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建筑施工资质升级政策解读(施工资质升级要求)

  
很多企业对建筑施工资质升级政策解读(施工资质升级要求)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筑施工资质升级政策解读(施工资质升级要求),希望大家能对建筑施工资质升级政策解读(施工资质升级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建筑施工资质升级政策解读(施工资质升级要求)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建筑施工资质升级政策解读(施工资质升级要求)

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标准

一、正面回答

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标准包括三方面:

1、建筑人员,需要申报资质的企业,人员必不可少,申报的专业不同,所需要的人员完全不一样。不可或缺的是建造师,其次是中高级职称人员,还有一些最基本的技术人员;

2、业绩方面,企业在申报资质时,有相应的标准,每个专业都有业绩的要求,必须五项业绩至少满足四项;

3、注册资金,每个专业要求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临近申报资质前一个月或两个月注册资金。

二、分析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物也在不断的增多,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就需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办理资质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虽然困难,但仍然有必要办理资质,减少办理难度,通过升级建筑资质带来的工程承包范围将使公司承包更多更大的项目,这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升级资质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需要办理建筑资质变更的情况

1、企业吸收合并,即一个企业吸收另一个企业,被吸收企业已办理注销登记的;

2、企业新设合并,即有资质的几家企业,合并重组为一个新企业,原有企业注销,新企业继承原有企业资质;

3、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改制后的企业申请继承原有企业所有资质的或者国有企业将其主营业务资产、人员等投资设立新的公司制企业,原有国有企业依然存续,不再拥有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由新企业申请原企业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资质。

建筑资质要变革,会有哪些调整?

近日,关于2021年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新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那么新的建筑资质到底都有哪些变化,重点是什么?改革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资质标准有哪些调整?

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

除综合资质外,全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公路、铁路、水运、民航、水利,通信等资质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施工资质

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改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4类;将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综合资质只设甲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改革后,施工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由138个压减为40个,压减71%。

工程勘察资质

保留综合资质:将4类专业资质及勘察劳务资质整合为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勘探测试等3类专业资质。综合资质只设甲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勘察资质类别和等级由26个压减为7个,压减73%。

工程设计资质

保留综合资质;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5类行业资质;将155类专业资质整合为13类专业资质;将8类专项资质改为6类通用专业资质,并取消环境工程专项资质的5个专项类别,整合为环境工程专业资质;保留3类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事务所资质只设甲级,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设计资质类别和等级由395个压减为72个,压减82%。

工程监理资质

保留综合资质,可承担各类工程监理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取消专业资质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农林工程资质,保留其余10类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综合资盾只设甲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监理资质类别和等级由34个压减为21个,压减38%。

二、14大要点总结

重点一:原特级资质直接换发施工综合资质、一证“封顶”

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取得原10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中的任一类,即可换发综合资质。

取得综合资质的企业,可承担各类别、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不再申请或持有其他施工资质。

重点二:原一级(施工)换甲级、原最低等级直接并入乙级,不再重新核定

工程勘察资质:原丙级资质并入相应专业乙级资质。

工程设计资质:原丙级资质并入相应专业乙级资质。

施工资质:甲级资质在本类别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原一级资质调整为甲级资质,其他等级资质合并为乙级资质。

工程监理资质:原丙级资质并入相应专业的乙级资质。

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

重点三:以下资质不分等级

改革后,工程勘察资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四大综合资质不分等级。

设计事务所不分等级。

施工资质中的通用专业承包、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模板脚手架专业承包、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

重点四:取消的资质怎么处理

(工程设计资质)取消海洋行业及专业资质,相关企业可以换发相近行业资质;取消其他行业的专业资质,并入相应行业资质;取消环境工程专项资质的5个专项类别,整合为环境工程专业资质。

(工程监理资质)取消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等专业资质,其资质要求执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取消农林工程监理资质,建设单位委托农林工程监理业务时,不再作资质要求。上述4个监理专业资质取消后,相关企业可以换发相近专业同等级监理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

重点五:这些设计资质只有甲级

1、公路行业

2、市政行业隧道工程专业

3、市政行业轨道交通工程专业

4、公路行业特大桥梁专业

5、公路行业特长隧道专业

6、铁路行业桥梁专业

7、铁路行业隧道专业

8、铁路行业轨道专业

9、铁路行业电气化专业

10、铁路行业通信信号专业

重点六:劳务资质取消审批

将劳务企业资质调整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不分等级。

重点七:关于乙级含金量

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资质标准中的考核指标,原则上不提高标准,最低等级资质可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重点八:关于过渡期

住建部正式版《方案》指出,新资质标准发布后,设置1年企业资质过渡期,到期后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

重点九:关于找谁换证

除综合资质外,全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资质的审批权限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逐步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所有企业资质信息均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供社会公众查询。

重点十:审批权限下放

2020年1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确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海南6个地区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试点时间为半年,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

2021年3月5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工作,决定新增河北、内蒙古、福建、山东、湖北、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等9省(区、市)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试点时间为2021年3月15日—6月30日。截至目前,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5个地区。

