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建筑资质收购政策(建筑资质的转让和收购这个工作怎么样)

  
很多企业对建筑资质收购政策(建筑资质的转让和收购这个工作怎么样)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筑资质收购政策(建筑资质的转让和收购这个工作怎么样),希望大家能对建筑资质收购政策(建筑资质的转让和收购这个工作怎么样)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建筑资质收购政策(建筑资质的转让和收购这个工作怎么样)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建筑资质收购政策(建筑资质的转让和收购这个工作怎么样)

建筑资质转让合法吗

建筑资质转让是否合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建筑资质单独转让是不合法的。根据建筑资质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借出资质证明书,或者允许其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包工程的,责令纠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降低资质等级的情形严重的,将资质证明书吊销。但是建筑企业可以收购转让资质的公司,将转让资质的公司法人变为自己,然后进行资质变更就可以了。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企业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内名称、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1个月内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第二十条

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变更,企业应当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日内将有关变更证明材料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2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前款规定以外的资质证书的变更,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另行规定。变更结果应当在资质证书变更后15日内,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变更,办理变更手续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情况告知同级有关部门。

2021年建筑资质改革具体带来了哪些政策变化?

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除综合资质外,全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公路、铁路、水运、民航、水利,通信等资质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施工资质。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改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4类;将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综合资质只设甲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改革后,施工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由138个压减为40个,压减71%。

工程勘察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4类专业资质及勘察劳务资质整合为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勘探测试等3类专业资质。综合资质只设甲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勘察资质类别和等级由26个压减为7个,压减73%。

工程设计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5类行业资质;将155类专业资质整合为13类专业资质;将8类专项资质改为6类通用专业资质,并取消环境工程专项资质的5个专项类别,整合为环境工程专业资质;保留3类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事务所资质只设甲级,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设计资质类别和等级由395个压减为72个,压减82%。

工程监理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可承担各类工程监理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取消专业资质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农林工程资质,保留其余10类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综合资盾只设甲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监理资质类别和等级由34个压减为21个,压减38%。

造价甲乙丙资质取消了!

建筑施工资质收购、转让、及常见问题

建筑施工资质转让一般分为整体转让和剥离(分立)转让

1、整体转让

整体转让不涉及资产的情况下,资质的价钱一般也会稍高于剥离转让,因为整体转让受让方可以继承转让方所有的人员、设备、公司业绩、行业积累等,但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建筑公司大多数都会有一些法律纠纷、债务纠纷,这些问题如果前期没有查明解决,收购完成后就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麻烦。

2、剥离(分立)转让

剥离转让,是转让方将建筑施工资质剥离到子公司,受让方收购子公司!一般情况下,子公司都是空壳公司(也可以由受让方自己指定子公司)转让价格只是购买资质证书的费用,不包括转让方公司资产等问题!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没有隐形债务、税务的担忧!不利之处是,持有资质的子公司是空壳公司,没有相关业绩的积累,而且相对整体转让时间会长几个月。

3、转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两大方面:

(1)费用:市场价钱每年都不太一样,而且部分省份的价钱比较高,付款流程方面一般分为两次或三次,具体比例自行协定,最好是共管,比较安全。

(2)公司的业绩、法律纠纷、被执行人、债权债务、在建项目,这些在签订协议后一定要先调查清楚,确认没问题再进行后续的操作。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