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H&M征服世界的理由

  
很多企业对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H&M征服世界的理由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H&M征服世界的理由,希望大家能对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H&M征服世界的理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H&M征服世界的理由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H&M征服世界的理由

H&M验厂和ZARA验厂之间的区别

H&M用双供应链平衡效率与成本,ZARA则凭借极速供应链打天下。这对时装业大佬,台前拼光鲜,台后却各有各道。 H&M 竭力在效率和成本之间找寻利润平衡点 上海淮海中路的嘉丽都商厦的外墙上,H&M的巨幅海报吸引着每个路人的视线。4月12日,这家来自瑞典的时装零售业巨头将在这里开设内地首家旗舰店。相隔几站地铁的南京西路上,H&M的宿敌——西班牙Inditex集团下面的旗舰品牌ZARA正在热卖。ZARA的这家面积约1500平方米,今年春节却创下了单日销售额愈百万元的佳绩。 在黄金地段开店、与奢侈品为邻、店面光鲜,采用“少量、多款、平价的理念,对流行时尚做出快速反应,是ZARA和H&M的共同点。凭借这些策略,它们在过去几年飞速成长:2003年,ZARA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2004财年其全球营业收入达到46亿欧元,获利率高达9.7%,超过美国第一大服饰连锁品牌GAP6.4%的获利率。作为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商,H&M在过去5年中,营业额增加了100%,分店数量增加了75%,每股盈利增加了262%,2005财年的税前利润总额达到135.53亿瑞典克朗(约合1188.59亿欧元)。 “做时尚的跟随者,而不是创造者,就代表着对前导时间(lead time,即产品从设计到销售上架的时间)要进行有效控制。资料显示,ZARA的前导时间为15天,H&M的前导时间最快为20天,而国内服装企业的通常前导时间为90天~120天左右。ZARA和H&M,这是一对常被时装业界同时提起的劲敌,台前它们拼的是光鲜,台后拼的却是供应链。让ZARA引认为傲的是极速供应链,即便是在远离西班牙的中国开设门店,它也奇迹般地保持了15天的极速;而信奉“时间、品质和价格三合一的H&M则采用了两条供应链,竭力在效率和成本之间找寻利润平衡点。双供应链和ZARA相比,H&M最快的前导时间晚了5天。不过,这5天的代价却让H&M赢得了成本优势——“它的服装售价比ZARA便宜了30%-50%。 ZARA 用“极速供应链打天下 在H&M推崇的“三合一理念中,成本的优先级别最高,因此其生产地总是向拥有优良劳动力、低廉薪水和高质量生产的地区转移。上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H&M陆续在北欧、南欧、东亚等设立了生产地,它并不拥有自己的工厂,而是将生产全部外包给分布在欧亚22个国家的700家独立供应商。 怎样与这些分布在各地的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络?H&M采取了在生产地设立生产办事处的策略,以协调内部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及开拓新的供应商。“生产办事处要确保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且确保产品在优良品质下,以低廉价格进行生产。H&M在上海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基于采购成本的考虑,H&M将60%的生产放在亚洲,其余则在欧洲进行。通常而言,常规款式的时装和童装是在亚洲生产,量小且流行性强的服装,通常给欧洲的供应商。“并不是所有产品的前导时间越短越好,我们的前导时间从两三周甚至到6个月不等。其实,迅捷的前导时间不一定最有利,适当的前导时间才有利于我们在价格、时间和品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当ZARA致力于打造极速神话时,H&M集团的CEO Rolf Eriksen却道出了其独特的经营策略。这个策略演绎着1个玩转时间和成本的经典故事。于是,H&M设计了两条供应链:管控亚洲生产的高效供应链、管控欧洲生产的快速反应供应链。