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吗,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怎么申请商标)

  
很多企业对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吗,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怎么申请商标)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吗,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怎么申请商标),希望大家能对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吗,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怎么申请商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吗,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怎么申请商标)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吗,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怎么申请商标)

公司名字全称能用于申请注册商标

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公司全称,非字号。例如: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蒙牛”是字号,当然能够用于申请注册商标,可是假如直接用全称是否能够呢?为何有此一问,主要是由于许多用户发现现在的商标数量太多,想要申请注册心意的品牌很难;或者自己的企业字号已经申请注册不了,想要用全称来申请注册商标,也不失为一种手段,可是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案例2012年上海联雅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向商标局提交“上海联雅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商标申请。2013年商标局以该商标与已经申请注册的第4240144号“雅联YALIAN”商标属于近似。联雅公司不服,先后通过驳回复审、知识产权法院起诉的一审和二审,最终在二审中才被认定为商标有效。该商标在2016年通过申请注册申请。本案的争议点在于企业名字是否能够用于申请注册商标。而联雅公司的企业名称作为商标使用时是否具有《商标法》规定的显著性是本案的核心问题。小编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关于商标“显著性”的判断,怎奈该标准实在“虚无缥缈”不能一概而论。任何国家现在都没有给出显著性的具体含义,咱们的国家也不例外。所谓的显著,能够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本身显著;二是经过使用后的显著。本身显著说的就是作为普通申请人比较关注的商标近似审查;第2个显著多用在商标评审案件和驰名商标保护上。公司名是将特定的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字符号,商标是能够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商品或服务与其别人的商品与服务区分开来的标志。从二者的“区分”属性来看都是一样的。可是也有不同点,首先企业名字的区别对象是公司,而商标的区别对象是商品或者服务,二者的客体不同。其次,企业名字的要求仅是不得与管辖区内的其他机构重名,多以地区为限;商标则是全国范围内的相同或近似审查。并且公司只能有1个名称,而商标能够申请注册多个。言归正传,关于公司全称是否具有显著性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分析。国内的法律并没有禁止将企业名称申请注册为商标使用的要求,对什么样的商标能够申请注册却做了大量的规定。换言之,是否能够申请注册的问题不应该单独分析公司全称,更不应该将其独立出来“特殊化”,只要符合“显著性”的标准就能够申请注册为商标使用。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公司全称申请注册商标确实能够起到“加分”的作用,但这并不是无限度的,例如“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用全称来申请商标就遭遇了驳回,法院认定“电产”容易误导消费者,不具有显著性的标准。总结一下,使用公司全称来申请商标尽管没有禁止,可是也必须符合“显著性”的特征,公司名与商标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于“区别”的作用是相通的,可是对于区别的对象却不同,不应该由于是公司名就特殊化。

公司内部商标运营管理

几年前,在企业实践中,面向内部的商标管理还只起着次要的作用。仅有市场营销部门才重视商标这个概念,特别是对外交流部门,而其他职能部门似乎与商标没有直接关系。2005年,有学者对德国100家销售额最高的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4.2所示。现在,企业对面向内部的商标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和许多金融服务产生商标信任危机,员工在商标管理中的参与度比十年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商标内部管理期望借助这些契机,以员工的商标一致行为为重心,实现所有顾客—商标接触点的商标效益承诺。仅有当相关的商标效益承诺与员工的实际行为相匹配时,顾客才会认为商标是可信和可靠的。这不仅对营销部门的员工适用,并且对商标相关的所有员工都适用。在顾客—商标接触点中,效益承诺和商标实际行为之间高度匹配的重要性,往往通过实例得到证实,例如,企业可能由于缺乏持续性,导致长久的企业形象损害。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就是1个典型的例子,它在指导原则中规范了如下员工行为(德国铁路公司,2012):以顾客为导向:“我们为每1个顾客提供能够提供的一切,协助其简单、可靠、安全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出于我们的理念,我们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然而,许多铁路员工的行为与规范中的要求截然相反,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1个16岁的小姑娘,她由于在短途车上逃票,不得不冒着寒风在已经关门的火车站独自等待(《南德意志报》,2012)。除此之外,在冬、夏两季,由于对列车、铁路网和火车站的维修投入不足,导致列车停运,也被媒体拿来与铁路公司承诺中的“以顾客为导向”相对比,影响了铁路公司的公众形象(Welt,2012)。德国邮政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商标承诺与商标实际行为有所差异。不断有邮局门店关门停业、放弃邮局自有的分店,却在广告中宣扬,要通过扩张分店网络来贴近顾客,广告语与现实明显相互违背。现在,面向内部商标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这些管理不善的实例上,更出现在日益增多的专业刊物中。若想建立1个强有力的商标,首先必须建立制度化的面向内部的商标管理。为此,企业必须整体、全面的作用模式,通过选取工具,影响面向内部、基于身份的商标管理的主要目标(参见图4.4)。基于对商标的内部信念(商标认知)和对商标的情感依赖(商标承诺),重点是与商标一致的员工行为(商标员工行为)。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