重点十一:审批权限下放承诺制申报

企业通过告知承诺方式申请上述资质填报的业绩项目应为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中数据等级标记为A级(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工程项目。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录入平台工程项目的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重点十二:建筑企业跨地区承揽业务要求

2020年1月28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建筑企业跨地区承揽业务要求设立分(子)公司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建筑企业跨地区承揽业务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对于存在相关问题的,要立即整改。

各级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部门要全面梳理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文件,清理招标文件中将投标企业中标后承诺设立分(子)公司作为评审因素等做法。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本地区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设置建筑市场壁垒、限制和排斥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的行为,清理废除妨碍构建统一开放建筑市场体系的规定和做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

重点十三:申请工程设计资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的函

2021年2月19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请协助核查部分申请工程设计资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的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过程中发现,部分申请工程设计资质企业填报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未在申报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或在多个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情况。

为严厉打击资质申报弄虚作假和专业技术人员挂靠行为,请通过现场核查、约谈相关企业等方式核实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否为申报企业在职员工,并将核查情况(附现场核查记录、约谈笔录、照片等材料及相关企业出具的情况说明)报我司企业资质审查处。

重点十四:有没有后续文件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确定后,住建部已经启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资质标准等的修订工作。

在住建部还没有正式公布最新文件的同时,大家应先对现有文件加深理解,有助于更好决策如何应对行业变化,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报道住建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资质标准等文件的修订情况。

三、未来的纸质走向还是删繁就

关于企业资质未来发展趋势有几点判断:

第一、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逐渐简化弱化是必然的方向;

第二、资质会不会全部取消?认为全部取消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哪些资质会被取消?认为市场化程度高、施工安全质量风险低、不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资质或将被取消!例如:已经取消的园林绿化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将是取消的重点;

第四、哪些资质不会被取消?认为涉及国计民生、安全质量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资质短时间内被取消的可能性低,例如:各类施工总承包资质;

第五、没有取消的资质改革的趋势?简化资质考核条件,重点考核企业信誉和业绩等指标。试点开展对信用良好、能够提供全额担保的企业,取消承揽业务范围资质限制。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信誉与业绩,这是资质将引导的方向,也是趋势。

2021年建筑资质改革具体带来了哪些政策变化?

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除综合资质外,全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公路、铁路、水运、民航、水利,通信等资质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施工资质。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改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4类;将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综合资质只设甲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改革后,施工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由138个压减为40个,压减71%。

工程勘察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4类专业资质及勘察劳务资质整合为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勘探测试等3类专业资质。综合资质只设甲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勘察资质类别和等级由26个压减为7个,压减73%。

工程设计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5类行业资质;将155类专业资质整合为13类专业资质;将8类专项资质改为6类通用专业资质,并取消环境工程专项资质的5个专项类别,整合为环境工程专业资质;保留3类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事务所资质只设甲级,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设计资质类别和等级由395个压减为72个,压减82%。

工程监理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可承担各类工程监理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取消专业资质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农林工程资质,保留其余10类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综合资盾只设甲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改革后,工程监理资质类别和等级由34个压减为21个,压减38%。

造价甲乙丙资质取消了!

建筑安装资质升级是什么?

资质升级是指在原有资质等级的基础上去申请更高等级资质。例如原资质等级为三级,资质升级为二级。建筑企业如果想要给建筑资质升级的话,必须要取得建筑资质证书,积攒经验和业绩,只有达到升级资质的标准以后建筑施工企业就可以进行资质升级。升级是为了保障建筑企业扩充营业范围,提高竞争力。

企业在取得资质证书以后,应该在证书规定的范围内承接业务。资质都会分等级,那承包的范围也会随等级的升高而扩大,等级越高,意味着可承担的业务范围越广。

建筑安装资质升级条件

1、人员。资质升级或增项中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主要有一级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的数量要达标。

2、业绩。业绩是资质升级成功的重大因素之一,在资质升级或增项之前要把业绩资质整理齐全,保管好各类报告,切记业绩的材料要真实,因为业绩考核最严格,必须附有相关证明;提交虚假资料会被公开通报并且企业在一年之内不得再次申请此资质;严重者,建筑资质会被撤销。还有一点就是要在每一项项目完成后向建设部门报告。

3、资产。每个资质的注册资产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谨记在要注册资金的时候,最好提前六个月去注册,这样对资质升级或增项会更加安全。

建筑企业资质怎么升级和升级流程

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办理流程如下:

1、满足资质升级条件,准备企业符合要求的材料。

2、材料准备充分后,到所属地区的建筑主管部门申请。

3、建筑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批,审核企业的资格。

4、经主管部门审核合格,颁发相应资质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在资质升级办理中,企业办理三级升二级资质的,需经过所在地的省级建筑部门审核;办理总承包资质二级升一级的,企业还需要报建设部审批。

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注意事项:

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或以其他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或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与建设单位或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或以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违反国家工程强制性标准施工的;恶意拖欠分包企业工程款或者劳务人员工资的;隐瞒或谎报、拖延报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破坏事故现场、阻碍对事故调查的。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公众作业人员未取得证书上岗的。未依法履行工程质量保修义务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伪造、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

发生过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两起以上一般质量安全事故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