H&M内部采用名为OFS(Offer Follow up System)的信息系统跟踪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对于制作基本款式的亚洲供应商,H&M的高效供应链策略是在满足产品供给的同时,使成本控制到最少,因此它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往往通过email进行。在这条供应链里,更多的工作是靠生产办事处的员工以标准化流程进行监控。“H&M给我们的代工价格压得极低,但量却很大!上海华源针织时装公司总经理胡红霞说。华源公司从1994年便加入了H&M的供应商名录。和给别的国外品牌代工不同,H&M只和加入其名录的供应商合作,门槛的设立有利于保证质量和协调合作关系。 华源主要为H&M提供贴牌毛衣。据胡红霞介绍,H&M给他们每单业务量至少是10几万件。通常而言,10几万件的订单,从衣服打样到走货,至少必须两个月。“H&M将设计图纸通过email发给我们,我们首先要做样衣给它确认,待修改意见返回后,我们开始生产推销样,通常是20多件,再次确认无误后,才进行大批量生产。远在瑞典的H&M总部怎样才能知道亚洲供应商的生产进度?“H&M的工作人员会在生产初期、中期和后期到厂里来验货。胡红霞说。验货完毕,H&M的员工会将生产进度录入OFS系统里,汇报给瑞典总部。当产品生产出来后,华源会将货物送到海关,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交付给H&M。“通常货物是走海运,尽管慢,但最经济。华源拥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它和其上游毛纱厂建立了紧密关系,“当推销样明确后,H&M的订单数量会同时出来,毛纱厂能够计算出必须多少原料,开始准备毛纱了。尽管H&M的高效率供应链是以成本为主导的,可是为了提高效率,仍然尽可能对每个环节进行丝丝入扣的衔接。 对于那些流行感强的服装,H&M则将订单投放到欧洲,以快速反应供应链来应对市场需求。除了采用OFS系统跟踪欧洲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外,H&M总部和22个生产办事处的所有部门间的沟通还基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平台完成。在H&M总部,设计与采购部门协同工作,每个设计理念都有一支设计师、采购员、助理、打版师、财务总监及部门经理组成的团队,这样能够在设计初期便着手在价格、市场反馈和流行时尚之间取得平衡。当设计草图出来后,ICT平台就能将数据发放给相应部门,甚至22个产品办事处,以便明确合适的生产地和供应商。“将一款产品放在哪个地方生产,不仅要考虑成本,效率也是1个重要因素。假如某款产品必须快速投放市场,那么我们会选择离这个市场较近的生产地。一位H&M的工作人员说。 灵活采购是H&M快速反应供应链的核心。通常而言,服装企业都要进行季节性采购,这一模式被H&M于1968年就打破了——它的买手采用1年采购12次的策略,以对流行趋势进行快速反应。 为了支持灵活采购的模式,ICT平台做出了巨大贡献。在ICT平台上,H&M的采购部和销售部得以紧密合作;所有门店也能在ICT平台上知道彼此的销售情况以及时进行货物调拨;采购和物流部门能跟踪到每款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便于及时补货。“takten(同步),是H&M第一任CEO提出的理念,即每周更新明细列表,使得每个采购部门、每家店都能知道每款产品卖出了多少。“这一理念在ICT上贯彻至今。H&M的一份内部报告指出,“ICT为H&M建立了1个环型的信息反馈机制,销售、库存、采购计划和生产能力的信息变得完全透明。在物流环节,为了避免过量生产而导致积压,H&M的中央物流体系通过ICT紧跟每款产品的销售进程。H&M供应商生产的产品通常会运送到德国汉堡的中央仓库,进行整理和发送,可是假如这款产品是针对某个区域市场的,H&M通过ICT做出快速反应,将产品直接送达该国分部,甚至直接运送到店面。基于ICT的快速反应供应链,为H&M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自然刺激了销售业绩。2004年秋天,迷你裙很流行,H&M一款畅销的黑色羊毛裙的订单翻了3番,这一切都归功于其快速反应供应链。“每天都有新款产品抵达门店,这让H&M对时尚拥趸充满了诱惑。值得一提的是,H&M在销售渠道的拓展上,也一直进行着创新。尽管目前其销售渠道仍以直营店为主,但其目录销售、在线销售的业绩却在持续增长。1980年,H&M收购了Rowells公司,开始在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进行目录销售;1998年,H&M在瑞典开设了网上商店,随后在芬兰、挪威、丹麦都开通了在线销售。