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

  
很多企业对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希望大家能对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是涉及多方面内容卜综合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且保持长期持久的效果,就要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能够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有机地联络起来,从而使劳动者在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能够长期持久地保持下去。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且能够长期持久地保持下去,就要把生产过程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分析,找到实现长效安全生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伤亡事故多发的原因

安全与生产相互依存,离开生产空讲安全没有意义,而生产中造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1.人的不安全行为。无论在什么活动中,人的行为总是占主导地位的。在生产作业活动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仍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伤亡事故中,由于“三违”造成的占50%以上。

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是设备状态不好、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由此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近20%。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如照明不良、地面不平。楼梯过陡、不防滑以及扶手护栏不符合安全要求等。这种因素导致的事故约占13%。

上述三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成以上。因此,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从这三方面加强控制。

影响安全生产长期效果的因素

有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总不能保持长久。实践证明,不能长期保持安全生产的原因主要在管理。

1.管理工作不规范。对安全工作不是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而是把它作为临时性的工作。平时生产任务紧张,只忙于生产,忘记了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则亡羊补牢地采取一些措施。遇到安全大检查或上级统一部署的活动,就临时忙一阵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各种事故发生。

2.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国家、行业和地方在安全生产方面发布了许多法律法规,但往往贯彻落实不到位。这既是“三违”现象多发的原因之一,也是安全生产不能保持长久的重要因素。

3.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问题的逐步解决,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需相应改进: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得不实。企业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和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责任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样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企业里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培训教育跟不上,员工素质低。新工人人厂的三级教育、转岗换岗职工的岗位安全教育、职工日常的安全教育不能按要求实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不能提高。三是对本企业的危险因素底数不清。对重大事故隐患既没有整改计划,也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四是设备维护保养跟不上,安全设备不齐全。生产设备是企业的基础资源之一,设备完好是保证企业本质安全的主要内容,但相当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采取吃老本、拼设备的办法。

4.被动的管理模式影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通常是事前布置,中途例行检查再加上事故后处理。这种模式往往是根据上级旨意和红头文件来管理,而很少依据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程序提出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动应付多,主动解决问题少的局面。安全工作总是靠外力来推动,没有形成一套主动的、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功能的有效机制,成为企业安全生产不能保持长期持久的根本原因所在。

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1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然要涉及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组织机构以及职责和职能分配,涉及按照管理程序所实施的管理过程控制,涉及实施管理所需的资源(人、财、物等)支持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先进性。先进性体现在把职业健康安全作为1个系统工程来对待。通过明确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要素,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基础上,对每1个要素规定具体要求,建立并保持一套体系文件,通过实施文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扭转了跟在事故后面转的被动局面。

2.系统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企业的安全工作实行程序化管理,这与传统的依赖管理执行者平时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根本区别。各部门、各层次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必须按体系文件的规定程序和要求来实施,同时还要进行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的交流与衔接,这样能够杜绝管理工作一阵风的突击做法,避免部门之间、岗位层次之间的职责不清。

3.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把标准中的17个要素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并明确其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明确对各层次的要求,使

责任制真正落实到部门和各基层各单位。这个体系还特别强调对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和各个作业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是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4.两个承诺。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承诺持续改进是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必须表明的内容。

(1)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本单位的整体管理融为一体,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由原来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督促检查的行政行为,变为企业主动作出承诺的市场行为,从而促进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安全工作由被动消极的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原理是戴明模式(PDCA循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活动,使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不断提高。它要求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不断修正和完善,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避免财产以及他损失的目的。

综上所述,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真正确立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诸多获证企业取得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表明,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公兰首埋体系是头现女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今日通过对《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

对于不同的组织,由于其特性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建立体系的过程不会完全相同,但总体而言,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常采取如下步骤:

●领导决策

组织建立体系必须领导者的决策,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决策。仅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在其决策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除此之外,体系的建立必须资源的投入。这就必须最高管理者对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作出承诺,从而使得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得到充足的资源。

●成立工作组

当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作出建立体系的决策后,首先要从组织上落实和保证决策的贯彻实施。为此,组织通常必须成立1个工作组负责建立体系。工作组成员通常来自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他们将成为组织今后体系运行的骨干力量。工作组组长最好是将来的管理者代表,或是管理者代表之一。根据组织的规模、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工作组的规模可大可小,其成员可专职或兼职,工作组能够是1个独立的机构,也可挂靠在某个部门。六西格玛品质论坛;

●人员培训

在工作组开展工作以前,工作组成员应接受有关体系的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未来拟承担组织内部的体系审核工作职责的内部审核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六西格玛品质论坛2 U( R) D0 ?% c6 }

●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是建立体系的基础。组织可建立1个评审组承担初始状态评审工作。评审组可由组织的员工组成,也可聘请组织外部的咨询人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评审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和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这些结果将作为建立和评审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制定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明确体系的优先项以及编制体系文件和建立体系的基础。

●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策划阶段主要是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明确组织的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等。

●体系文件编制

由于体系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GB/T28001,建立并保持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实现预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评价和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体系文件还必须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评审和修改,以确保其完善和持续有效。

●体系试运行

体系试运行与正式运行并无本质区别,两者都是按所建立的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规程等的要求,整体协调运行。

体系试运行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在体系试运行过程中,组织应加强运行力度,努力发挥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其根源,纠正不符合,并对体系加以修正,以便尽快渡过磨合期。

●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组织应当具备了检验体系是否符合GB/T28001要求的条件,应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者代表应亲自组织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员应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假如必须,组织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或主持审核。内部审核员在文件预审时,应重点关注和判断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体系整体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代表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供最高管理者评审。最高管理者应对试运行阶段的体系整体状态作出全面的评判,对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能够对是否必须调整、修改体系作出决定,也能够作出是否实施第三方认证的决定。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