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

  
很多企业对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

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ISO9000:2015标准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1.最高管理者应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分工和质量责任分担机制,各管理者所担当的角色和职责应得到明确规定。

2、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与最高管理者沟通,了解组织特定阶段的战略方向,了解和判断最高管理者怎样基于风险的思维,对组织经营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建立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能够体现组织经营背景下的质量追求,并能够支持组织实现其战略方向。

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人与组织的业务过程;通过与最高管理者沟通,了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的总体宗旨与要求。通过对组织过程的输入输出的相关证据的评审,判断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业务整合的程度。

4、促进过程方法的使用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与最高管理者沟通其怎样实践基于风险的思维和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和未来发展需求。与员工交流,了解对于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的理解和应用。

5、确保获得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与最高管理者沟通:怎样识别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类型、程度和数量;怎样根据风险评估和识别机会的结果,明确资源保障的优先顺序和明确提供资源的途径、维护资源可用性的技术和方法。

6、质量管理符合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沟通。审核时既应关注常态机制,也应关注与专项主题、非预期情景、紧急或突发情景下的沟通机制,并关注沟通结果和后续措施。沟通的职责权限应得到规定,对沟通的改进事项应进行有效决策。

7、确保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最高管理者怎样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过程、重要过程都得到有效运行,以及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机制,监视、测量、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当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转变时,最高管理者怎样确保及时针对转变识别风险和机会,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更新;组织用以评价其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准则或指标体系,是否充分体现了组织经营战略拟实现的预期结果,且在组织自身的绩效监视测量中予以应用。

8、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最高管理者怎样确保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相关的质量责任得到规定,并确保岗位人员知晓;怎样建立有效的机制,为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资源方面的支持,协助人员在工作中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做出贡献;怎样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使人员愿意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9、促进改进。关注过程方法在组织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包含:改进机会的识别;改进优先顺序的判断和决策;改进目标的明确;改进措施的选择和决策;改进效果的跟踪和评价。

10、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关领域的职责。其他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內的质量责任是否清晰明确;高管理者怎样为其它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给予充分必要的授权,提供充分必要的资源。

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

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

iso9000:2015标准组织知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组织,特别是大中型组织都在积极构建

知识型组织,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界、学术界对知识管理体

系的论述也非常之多且成熟,笔者认为新版标准引入“组织知识的概念正是

基于此点,也是非常符合现时组织的需求。

笔者在审核中,包含在做有关ISO9001标准的培训中,一直宣导1个观念:

ISO9000标准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思想与原则,其中的要求都是很抽象笼统的语

言。读标准要象读古代诗词一样,不能仅仅留于表面字义的理解。正如古诗词

字数很少,而其中通常引用有不少典故。若要真正理解诗词的本义就要对其中

的典故很熟悉,这也是所谓的“隐含意义。ISO9001标准也如是,标准中有些

名词,在理解时,必须要做引伸而深入的研究,如“组织知识就是,循证决

策也是。知识管理与循证学都是已细分成1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了。

因此其次,关于新版标准“组织知识的理解必须要了解并熟悉当代组织管理

中的知识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

当代的知识管理体系中将组织知识分为4个等级:数据、信息、知识与智能。

笔者认为组织知识也应该是分层次的,有组织战略层面的,有战术层面的,也

有运营层面的,且各个层面的知识是不同的。战略层面的知识,通常是经过分

析处理过的组织全面的信息,为最高管理层决策所用。战术的和运营的为中层

及基层工作所需,如部门程序、服务标准、作业指引等。在审核中,审核员要

根据不同的层次(部门)去了解各个层次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传递(如

培训、分享)以及评估活动(这也是过程方法的1个很好的应用例子)。

其中,组织知识的评估是很关键的。组织面临的知识非常之多,但不是所有的

知识都能为组织所用。错误的知识会给组织带来不好的后果,仅有正确的知识

才能给组织带来收益。因此,对组织而言,它的知识必须是经过验证的,并且

为组织内部所相信并接受,或形成“共识,即要形成组织“共同的知识。

再举例,组织员工头脑里的对工作的个人想法是不是知识?它毫无疑问是知识,但

要判断它对组织而言是否适宜的、有效的,即对其进行评估。

再次,在审核实践中,审核对组织各个层次(部门)就“组织知识怎样进行

审核? 组织知识要为其所用,因此要传递分享,这过程必然必须某种媒介(这

就是要形成文件的过程),例如纸档、电子等,能够通过查阅各部门文件,并

确认其适宜性、有效性以及知识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来获得相关证据。事实上

,但不是所有的组织知识都会以文件形式展现,如企业文化、惯例等,这些是

必须审核员通过交谈与现场观察去感知的。

最后,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尽管在标准中对7.1.6条款“组织知识以很少的

字数进行简单的描述,但其对标准以及对组织的意义并不会那么简单,而它是

组织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条“纲,也是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评估把握组织

管理体系成熟度1个重要窗口,1个新的视角。

7.1.6条款“组织知识,是新版标准的1个“眼。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