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很多企业对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希望大家能对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不同国家商标成长轨迹总体分析

1.不同国别国际商标席位分布分析由2001—2008年“全球商标100强”国际商标分布情况可知,8年期间共有15个国家的国际商标入围排行榜,如表5-6所示,其中仅有11个国家的国际商标连续8年都在榜上;丹麦和加拿大分别在2001年和2008年上榜一次;西班牙的Zara自2005年入围“全球商标100强”排行榜后,一直稳居排行榜,并且商标价值快速增长;而来自百慕大的商标在2004年和2005年落选,并且自2007年Interbrand将来自百慕大的埃森哲(AcCEnture)归为美国的商标。由表5-6可知,“全球商标100强”中的国际商标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区域,其中在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排行榜中的国际商标全部来自这3个区域,其他5年有99个国际商标来自这3个区域。具体来看,在2001—2008年连续8年“全球商标100强”排行榜中,美国国际商标都占据了席位的半壁江山,而2002年最多,达65席,显示了美国国际商标的强势垄断定位;欧洲主要包含德国、英国、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来自欧洲的国际商标在“全球商标100强”排行榜中占据了大约1/3的席位;而亚洲的国际商标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大约占据排行榜中1/10的席位,相对于美国和欧洲,亚洲的国际商标与前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不同国别国际商标价值分析2001—2008年“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由来自少数几个国家的商标创造,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瑞典和瑞士7个国家的国际商标创造的价值占“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的99%以上。具体来看,美国的国际商标尽管占据了“全球商标100强”席位的半壁江山,可是这些国际商标的价值总额却占“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接近7成的占比,2001年则高达74.85%,平均达69.26%,如表5-7所示,但美国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对“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欧洲的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呈快速发展态势,8年期间将近翻了一番,它们的商标价值总额占“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的占比也不断提高,2008年的占比为26.79%;亚洲的国际商标发展与欧洲一致,国际商标价值总额以及对“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的贡献率都逐渐增长。3.不同国别国际商标单位商标价值分析由上述分析可知,从国际商标占据的席位和国际商标价值总额来看,美国的国际商标均遥遥领先,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欧洲的国际商标处在第二位;亚洲的国际商标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的国际商标而言,尚存在巨大差距。如图5-14所示,由于美国国际商标具有强大的垄断优势,其单位国际商标价值也是遥遥领先,其曲线图在欧洲、亚洲和平均单位国际商标价值曲线的上方,并不断上升;欧洲的单位国际商标价值曲线在最下方,表明欧洲单位国际商标价值低于平均单位国际商标价值和亚洲单位国际商标价值,但呈快速增长态势;对于亚洲单位国际商标价值而言,在2001—2004年高于平均单位国际商标价值,但由于出现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在后3年略低于平均水平,2008年后又超过平均水平,并且与美国单位国际商标价值之间的差距不断减小。

不同国家商标成长特征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1.美国国际商标的绝对垄断地位在慢慢削弱由美国国际商标成长轨迹分析可知,美国国际商标的绝对垄断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美国国际商标在“全球商标100强”中占据了席位的半壁江山;美国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对“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的年平均贡献率为69.26%。②美国国际商标在2001—2008年期间在“全球商标100强”排行榜的前10强中年平均占据7.9个席位,而这前10强国际商标是最能代表国际商标在全球市场中的强势地位的。③美国单位平均国际商标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衡量1个国家国际商标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然而纵观2001—2008年“全球商标100强”的国际商标国别分布,排行榜都呈现出1个发展趋势:美国国际商标的霸主地位在慢慢削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美国国际商标在排行榜中占有的席位总数逐渐减少,从2001年的62席减少到2008年的52席。②美国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对“全球商标100强”商标价值总额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74.85%下降到2008年的63.19%。美国国际商标的霸主地位削弱是由美国国际商标价值总额整体增长速度远低于欧洲和亚洲国际商标价值总额的增长速度导致的。从“全球商标100强”中美国的国际商标价值总额的增长情况来看,美国的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在2001—2008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仅有0.55%;欧洲的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在这8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72%;亚洲的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在这8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81%。由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国际商标的霸主地位在逐渐削弱,这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密切相关。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低于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如中国近几年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10%以上,2000年美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30.6%,但随着中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国家的崛起,到2007年这一指标降至25.4%。2.欧洲的国际商标价值稳健成长在2001—2008年Interbrand“全球商标100强”排行榜中,来自欧洲的国际商标占据了排行榜中超过1/3强的席位。尽管欧洲国际商标在排行榜中占据的席位增长不显著,但欧洲国际商标价值总额呈快速上升趋势,2008年欧洲国际商标价值总额比2001年增长了89.89%。欧洲国际商标稳健成长主要归功于德国和法国国际商标的快速发展。德国的国际商标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以“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为内涵的“德国制造”商标已成为高品质、高精确度和高信誉度的象征,其国际商标价值得到稳定提升。而法国的国际商标主要分布在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尤其是奢侈品行业,得益于近些年世界奢侈品市场的扩大,尤其是新兴国家市场消费者对奢侈品需求的持续增长。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中国内地的奢侈品销量已占全球销量的12%,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3.亚洲国际商标不成熟但成长空间巨大在“全球商标100强”中,亚洲国际商标价值增长比较迅速,但不稳定,出现了两次大起大落:2003年的商标价值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2.25%快速增长到7.59%;2004年又跌至2.64%,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13.36%和12.36%,2008年又迅猛跌至0.44%。亚洲国际商标发展之因此出现如此不稳定的态势,主要是由于韩国国际商标发展不稳定,这与韩国内部市场小、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导致抵御外部经济危机能力低有关。来自亚洲的国际商标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的国际商标。亚洲国际商标的单位商标价值总体而言呈上升发展态势,并且高于整个排行榜平均单位商标价值,表明亚洲国际商标更具有潜在优势。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亚洲国家和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国际商标的培育,这必然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亚洲国际商标。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