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2006年秋天,荷兰成为其在北欧地区以外首个开设在线销售的国家。“2007年秋季,德国和奥地利将启动在线销售。 Rolf Eriksen介绍道。极速供应链 15天!这是ZARA被服装业界追赶的数字。H&M善于在成本和速度间“跳舞,而ZARA则专注地聚焦在供应链的快速反应上。这家被摩根斯坦利青睐有加的西班牙企业,凭借15天的前导时间,成为服装业极速供应链的经典。和H&M不同,ZARA将大部分生产放在欧洲。在西班牙,ZARA拥有22家工厂,其50%的产品通过自己的工厂生产,50%的产品由400家供应商完成。这些供应商有70%位于欧洲,其他则分布在亚洲。这样的地理位置也是为了保持其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同样,为了加快整条供应链的灵活性,ZARA从供应链上游便控制了布料、染料等原资料供应商,他们总是以半成品的方式待命 —— 一旦ZARA发出生产指令,这些原资料供应商便投入生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浪费时间。 在剪裁打版环节,ZARA的工厂采用了与丰田联合开发的JIT(Just In Time)系统。与大型服装业规模化生产不同,ZARA的生产线都是小批量的流水线,“小批量、多品种正是丰田汽车的生产模式,ZARA将其移植到服装行业。借助JIT系统,ZARA能够定制生产流程,实现柔性生产。当布料剪裁完成后,它们会被送到西班牙或葡萄牙的小工厂、家庭作坊进行缝制加工。通常而言,每个生产单位只接受一种款式、被安排1个班次,这样能够快捷地增加或减少某款衣服的产量。在物流环节,ZARA和H&M一样,都依托高效的中央配送中心,其中央配送中心在西班牙总部,产品由它统一分发到全球各地。“ZARA拥有1个基于Web的供应商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总部能够监测从发货、出关、通关到总部的全过程,甚至能跟踪物流公司的动态。ZARA公司一位IT负责人介绍道。这个平台同样为ZARA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它除了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外,互联网还能够消除时差带来的工作节奏的不一致。 服装业的信息都是反向回溯的,即从市场前端往上游行进。H&M的“镇山之宝是ICT,而在全球拥有超过2000家门店的ZARA怎样及时了解市场情况,以便做出极速反应? ZARA的每个门店,都安装着彼此独立的信息系统。每天晚上,位于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的ZARA总部,会和每个门店交换大量原始数据,数据细致到每款产品卖了几单、尺码、颜色、数量、卖出时间、支付方式、折扣信息、价格调整等。之后,各部门会根据必须分解数据,以对各地市场做出判断。特别是对设计部门而言,来自各门店的销售数据能够协助他们分析畅销或滞销产品,作为新产品的设计参考。为了更贴近市场,ZARA采用了由买手、设计、市场专员组成的团队设计模式。 除此之外,ZARA每个门店经理手上的PDA也是其获取市场信息的利器。在上海南京西路的ZARA店,门店经理Joise时常通过手上的PDA向西班牙总部发出订单,同时她也能在PDA上知道总部给她的建议订货量。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门店经理一样,Joise能够通过PDA与总部产品经理进行直接沟通。 通过IT手段,ZARA建立了闭合的沟通机制,大量信息得以在供应链上顺畅流动,令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实现直接沟通。 对供应链采用单一节奏,也是ZARA极速供应链的重要法则。每周三和周六是ZARA各门店的固定到货日期。由于高速增长的业绩,ZARA自去年进入中国内地后,已经快速开设了3家店,第4家店也即将开张。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ZARA仍然保持着步调一致的供应链节奏。此外,“不计成本地坚持用空运送货,这也让ZARA维持着“极速。在欧洲,ZARA的衣服从物流中心送出,24小时便能抵达门店;在中国和美国,这个数字是48小时;在日本则是72小时。 在北京光华路的ZARA店,店员Smart时常在晚上打烊时劝那些慕名而来的时尚男女改日再来,不过总有不甘心的顾客恳求Smart网开一面。可是纵然Smart好脾气,却也无能为力,由于每晚10点以后,ZARA的每个门店便开始和总部的数据交换,所有交易将被停止。在ZARA这部运作精密、流程标准化的庞大服装机器里,个人的感情不能改变任何运作.

