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文字设计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意?(申请商标有什么作用)

  
很多企业对商标文字设计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意?(申请商标有什么作用)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文字设计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意?(申请商标有什么作用),希望大家能对商标文字设计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意?(申请商标有什么作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文字设计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意?(申请商标有什么作用)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文字设计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意?(申请商标有什么作用)

标题:为什么商标文字设计越来越缺乏原创性?——当文字艺术设计遭遇“非规范汉字”的审视

作者:冯瑞金李杨林刘志坚

商标设计讲究创意不言而喻。说到文字的设计,总是要把文字换成某种形式。然而,一些创造性的商标设计在“非规范汉字”的审查中遭遇挫折,硬设计作品不能注册为商标。这不仅让设计师伤心,就连商标评审行业的人也是唏嘘不已。张月梅老师曾在《中国商标》发表文章《商标注册中不规范使用汉字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并发出“灵魂问题”: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审查员在认真审查,设计师在认真设计,商标代理人在尽职尽责地提建议。但是为什么商标越来越多地选择缺乏创意的那种?

文章提到很多人为了避免“不规范汉字”的审查,在修改了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作品后申请商标注册,并举例说明:一个商标的原设计是这样的;但是,为了避免对“非标准汉字”的审查,实际应用改为这样:。

文章认为原设计更有创意。作为离开审查职位多年的文章作者,他想知道自己是否能注册这个更有创意的商标。我也觉得原设计比较美观,但是如果申请注册,能通过“非标汉字”考试吗?这里,作者先卖一把锁。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中国商标》刊登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谭乃文、查瑶的相关观点颇具代表性。

文章指出,“根据新版《商标审查和审理标准》,在商标注册申请的行政程序中,‘消费者是否容易误解其文字’被视为艺术设计文字注册的重要标准”。文章认为,造成消费者对文字产生误解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转述分析:一、只有一部分文字,如“杜会”商标第35818435号缺少笔画;二、含有自制词,如商标“52 sleep”第18708844号中的“sleep”一词;第三,含有许多汉字共有的偏旁部首,如商标“四格”第8485561号中间的“字”

具有艺术设计的人物被批准注册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1)文本的某个部分或某个笔画被绘制成

比如在35818435号“都”商标中,“都”字有一笔被心形图案代替,其艺术性不会误导人们认为汉字是那样写的,而“会”字会误导一些人,尤其是还处于识字阶段的小学生。

(2)文本的某一部分包含设计元素,但不改变书写笔画

如“梦洁”18036606号商标中,“越”中的两条横线是作为图形的一部分而设计的,但两条横线的书写笔画没有变化,与“52睡眠”18708844号商标不同;

(3) 文本间共享笔画

比如商标“See”(19693675号)与商标“蒂奇斯哥”(8485561号)的区别在于“See”这个字很清楚,两者之间的“word”是申请人自己造的字,不是标准汉字。

文章还提到了书法作品的定义,并引用了一个商标纠纷案件的判决,认为书法书写往往会增加或减少文字的笔画,甚至采用变形手法,只要观者能够识别,这种“书写错误”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是被视为错别字。

所以,汉字的设计是艺术的合理设计还是非标准汉字,大众是否因其书写而产生误解,是判断其是否是合理设计或非标准汉字的核心标准。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是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某种错别字的汉字,都是不规则汉字。相反,如果连小学生都不容易被误导的话,可以认为是合理的设计,形式上不要太死板。比如有些设计虽然是以汉字为基础,但是变形严重。如果要把这些当做人物来看待,真的不规范。但我们看了就知道设计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大众很容易就能认识到汉字的书写本身不会造成误导。所以,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种合理的艺术设计。

接下来我们回到原问题:这个logo是一个合理的艺术设计,还是含有不规范的汉字?对不规范汉字的认定有集体审查机制。这里作者仅代表个人观点:这个logo中的人物共用笔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图形化的。普通人可以意识到,这是一个设计出来的字,不是汉字的规范写法,即符合“大众一般不会误解其写法”的判断标准。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可以判断这是正常的艺术设计。

最后,为什么商标越来越选择缺乏创意的那种?从实践上讲,汉字的不规范审查只是一个方面,主要原因是一些商标的审理标准难以量化,只能模糊地“定性”,不容易一概而论。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各方面都在规避风险:商标申请人往往不敢拿出心中最好的设计去申请注册,而是拿出最有把握通过的设计。申请注册;很多商标代理机构只求通过率,一切看钱,对申请人的商标设计不提出有用的意见;商标审查员在集体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受到集体意见的影响,倾向于形成保守的结论;一些公众和媒体对已经认定的商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甚至炒作,有时给审查员甚至商标所有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商标要选择越来越有创意的,就要有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社会氛围和经济土壤。相关人士要与时俱进地立法、解释法律,审稿人要提高业务能力,加强知识普及。公众需要不断增强商标意识、创新意识、消费意识和审美意识。申请人还需要更多地了解相关的申请要点,保护自己在商标设计中的创新、勇气和对美的渴望的最初意图

作者:广州商标审查合作中心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