求错位,形成施工策划与运作"两张皮"。三是设计交底未到达工序,内容不完整。四是对顾客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要求未评审,导致过程控制出现差错。五是过程设计与产品设计概念不清。六是对采购产品验证的内容和方式不正确,对专业供方、人员采购的验证大量漏项,过程缺少动态验证。七是过程设备能力控制和识别力度不够,设备管理停留在事后维修的层面上。八是测量设备的自检范围,将其覆盖所有测量设备和工具,检定方法应有依据,检定手段应符合量值传递的准确性要求。

五、测量、分析和改进理念较差,运作层面错位明显。

测量、分析和改进不仅是标准的要求,也是企业提升

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企业常见的问题有:一、改进策划与测量活动策划较弱,多数企业没有进行这项工作。二、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方式单一,评估方法不尽合理。三、对内审过程识别深度不够,对内审的效果验证流于形式。四、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层次与接口不当,频次和运作内容不明确。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效果较差,输入信息与评审活动不规范,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流于形式。六、改进的理念不完整,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作用混为一谈,改进方式错位明显。

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是从理念入手,认清测量、分析和改进的逻辑关系,用PDCA的思路,开展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一是将改进策划、检验试验策划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其贯穿在相应的策划文件(如施组、方案)中。二是理顺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式,既能够由顾客填写表格反馈,也能够由顾客作出评价后,由企业人员填写记录,重点是施工和服务的全过程满意度测量。三是加大对内审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审核能力,形成内审员能力识别和考核的制度。四是由项目部监视各类供方及工序活动,由公司监视项目部管理层的运作架构,将其与内审有机结合,达到过程监视的目的。五是建立并完善数据统计分析的信息输入渠道,从项目工程的专项数据统计分析、各系统的管理、企业整体管理等进行分层分析。六是明确改进的要求,包含纠正预防措施以及目标、数据统计分析、内审等方面的内容,即改进不仅仅是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并且包含对符合性过程及产品的改进。改进的方式能够因地制宜、分层次实施,但运作时必须将其融入施工和管理过程,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式"的改进。

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怎样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核心的部门是项目部,而项目部是1个临时组建部门,有的企业1个可能成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部,因此在项目部成立之初,成功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审核经验,结合建筑行业项目部的特点,就新建项目部怎样建立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望能对建筑企业有所协助。

1.完善各项管理规范

1个已经运行并通过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建筑企业,必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规范。那么,在新项目部成立时,就应将公司的管理规范纳入项目部的管理范围,并遵照执行。若公司建立的管理规范与新成立的项目部的具体情况相适宜,具备可操作性,项目部可直接应用公司的相关制度;否则,由公司主管科室与项目部共同研究,依据公司的相关制度,结合项目部活动、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建立或完善相关制度。项目部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常应建立和完善如下制度:

(1)废水、粉尘、噪音、固体废弃物、能源资源、油品化学品、相关方管理等环境管理规范。在制定管理规范时,应将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要求同理纳入。

(2)专项制度,如锅炉房管理规范、库房管理规范、配电室管理规范、空压机房管理规范、食堂管理规范、宿舍管理规范等,应针对相应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控制要求来制定。

(3)各种设备及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可根据相关的法规来制定。

(4)食品安全管理、设备维修保养、车辆安全管理、安全标识牌管理、安全用电、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劳动保障管理、危险化学品的MSDS(物质安全参数表)等相关制度。

(5)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文件。

(6)各种应急预案。

注:项目部新建立或完善的管理规范,应纳入公司管理规范范畴,以指导以后成立的项目部建立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及评价

新项目部成立时,由公司主管科室和项目部一起,根据项目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公司原有的环境因素清单进行确认,找出公司清单中目前项目部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对于项目部新增加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应补充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形成项目部的环境因素清单和危险源清单。按照公司规定的评价方法,由公司主管科室和项目部一起,对项目部所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出项目部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出项目部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不可容评风险),并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下面,简单介绍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2.1环境因素识别

(1)全面:应考虑组织所有的产品、活动、服务及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如项目部自身活动中的环境因素、项目部所在地原有环境中的环境因素、各种原辅资料及产品中的环境因素、分承包方或供方在提供的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等。识别时,还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九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资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排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以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等)。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