H&M征服世界的理由

企业必胜的“四大法宝过去5年里H&M不断地发展壮大,先后建立350个连锁店,营业额增长70%,税前利润翻番达到12.8亿美元。第1000家连锁店计划在2004年秋开展。H&M目前在欧洲、加拿大、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商店。

H&M站稳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四大法宝:1.产品时尚设计;

2.同瑞典其他大型连锁商一样,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国家进行,以保持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

3.以顾客的需求为重是Persson先生的经营理念,他经常在连锁店实地了解顾客的意见和必须;

4.大力弘扬公司员工精诚合作和讲求诚信的企业文化。

瑞典H&M公司简介H&M是一间来自瑞典的时裝公司,在世界多个国家,包含欧洲及美国设有分店,以价廉物美闻名。H&M由Erling Persson在1947年成立。

来自瑞典的连锁服饰店Hennes&Mauritz(H&M)的名字,在亚洲或许鲜被提及,可是在欧洲却是名气不小。以销售量为衡量标准,H&M是欧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即使在冷飕飕的景气中,业绩一样持续发烧。公司这一季推出的女性灯笼裤供不应求。

H&M(Hennes&Mauritz)的历史能够追溯到1947年:在北欧瑞典的韦斯特罗斯市(Vasteras),这个曾是中世纪文化、贸易中心的宝地,出现了一家名为“Hennes的服装店,“Hennes在瑞典语中即“她的意思。很显然,“Hennes是一家专营女装的商店。Hennes的创办人ErlingPersson原来是韦斯特罗斯市的一名推销员,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使他开创出了这个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品牌。当时,他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看到当地服装店的服装价格尽管很低,但却能获得很可观的营业额,Persson意识到,薄利多销的确是1个好点子。于是,他一回到瑞典,便模仿着美国服装店的做法,开设了“Hennes女装店。

“Hennes的生意很快便红火起来,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大,1968年更一举并购了一家名为“MauritzWidforss的商店,这家商店的主营业务是为顾客提供打猎用品,因此产品中也有一大批男士服装。并购“MauritzWidforss,使Hennes的店名改为Hennes& Mauritz并延用至今,店里的服装也开始增加了男装的系列。1982年后,ErlingPersson的儿子StefanPersson继承了衣钵,并加快了在欧洲的扩张步伐,2000年3月31日,H&M甚至走出欧洲大陆,在曼哈顿区第五大道开设了其在美国的第一家店。由于H&M的创业理念本来就是源自美国,H&M此举无疑是在班门弄斧。

[编辑]商品的流行、品质及价格三合一哲学带来大量的市场

H&M之因此能横扫欧洲街头,得力于公司兼顾流行、品质及价格的三合一哲学,以及积极扩张的政策。2004年春天,当H&M在纽约的旗舰店开展时,由于顾客过于拥挤,公司甚至能够配合需求,在每个小时进货。

美国商业周刊日前评论,H&M重新定义了平价流行,印证了公司认为价格、流行、品质能够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积极开疆辟土

H&M把这种三合一的成功方程式,大量复制到其他的市场。H&M尽管来自瑞典,可是现在最大的市场却是在德国,根据《福布斯》(Forbes)杂志的报道,1982年,当皮尔森从父亲手中接下公司时,H&M当时还仅有100多家分店,并且大部分都在瑞典。如今公司已经从欧洲延伸到美洲,在14个国家共拥有800多家分店,2003年营业额中有88%来自国外市场,公司新开的分店数目达93家,2004年则预计将达90家。公司过去6年的扩张率约75%,现在的目标是,每两年进入1个新国家。

美国的欧洲零售业市场分析师威尔斯(KeithWills)评论:“没有任何的欧洲零售商,能够如此迅速和成功地在国外扩张。

皮尔森日前在接受商业周刊访问时标明,他的父亲曾经质疑公司的扩张政策是否冲过了头,有情况下他会问皮尔森:“为何你要这么急?毕竟他的父亲也是在创立公司29年后,才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国外分店。皮尔森说,他给父亲的答案很简单,那么就是:“当你正炙手可热时,你不能停下来让热度变冷。

[编辑]细节决定成败除了策略,细节的执行也是H&M之因此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伦敦的零售业分析师考克若(NathanCockrell)说:“H&M的经营方式是锱铢必较。皮尔森的外表和谈吐都比较像是财务专家,反而不像是零售业巨子。他亲自掌控公司支出。为了减少支出,90年代,皮尔森甚至没收员工的行动电话,今日公司中仅有少数高层主管备有行动电话,并且公司鼓励员工,仅有在特殊情形时,才能搭乘商务舱和出租车。尽管在小地方都要节省开支,可是在大事情上公司却很舍得。H&M大手笔投入年营销费在4%以上,广告聘请知名摄影师掌镜也从不手软。

除此之外,公司相信,在H&M购物必须要很容易且有趣,因此公司非常注重店的购物环境及购物与娱乐一体化的配置。平价是H&M一贯选择走的路。公司成立于 1947年,当时H&M主打平价特色,由于瑞典的零售业和欧洲大多数国家通常都被昂贵的百货公司主导,因此H&M在市场上一下子便开出大红盘。皮尔森在 1972年加入公司后,他希望公司在惟一标榜的低价位之外,能再加入流行及品质的特色。尽管有许多人认为,这些特色无法同时存在于1个品牌,可是皮尔森却相信公司能够做到。之后H&M标榜的“以最好的价格,提供流行与品质,确实为公司的成功打开了大门。

H&M店中的产品多元,提供男女消费者以及儿童流行和基本服饰,同时贩卖化妆品。店中服饰的平均售价仅有18美元。公司认为,平价才能让消费者负担得起每1年,甚至每一季都去店中购买新推出的产品。这种策略最能吸引15到30岁,讲求曾经拥有,而不是天长地久,希望随时都能追上流行的女性消费者。为了降低成本,以维持平价策略,H&M没有自己的成衣厂,制造完全外包给900家工厂。为了拿到最好的价格,公司精挑细选外包对象,这些工厂分散于全球21个薪水最少的国家中。由于成本控制得宜,公司的产品售价虽低,毛利仍然能够维持在53%左右。

除了价格牌,H&M还打流行牌。公司把流行视为犹如容易腐坏的食品,必须时时保持它的新鲜,因此公司力求将存货降到最少,并且让新货源源不断。因此点子必须迅速被转化为服饰,让消费者能够快速买下上架的衣服,上街展示还属新鲜的时髦服饰。

为了达到这种效率,公司的所有服饰都由公司内的80名设计师设计,公司与供货商间密切合作,严格控制每个过程,同时扮演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角色,尽可能减少产品经手的人数,让过程更简洁。H&M把衣服从设计到上架的时间压缩,最短只需3个星期,速度在业界数一数二,公司因此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推出符合流行尖端的产品。

除此之外,公司每天都以国家及店面为单位,分别分析每件衣服的销售成绩,掌握什么产品热卖,必须立刻增加制造,也让货品供应更顺畅。公司标榜店面每天都会进货,以补足消费者目前最必须的产品。橱窗摆设所传达的讯息为何、衣服上标示的信息应该包含什么、更衣间的设计等也很重要。为了让顾客很容易找寻到店面,公司在计划开设新分店的地点时,也一定不计代价找寻最佳的地点。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